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之
吃貨們,福利來了!一些烹飪用具、美食與高科技結合,帶給你們不一樣的飲食體驗。
面條自動煮
去年,自動煮面機出現(xiàn)在大眾視野中,讓“無人面館”成為可能,吸引了許多嘗鮮者。
自動煮面機長得跟食品自動售貨機幾乎一樣。你在自動煮面機的液晶屏幕上選擇面條口味,掃碼付款,不到1分鐘,一碗熱氣騰騰的面條就會送到你面前。比如,上海街頭的無人移動面館在45秒鐘內可以做出酸湯肥牛面和豚骨拉面,武漢的自助熱干面售賣機僅需56秒鐘就能做出一碗香噴噴的熱干面。
雖然自動煮面機將人從繁雜的煮面工作中解放出來了,減少了人與食材的接觸,能保證面條衛(wèi)生清潔,但不足的是,只要程序設定一致,食材相同,自動煮面機做出來的面味道幾乎是一樣的。而以熱干面為例,同樣是熱干面,不同的面館、不同的廚師做出的味道各不相同。
炒菜機炒出家常菜
媽媽不在家,想吃家常菜卻不會做,怎么辦?找智能炒菜機幫忙吧!
排骨焗土豆、大盤雞、荷蘭豆炒藕片等家常菜,智能炒菜機都會炒,而且做出的菜肴味道絕對不輸媽媽做的菜。
智能炒菜機是一款具有“一鍵式操作”功能的新型智能廚電,下料、炒制、添加調味料、出菜、洗鍋,只需一鍵操作便能完成。人們選擇好菜譜、口味后,智能炒菜機便開始智能烹調,烹制過程完全遵循中式傳統(tǒng)烹飪工藝。
想吃什么?請打印
大多數(shù)人對3D打印并不陌生。3D打印又稱增材制造,是快速成型技術的一種,是以數(shù)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采用粉末狀、液狀或絲狀塑料、金屬等可黏合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
3D打印常見的應用領域是建筑、工業(yè)設計、醫(yī)療、教育等,在食品領域的應用很少見。
人們在電腦中繪制一個三維模型,機器就能做出相應形狀的面包、蛋糕、披薩……這聽起來像科幻電影里的橋段。事實上,3D打印食品已經走入了現(xiàn)實生活。英國Choc Edge公司推出了巧克力3D打印機,使用者可以任意設計巧克力的形狀,然后用這款打印機打印出來;美國3D Systems公司生產的ChefJet食品打印機能打印造型奇特的甜點;德國一家公司生產的3D食品打印機可以打印出龍蝦形狀的面食和松鼠形狀的香腸;西班牙巴塞羅那Natural Machines公司推出了Foodini 3D食品打印機,可以打印出糕點、肉餅、巧克力等食品……
以假亂真的人造食品
人造食品這個詞聽起來高大上,但實際上我們每個人可能都吃過一些人造食品,比如蟹棒、魚丸。
人造食品是利用食品技術手段從風味、營養(yǎng)或形狀上模仿天然食品的仿生食品。常見的人造食品包括人造海洋食品,它們以價格低廉的魚肉糜、蝦汁等為原料添加適量的輔料及調味料等制作而成。而前不久面世的人造蝦仁科技含量很高,味道和外觀絕對能以假亂真。
這種人造蝦仁由美國食品科技創(chuàng)新公司New Wave Foods研發(fā)和生產。蝦的主要食物是紅藻,所以紅藻和蝦有著類似的營養(yǎng)成分,New Wave Foods公司的工作人員就從紅藻中提取植物蛋白,然后將其打碎并混合,再通過壓縮、蒸、膨化、拉絲等工藝,其紋理和質感跟真蝦仁相差無幾。
至于人造蝦仁為什么有蝦味,New Wave Foods公司沒有向外界透露原因,人們猜測可能是使用了添加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