摘要:學困生的存在是比較普遍的,他們在學習表現(xiàn)上呈現(xiàn)出相似的特點:學習成績不理想,對學習不感興趣,然而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因人而異的。在教學中,學困生的表現(xiàn)很讓教師和家長苦惱,要想改變學生的狀態(tài),我們要更加耐心地關心他們,想出切實可行的方法,慢慢改變他們。
關鍵詞:高中數(shù)學;學困生;改變轉化
本文依據(jù)作者自身的教學經(jīng)歷探討與分享學困生轉化的幾點方法。
一、 正確認識學困生
學困生在網(wǎng)上的定義只是學習成績暫時較差的學生。大概在每個班級都有老師眼里的學困生,他們上課不認真聽講,應付作業(yè),顯然對學習不感興趣,但是他們的成績又影響了整個班級的平均成績,進而也拖累學校的升學率,影響學校的招生情況,這很可能就使得老師和學校對貧困生的態(tài)度變得惡劣,感覺他們很難提升成績。然而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將是個惡性循環(huán),如果不改變,于各個方面都將是壞結果。
我們要認識到升學率不是最重要的,國家需要的不是單純的升學率這一數(shù)字,而是社會人才。每個學生都有他們的特長,每個學生都是國家的花朵,而且學習這件事關乎習慣與環(huán)境,需要時間和指引。每個學生就像我們的孩子一樣,我們要讓他們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體魄,先成人再成才,這也是我們國家培育學生的原則,同時我們這樣做才是盡職盡責,在為國家奉獻自己的力量。相反如果學生處處遭到嘲諷與批評,他們的心理和行為就會變得消極與黑暗,對學生造成很大的創(chuàng)傷,也影響社會氛圍。
二、 了解學困生的成因
據(jù)統(tǒng)計,學困生的成因大部分都是非智力因素,比如性格、家庭、體質等方面的缺陷,這些都會成為學困生不愛學習的原因,或許學困生心里有許多擔憂的事情,我們不去和他們交流,就永遠不會知道,他們心里是怎么想的。學困生的學習能力有所欠缺,而在這個快速進步的時代,我們每個人都要保持一個終生學習的態(tài)度,作為老師,我們要為學困生的未來考慮,教會他們?nèi)绾慰朔щy,學會學習,不斷實現(xiàn)自身價值。
三、 學困生的轉化的策略
學困生的轉化意味著學困生的改變,改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通過閱讀心理書籍和咨詢心理專家,我們總結了以下改變學困生的幾個方法:
(一) 找到學困生的亮點,制定方法并指明目標
學困生不愛學習,學習成績差,但是學困生和其他學生待在學校上課的時間一樣,一定會有他們表現(xiàn)好的時候,我們要讓學困生回憶起他們表現(xiàn)好的時候,回憶當時他們認為自己在認真學習的時候,然后進一步詢問他們是如何做到的,怎么做到的,并給予他們鼓勵,鼓勵他們繼續(xù)在這方面好好表現(xiàn),只要按著當時的做法去做就可以。老師要善于鼓勵學生,比如給他們減輕作業(yè),上課時主動和他們打招呼,對他們友好等等都會改善學困生的行為。首先制定清晰的小目標,比如上課時不亂講話,課后作業(yè)一次完成等等,告訴學困生如何改變,讓他們具體做什么,使目標清晰起來。而籠統(tǒng)地告訴他們,比如老師會誠懇地勸導學困生你們要認真學習啊,但是認真學習這件事他們很難做到,這是一個悖論。他們不知道怎么才是認真學習,正是因為這樣,我們制定清晰的小目標,一步步改變,并不斷增長學困生在學習方面的自信心,慢慢地還會養(yǎng)成學習的好習慣。
(二) 真正激勵到學困生,激起他們對學習的欲望
這是最關鍵的一步,學困生的情況不一樣,老師們要與學困生本人、學困生的家長或者其他同學了解學困生的情況,這時一定要非常尊重學困生,不要讓學困生出現(xiàn)抵觸心理,然后再和學困生進行深入的談話,讓他們真正感受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學習的快樂,讓他們能夠主動去學習,增長自己的知識。在激勵學困生時,老師們用的方法一定要讓人印象深刻,給他們造成思維上的沖擊,改變學習難、學習痛苦的觀念。比如可以讓往屆的得到轉化的學困生來做一場演講等等。
(三) 為學困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習慣,堅持改變
有了清晰的目標,學困生也有了新的正確的觀念,逐漸熱愛學習,提高學習能力,這時我們要為他們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幫助他們形成學習習慣。首先是來自各科老師們親切的關懷和幫助,然后是家長的支持,在家里營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環(huán)境,如果可以的話陪伴學生完成課后作業(yè),最后老師可以給學困生安排一個學習成績較好的同桌,激勵學困生學習。這樣學困生便可以慢慢改變。
四、 總結
學困生不是特殊的學生,但是需要我們更多的關心,幫助他們改變不良學習習慣,上述改變學困生的方法經(jīng)過實踐是有效的,但是需要老師們和家長共同努力,投入時間和精力,幫助學困生慢慢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漸學會學習。
參考文獻:
[1]趙贊民.構建內(nèi)涵豐厚的高中數(shù)學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0(04).
[2]鄭金才.高中數(shù)學教學銜接設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14).
[3]李敏.多媒體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28).
[4]張麗,付慶龍.如何有效實施高中數(shù)學教學[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07).
[5]涂紅.新課標下初高中數(shù)學教學銜接的思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1(02).
作者簡介:
黃艷,貴州省遵義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