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增如
很多人都知道毛澤東書寫的《臨江仙》,是唯一題贈作家的詩詞,但很少有人知道毛澤東在不同時期曾經(jīng)多次書寫過這首詞。筆者以前只看到過四幅毛澤東書寫的《臨江仙 》手跡復(fù)印件,3年前聽說他在晚年的1973年還親手默寫這首詞,開始尋找,想親眼看看這幅真跡,但終未如愿。2017年9月,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出版了由吳正裕主編,李捷、陳晉副主編的《毛澤東詩詞全編鑒賞(增訂本)》,吳正裕在《臨江仙·給丁玲同志》這首詞的“考辨”里寫道:“此詞作者留存的手跡,現(xiàn)在所見有五件。詞中‘今日武將軍句,有三件作‘今日女將軍。其中有一件手跡,從字跡辨認(rèn),可判定用鉛筆寫于1973年下半年,所署寫作時間為‘一九五二年,顯系筆誤。值得指出的是,當(dāng)時丁玲的冤案尚未平反,作者書寫此詞,并讓為他做醫(yī)護工作的吳旭君用毛筆抄清保存,說明作者此時依舊記掛著丁玲。”2018年3月此書第二次印刷時,又在這后面加了一句話:“并意味著就他個人內(nèi)心而言,已經(jīng)為丁玲昭雪了?!逼鋵崳珴蓶|書寫這首《臨江仙》詞至少應(yīng)該有六次,只不過首次書寫后用電報發(fā)出,沒有留下手跡。
為了解這些手跡的書寫年代,2016年11月29日和2018年5月3日,我專程到中央文獻研究室,向吳先生請教,獲益多多。吳正裕是研究毛澤東詩詞的專家,他說毛澤東詩詞的書法很有特點,行、草、楷書在各個時期有不同體現(xiàn)。經(jīng)過他的點撥和指引,并參照有關(guān)資料,我對現(xiàn)存毛澤東幾次書寫《臨江仙 》的時間,有了大致了解,初步判定為:1937年春天,1945年前后,1950年代初期和1973年冬季,另有一幅年代不詳。我想嘗試著梳理一下毛澤東這幾次書寫的軌跡。
1936年年末,只見電報,未見墨寶
1936年11月初,丁玲經(jīng)過黨組織的周密安排,終于逃離被國民黨反動派軟禁3年的南京,來到陜北保安。中央宣傳部在一間大窯洞里舉行歡迎會,丁玲第一次見到了毛澤東:“頭發(fā)很長,剛刮過臉,披著棉大衣”。張聞天夫人劉英和他打招呼,說毛主席刮過臉了,今天漂亮了。毛澤東說:是的,因為今天歡迎丁玲同志,我刮了臉,不過沒有理發(fā)。毛澤東簡單問了丁玲路上怎么樣,走得順利不順利。中宣部副部長吳亮平致歡迎辭,幾位中央首長也講話,歡迎丁玲來到陜北。丁玲看著一張張親切的笑臉,感覺回到了家中,她也講了話。鄧穎超和李克農(nóng)還在土炕上表演了一段京劇,反串《武家坡》,鄧穎超演薛平貴,李克農(nóng)演王寶釧。然后大家圍坐在三張大桌子旁會餐。丁玲在晚年回憶說:“這個會應(yīng)該是我一生中最光榮的時刻?!?/p>
歡迎會第二天,丁玲去看毛主席,他問:聽說你認(rèn)識楊開慧,你們是同學(xué)?丁玲曾經(jīng)與楊開慧同學(xué),她1921年夏天離開長沙周南女子中學(xué),為備考新學(xué)校,參加了一個暑期補習(xí)班,同學(xué)里有來自福湘女中的楊開慧,她已經(jīng)在前一年冬天與毛澤東結(jié)婚。補習(xí)班設(shè)在船山學(xué)社,當(dāng)時毛澤東就住在那里,創(chuàng)辦湖南自修大學(xué),曾有消息說他要來補習(xí)班講課,卻沒有來。丁玲秋天轉(zhuǎn)入岳云中學(xué),與楊開慧、許文煊、周毓明等分在同一個班。毛澤東1921年9月28日致蕭子升信里提到:“文煊、開慧、毓明三女士,前無學(xué)??扇?,現(xiàn)在插入岳云,男女共學(xué),亦一新生面也。”此外,那時丁玲常愛去文化書社翻閱新文學(xué)圖書,買過郭沫若的詩集《女神》,毛澤東是文化書社發(fā)起人之一,并為書社起草了組織大綱。所以丁玲雖沒見過毛澤東,卻與他有些淵源。這樣,毛澤東與丁玲的談話從敘舊開始,越說越近,丁玲在長沙周南女中的老師陳書農(nóng),丁玲母親的同學(xué)向警予、陶毅,都是他們共同的熟人。有時晚上,毛澤東隨身帶個警衛(wèi)員到外交部來訪丁玲。朱正明也是從上海到陜北的進步青年,他記述道:“外邊和街上非常的黑暗,室中只有洋蠟燭光燃漾著。毛澤東坐在她們睡的炕上同丁玲等閑談,背靠在墻上,一只腳就跨在炕沿上,不斷的吸著香煙,上天下地的亂扯,這情形就好像是一家人吃了晚飯閑談消遣,而毛澤東就是一個家長??幌旅媸强梢陨鸬模?dāng)火生好了的時候,毛澤東竟挨近火炕門,在泥地上坐了下去,兩膝就Λ形的撐在地上?!薄皬奈覀€人的眼光看來,毛澤東似乎就是丁玲的父親,而丁玲也就是他的一個喜歡的大女兒?!保ㄖ煺鳎骸抖×嵩陉儽薄罚d《女戰(zhàn)士丁玲》,每日譯報出版社1938年12月。)后來他又寫過:丁玲到保安后,“毛主席就很重視她,丁玲也經(jīng)常到毛主席那里去,她當(dāng)時非常興奮愉快,整天笑嘻嘻的”。(朱正明:《關(guān)于〈長征記〉和毛主席贈丁玲詞的情況》,《新文學(xué)史料》1982年第1期。)
丁玲在保安主持籌備成立了中國文藝協(xié)會,并被選為協(xié)會主任。之后,她要求上前線,去參加打擊胡宗南的戰(zhàn)斗。毛澤東批準(zhǔn)了。一路上緊張艱苦的行軍生活,對丁玲實在是一種嚴(yán)峻的考驗。每天天不亮,口笛便吹響了,丁玲趕緊起來忙亂地收拾鋪蓋和零星物品,趕在隊伍集合之前在大路上等著,晚上“一到了宿營地,就只想怎么快點洗腳吃飯,因為要睡得很呵”!有時到了宿營地,沒有她的鋪位和干糧。她很快就明白了“上前線看打仗”不是想象中那樣浪漫,她要努力改變自己,適應(yīng)軍旅生活,盡快融入紅軍之中。她咬緊牙關(guān),緊緊跟著隊伍,一天走六七十里,一直走了8天沒有掉隊。12月中旬,丁玲跟隨部隊到了定邊前線,結(jié)識了彭德懷、蕭克、賀龍、陳賡、王震、楊得志、黃克誠等一批紅軍將領(lǐng)。王震說:“我們這里都是武的,需要一個文的?!?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8/08/07/qkimagesshjyshjy201804shjy20180415-2-l.jpg"/>
丁玲每天都在觀察和記錄,搜尋寫作素材,前敵總指揮彭德懷、總政委任弼時對她都很好,彭德懷給了她一雙粗毛線襪子,她的鞋子小,穿不下,把襪子退還了。彭德懷說,你看不起我的襪子,過一段你就曉得這是個好東西了,你還要不到了呢!丁玲寫了一篇《速寫彭德懷》,還畫了一張彭德懷的頭像速寫,刊登在《新中華副刊》上。紅軍指戰(zhàn)員影響著她,粗獷豪邁的生活磨礪著她,丁玲努力融入這支隊伍中,邁開了她在陜北的第一步。
西安事變之后,形勢發(fā)生變化,12月20日,彭德懷、任弼時率紅軍主力南下支援張學(xué)良、楊虎城的部隊,嚴(yán)防親日派對他們發(fā)動襲擊,12月26日到達甘肅慶陽后,紅一軍團政委聶榮臻交給丁玲一封電報。這是毛澤東寫給她的《臨江仙》:“壁上紅旗飄落照,西風(fēng)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時新。洞中開宴會,招待出牢人。 纖筆一枝誰與似?三千毛瑟精兵。陣圖開向隴山東。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將軍?!边@是毛澤東首次書寫《臨江仙》,可惜未留下手跡。
1937年春天,毛澤東在延安為丁玲書寫《臨江仙》
1937年1月,中共中央機關(guān)從保安遷到延安。
1937年上半年,是丁玲與毛澤東關(guān)系最好,來往最密切的時期。當(dāng)時,國共兩黨初步達成合作抗日共識,抗日戰(zhàn)爭尚未全面打響,國內(nèi)的政治軍事斗爭相對和緩。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毛澤東讀了一些中外哲學(xué)著作,總結(jié)十年內(nèi)戰(zhàn)經(jīng)驗,并寫了提綱,每周去抗大講授唯物論和辯證法,每次講課都讓警衛(wèi)員通知丁玲去聽。他常常引用《紅樓夢》中的故事作例子,通俗生動,對中國革命經(jīng)驗作深刻系統(tǒng)的哲學(xué)總結(jié),丁玲聽得入迷。
她去看毛澤東,主要話題常常是古代文學(xué)。她后來回憶:“他給我的印象是比較喜歡中國古典文學(xué),我很欽佩他的舊學(xué)淵博。他常常帶著非常欣賞的情趣談李白,談李商隱,談韓愈,談宋詩,談小說則是《紅樓夢》?!碑?dāng)時延安知識分子很少,文化底蘊深厚的毛澤東難求知音,敏感的史沫特萊就感覺到他有“一種精神上的卓爾不群”,“他的精神內(nèi)向,使他落落寡合”(史沫特萊:《中國的戰(zhàn)歌》),這樣,丁玲便成為一個較為理想的談話對手。但她“常常感到自己的舊文學(xué)底子太薄,不足為他談話的對手,因此多半是我聽,他講,我以能作為他的聽眾而感到高興”。(丁玲:《延安文藝座談會的前前后后》,1982年3月,《丁玲全集》第10卷。)
有時毛澤東一邊談話,一邊用毛筆抄幾首他自己填的詞或者他喜歡的詞,有幾首就給了丁玲,其中有1925年作的《沁園春·長沙》,1927年的《菩薩蠻·黃鶴樓》,1935年的《念奴嬌·昆侖》和《清平樂·六盤山》,1936年的《沁園春·雪》等,都寫在毛邊紙上。筆者見過丁玲收藏的毛澤東詩詞手跡的復(fù)印件,與官方正式發(fā)表的權(quán)威版本稍有不同。丁玲請毛澤東抄寫了《臨江仙》,工整的行書字體,橫寫豎排,上下兩闕,無詞牌名,無日期和落款??箲?zhàn)爆發(fā)后,她為防失落,把毛澤東這些手書全部寄給重慶的胡風(fēng)代為保管。胡風(fēng)1939年7月3日收到,1980年完整地交還丁玲?!缎掠^察》1980年第7期首次發(fā)表毛澤東給丁玲寫的這首詞,加標(biāo)題為《臨江仙——給丁玲同志》,此為現(xiàn)在留存的第一件手跡。
第二次書寫,1945年“七大”前后。毛澤東為知識分子鼓勁
這一幅《臨江仙》與上一幅字體有較大變化,吳正裕先生說:“毛主席在延安,四十年代書法有變化,寫一種草體楷書,斜體楷書,這幅《臨江仙》并非斜體,但楷書的筆法較多,應(yīng)該是在延安寫的,估計是1945年前后?!?/p>
在“整風(fēng)”和審干運動中,丁玲的小說《在醫(yī)院中》和雜文《三八節(jié)有感》受到一些人的批評,她被捕后在南京3年的軟禁生活也受到懷疑,她曾一度不知所措,情緒低迷。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為她指明方向,她決心脫胎換骨,深入到群眾里面,為工農(nóng)兵寫作。1944年6月30日,她寫的靖邊縣新城區(qū)五鄉(xiāng)民辦合作社主任《田保霖》和歐陽山的一篇文章刊登在《解放日報》上,毛澤東看到后,立即給他們寫信鼓勵說:“我替中國人民慶祝,替你們兩位的新寫作作風(fēng)慶祝”,并且邀請他們到棗園做客。
7月1日下午,丁玲和歐陽山一起去看毛主席。毛主席問了些情況,留他們吃了晚飯,還喝了酒,直到天黑他們才策馬離去。38年之后,丁玲在1982年5月深情回憶起那個晚上:“延安棗園里的黃昏,一鉤新月,夏夜的風(fēng)送來棗花的余香,那樣的散步,那樣的笑語,那樣雍容大方,那樣溫和典雅的儀態(tài),給我留下了最美好的回憶。越是高尚的人,越能虛懷若谷,越是淺薄的人便越發(fā)裝腔作勢?!保ǘ×幔骸睹飨o我們的一封信》,《丁玲全集》第10卷。)她明白,毛澤東實際上是為了鼓勵她,讓她振作起來,為她今后到工農(nóng)兵中去開“綠燈”。丁玲說:“他是為我今后寫文、作人,為文藝工作,給我們鋪一條平坦,寬廣的路……毛主席當(dāng)時是如何地了解人、體貼人,為工作著想,為他人著想,為他人幫忙呵……毛主席寫這封信和在大會上的一些講話,我想都是為了我們,至少是為我個人在群眾中恢復(fù)聲譽。對此我是佩服的,也是感激的?!保ǘ×幔骸睹飨o我們的一封信》。)從此丁玲走出陰影,風(fēng)順帆揚,重新活躍起來,進入了又一個創(chuàng)作的高產(chǎn)期。
筆者以為,毛澤東再次書寫《臨江仙》,應(yīng)該就在這個時期,這既是對丁玲的一種鼓勵和贊揚,還可以看作是為在延安整風(fēng)、審干擴大化中受到傷害影響的廣大知識分子鼓勁。陳晉在《毛澤東文藝生涯》(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中寫道:“這一點,毛澤東很快就意識到了,所以便出現(xiàn)了令許多文化人至今難以忘懷的一幕:毛澤東在大會上向知識分子舉手敬禮,以示道歉,還說:‘你們?nèi)绻辉彛业氖志头挪幌聛?。結(jié)果是一陣熱烈的掌聲?!?/p>
這一幅手跡有“臨江仙”的詞牌名,從右至左,豎寫豎排,一氣呵成。還有一點不同的是,把末句“今日武將軍”改為“今日女將軍”。
第三次書寫,大約在1950年代初期。歡快飛動的心情躍然紙上
毛澤東曾對書法家舒同講過:“進北京城以后,全國人民興高采烈,我的書法也就歡快飛動了。”中央文獻研究室研究員陶永祥,研究毛澤東草書藝術(shù)成就很有心得,他說,“與艱苦卓絕的革命戰(zhàn)爭年代相比,新中國成立后,環(huán)境安定了,心情舒暢了,因而毛澤東腕底毫尖的揮運也歡快飛動起來,草書便成為他揮毫潑墨的最佳選擇?!绷舸娴拿珴蓶|第三幅《臨江仙》手跡,正是呈現(xiàn)了這種歡快飛動。這幅字無詞牌名,無落款無日期,從右至左豎寫豎排,末句為“今日武將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丁玲,很受黨的信任與重用,1950年春天擔(dān)任全國文協(xié)常務(wù)副主席,主持日常工作,7月中央任命她為文協(xié)黨組組長,1951年春天出任中央宣傳部文藝處處長,此外她還是《文藝報》主編、《人民文學(xué)》副主編、中央文學(xué)研究所主任。1951年夏天,毛澤東去游頤和園,還專程去看望在云松巢寫文章的丁玲。那天很熱,毛主席的襯衫都濕透了,大家邊吃西瓜邊談話。丁玲后來回憶,毛主席“問我最近的工作,我向主席匯報了蕭也牧的小說和開展批評的情況,也匯報了李定中是馮雪峰的化名。主席一針見血地指出,蕭也牧丑化他的勞動人民的妻子,是為了美化他這個知識分子自己。主席還即興暢談了知識分子改造的問題”。這次談話時間不長,有人來報告說游船已安排好,毛主席便和丁玲握別,坐了不到半個小時。
1952年,丁玲的《太陽照在桑干河上》獲得1951度蘇聯(lián)的斯大林文藝獎。毛澤東寫于1950年代初期的《臨江仙》,不知是否寫于1952年?但1973年毛澤東最后一次書寫的《臨江仙》,落筆日期竟誤寫為“一九五二年”。
第四次書寫,時間不詳??匆粋€人要看幾十年
這幅《臨江仙》的手跡到底是哪年寫的?專家尚無定論,但我個人傾向是在1964年前后書寫。根據(jù)書法研究專家的觀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毛澤東的書法轉(zhuǎn)向草書,至1960年代進入大草乃至狂草。第四次書寫的《臨江仙》也是草書,但還不能說是大草或狂草。這幅詞與第一次書寫的樣式相同,橫寫豎排,仍然無詞牌名,無落款和日期。末句為“今日女將軍”。筆者之所以認(rèn)為是在1964年前后書寫,有幾點考慮。一個是1963年和1964年是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寫詩詞最多的年份。陳晉說:“如果一定要在毛澤東的一生中找出幾個特別關(guān)注文藝運動,談?wù)撐膶W(xué)最多的年份,我想應(yīng)該是1942年、1958年和1964年了。這三個年份,對現(xiàn)代和當(dāng)代文藝運動史來說,無疑都是令人難忘、讓人回味的?!保ā睹珴蓶|文藝生涯》2014年1月,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另一個是1963年秋天丁玲從北大荒回到北京看病,周揚與她見面談話時,表示可以調(diào)她回北京。有人認(rèn)為丁玲被劃為“右派”,是上面“欽定”的,我想,周揚敢于表態(tài)調(diào)她回京,應(yīng)該也是“欽定”吧。再有就是“武將軍”的“軍”字,是用簡體字書寫。1949年后毛澤東一向支持文字改革和簡化字方案,而簡化字總表的公布時間是1964年3月,其中明確繁體字“軍”為簡體字“軍”。試想毛澤東率先垂范,在書寫《臨江仙》時用了這個簡體字也未可知。
從上世紀(jì)50年代中期開始,丁玲受到打擊迫害,被劃為“右派”,她決心從零做起,主動要求去北大荒參加勞動,改造思想,她的表現(xiàn)得到基層干部群眾的認(rèn)可,提出為她摘掉右派帽子??墒菑?959年到1964年,中央先后五批給右派分子摘掉帽子,都沒有丁玲。
筆者認(rèn)為,丁玲在北大荒的表現(xiàn)會上報到黨中央,毛澤東書寫《臨江仙》,是否又回想起保安的丁玲、延安的丁玲,還有西柏坡的丁玲。1948年5月,丁玲在參加解放區(qū)婦女代表團出國前來到西柏坡,見到毛澤東,毛澤東在談話中,三次向丁玲重復(fù)說:“歷史是幾十年來看的,不是幾年來看的,要幾十年才能看出一個人是發(fā)展,是停止,是倒退,是好,是壞?!惫P者以為他希望丁玲經(jīng)受住考驗,仍然能成為“今日女將軍”。
第五次書寫,在1973年冬季。末句為“今日女將軍”
1973年,“文革”已經(jīng)搞了六七年,毛澤東接見外賓時,馬里總統(tǒng)特拉奧雷問“文革”何時結(jié)束?毛說“還有一點尾巴”。根據(jù)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撰的《毛澤東年譜(1949—1976)》記載,這一年發(fā)生了幾件大事:3月鄧小平恢復(fù)了黨籍和國務(wù)院副總理職務(wù);5月召開的中共中央工作會議,宣布解放一大批老干部;8月召開中共十大,鄧小平、王稼祥、譚震林等當(dāng)選中央委員;12月21日毛澤東接見參加中央軍委會議的全體成員,同朱德、鄧小平、許世友、聶榮臻、徐向前等同志一一握手問候,說今天一晚沒睡覺,想看看同志們。這一年,毛澤東在接見外賓時多次談到自己的身體不好,要到閻王爺那里去喝燒酒了。8月2日會見美籍華人李振翩和夫人時說:“我這個人不行了,腿也不行了,氣管也不行了,眼睛也不行了,耳朵還可以。兩個月前我還能看書,兩個月以來就困難了,比如對你們吧,大致看得清楚,細部我就看不清了?!笨釔圩x書的毛澤東多次讓人把要讀的古文用大字本印出。那年冬天,他請護士長吳旭君把自己的詩詞用毛筆謄抄了一遍,親自校改,第一遍抄的不滿意,又抄第二遍。據(jù)吳正裕先生說,那首《臨江仙》,他用粗鉛筆在一張白紙上又重新寫了一遍,有“臨江仙”詞牌名,字跡歪歪扭扭,有點變形,主席的筆力已經(jīng)不濟,眼睛也不好,患有白內(nèi)障,日期寫成“一九五二年”,寫在白紙的天頭,顯然是筆誤,這幅詞末句也是寫的“女將軍”。
丁玲1973年還關(guān)在秦城監(jiān)獄。吳正裕先生說:“值得指出的是,當(dāng)時丁玲的冤案尚未平反,作者書寫此詞,并讓為他做醫(yī)護工作的吳旭君用毛筆抄清保存,說明作者此時依舊記掛著丁玲,并意味著就他個人內(nèi)心而言,已經(jīng)為丁玲昭雪了?!惫P者以為,這最后一次書寫的《臨江仙》,不只是對丁玲的個人感情,還飽含了毛澤東對初到保安的一種美好回憶,對許多老戰(zhàn)友的懷念。那一年毛澤東已經(jīng)80歲,有時他會懷念故人,1月3日復(fù)信斯諾夫人海倫:“你的信和你寫的《革命生涯》一書都已收到。信寫得很好,我在很久以前看過這本書。非常感謝?!?937年海倫訪問延安,采訪了許多人,包括毛澤東、朱德以及丁玲等,1938年在上海出版了一本描寫延安的書《中國紅區(qū)內(nèi)情》,之后又寫了幾本書,在美國不能出版,直到“尼克松訪華后,這些書都再版重印了”。在她寄給毛澤東的《革命生涯》這本書里,毛澤東又看到了延安的老朋友老戰(zhàn)友。
《臨江仙》是唯一題贈作家的詩詞,但不僅限于給丁玲一個人
吳正裕先生說,毛主席在詩詞中稱贊過的人很少,第一個是黃公略,后來還有彭德懷、羅榮桓、丁玲等。寫給彭德懷的那一首,后來主席說不記得是他寫的,也找不到原跡。彭德懷1935年10月在吳起鎮(zhèn)打馬家軍,切尾巴,毛主席給他寫了這首詩,彭德懷改了最后一句,把“唯我彭大將軍”改為“唯我英勇紅軍”。1947年毛主席在沙家店戰(zhàn)役之后,很稱贊彭德懷,又把這首詩寫出來,王震見到過。1948年冀魯豫軍區(qū)政治部主辦的《戰(zhàn)友報》發(fā)表過,是六言詩。
毛澤東為什么在不同時期多次書寫《臨江仙》?我感覺,除了對于丁玲的關(guān)心和鼓勵,另一個是這首詞的意境好,再一個體現(xiàn)了毛澤東對知識分子問題的思考。
這首《臨江仙》的意境主要體現(xiàn)在上半闋:“壁上紅旗飄落照,西風(fēng)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時新。洞中開宴會,招待出牢人?!边@首詞是長征結(jié)束一年后,毛澤東在蘇區(qū)保安寫成的。紅軍剛剛有了陜北根據(jù)地,還很弱小,保安還只是一座紅色“孤城”,但毛澤東相信保安這座孤城的“星星之火”一定可以“燎原”,因為它吸引了一大批“新人”,而在這座簡陋的窯洞里召開的歡迎會,著名作家丁玲的到來,更會吸引大批有志青年。下半闋:“纖筆一枝誰與似?三千毛瑟精兵。陣圖開向隴山東。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將軍?!辈粌H是對丁玲的個人評價,也是對革命隊伍中知識分子的欣賞和期望。如果這首詞只是給丁玲個人的,完全可以等到丁玲從前線回來,直接抄寫送給她本人,可是毛澤東卻用軍隊電報發(fā)到前方,擴大影響。當(dāng)時紅軍初到陜北,按王震的話說:“我們這里都是武的,需要一個文的?!贝藭r蘇區(qū)很需要“文人”,需要知識分子。毛澤東以宏圖大略的眼光,明白“一支筆”抵得上“三千毛瑟精兵”的威力,因而他不但要鼓勵已經(jīng)來到陜北的知識分子,更要呼喚更多國統(tǒng)區(qū)的知識分子,而毛澤東后來在不同時期書寫《臨江仙》,也體現(xiàn)了對知識分子的關(guān)注和思考。毛澤東“一輩子都在做著使用和改造知識分子的工作,這給他的事業(yè)帶來了空前的成功”(陳晉《毛澤東文藝生涯》)。
還有,在留存的五件《臨江仙》手跡中,有三件都寫了“女將軍”,特別是1973年毛澤東最后一次定稿的《臨江仙》仍然是“女將軍”,說明作者對女性問題的思考。最近看到張聞天夫人劉英生前口述,講到在她去莫斯科治病之前,毛澤東專門托付她幫助賀子珍,說:“賀子珍同你一起去蘇聯(lián),我放心。希望你多幫助她。如果她能學(xué)習(xí),就在那里學(xué)兩年。……我要她工作,讓她學(xué)習(xí)蔡(暢)大姐、康(克清)大姐和你。女同志不能老靠男人嘛?!泵珴蓶|很欣賞自強自立的女性,他從丁玲1936年到陜北后的表現(xiàn),看到了一個從上海亭子間走出的“文小姐”,如何一步步成長為“女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