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燕
(南寧馬山縣婦幼保健院兒科 廣西 南寧 530600)
手足口病是一種因多種腸道病毒感染所致的傳染性疾病,隨著病情進展可進一步誘發(fā)肺水腫、心肌炎、腦膜炎等疾病,給小兒的健康與成長發(fā)育質(zhì)量帶來了嚴重的影響[1]。手足口病主要分為5期(1期為手足口出疹期、2期為神經(jīng)系統(tǒng)受累期、3期為心肺功能衰竭前期、4期為心肺功能衰竭期、5期為恢復期),其中1期即輕癥手足口病,無須住院,臨床表現(xiàn)為發(fā)熱,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現(xiàn)斑丘疹、小皰疹、丘疹,可伴有流涕、咳嗽、食欲不振等癥狀。健康教育是為家庭提供護理支持的重要手段,為了進一步保證輕癥手足口病患兒的家庭護理質(zhì)量,本研究采用個體化健康教育方式對47例患兒進行家庭護理,臨床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輕癥手足口病患兒94例,以隨機數(shù)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各47例。納入標準:符合《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6年版)中的相關(guān)標準。排除標準:已出現(xiàn)心肌炎、肺水腫、腦膜炎等重癥患兒;有認知障礙、溝通障礙與精神疾病史的患兒。對照組:男45例,女42例;年齡1~8歲(4.8±0.5)歲;病程1d~10d(6.5±1.2)d。研究組:男46例,女41例;年齡1~8歲(4.7±0.6)歲;病程1d~10d(6.8±0.8)d,在性別、年齡與病程構(gòu)成對比中,兩組無明顯差異(P>0.05)。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的家庭護理指導,即護理人員向患兒家屬口頭講解家庭護理內(nèi)容。研究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應用個體化健康教育。
1.2.1 個體化健康教育方式 參照《預防醫(yī)學》、《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6年版)、《兒科護理學》等資料制作圖文式健康教育宣傳冊及健康教育小處方,并發(fā)放給患兒家屬,使其通過生動易懂的教育方式了解家庭護理內(nèi)容。開放咨詢電話,隨時接受來電咨詢和門診咨詢,了解患兒的家庭護理進展,并及時解答相關(guān)護理問題。
1.2.2 個體化健康教育內(nèi)容 (1)飲食護理:采取少食多餐的飲食結(jié)構(gòu),多食用清淡、高熱量、高蛋白質(zhì)且易消化的半流質(zhì)與流質(zhì)食物。若夏季得病,患兒容易引起電解質(zhì)紊亂和脫水,需要適當補水與營養(yǎng)支持。對于口腔皰疹、發(fā)熱、胃口較差不愿進食的患兒,可給予柔軟、易消化、可口、溫性的流質(zhì)或半流質(zhì)飲食,禁食辛辣、冰冷等刺激性食物。(2)發(fā)熱護理:加強患兒的水分補給,遵醫(yī)囑合理應用退熱藥,定時檢測體溫,掌握降溫情況。同時,患兒體溫在37.5℃~38.5℃時,可給予多喝溫水、散熱、洗溫水浴等物理降溫。(3)皮膚黏膜護理:保持皮膚清潔與干燥,避免皰疹破潰而誘發(fā)感染,同時也不可涂擦易導致皮膚色素沉著的藥物。剪短患兒的指甲,必要時包裹患兒的雙手,避免抓破皮疹。勤換衣物,衣著要柔軟、舒適,保持被褥清潔。臀部有皮疹的患兒,應隨時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干燥清潔。(4)消毒隔離:正確處理小兒的排泄物與用物,每日定時開窗通氣2次,15~30min/次,切斷傳播途徑?;純河眠^的物品應給予徹底消毒,可采用含氯消毒液浸泡物品消毒,不宜浸泡的物品可在日光下曝曬。對于有條件的家庭可采用乳酸熏蒸進行空氣消毒,減少人員進出房間,避免空氣污濁,禁止吸煙,避免繼發(fā)性感染。(5)口腔護理:密切觀察患兒口腔黏膜糜爛與潰瘍情況,每次餐前與餐后均用生理鹽水或溫鹽水漱口,對無法漱口的患兒,可用棉棒蘸生理鹽水輕拭其口腔。將維生素B2粉劑涂于患兒口腔糜爛部位,并可通過口服維生素C、維生素B2等方法促使糜爛盡早愈合,預防細菌繼發(fā)性感染。(6)病情觀察:由于手足口病情進展較快,特別是輕癥進展至重癥時后果十分嚴重,所以患兒家屬應密切觀察患兒的肢體活動、精神狀態(tài)與呼吸頻率等情況,若有異常及時到院治療。(7)心理護理:通過表揚、鼓勵等語言給予患兒心理支持,并可通過聽音樂、讀書等方式轉(zhuǎn)移其注意力,以便順利度過隔離期。(8)防護技能:培養(yǎng)患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勤換衣物,勤洗手,適當進行體育運動 ,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場所,加強保暖,減少感染概率。
(1)自擬調(diào)查問卷,評價兩組患兒家屬對手足口病的掌握度。調(diào)查項目包括:手足口病的傳染途徑?手足口病的基本癥狀?醫(yī)院確診手足品病后可以照常回園或參加集體活動?手足口病患兒隔離需要到哪工具返校證明方能回園?防治手足口病的最佳方法?潛伏期手足口病有無傳染性?手足口病的易發(fā)群體?手足口病的癥狀有哪些?手足口病需要隔離多長時間?什么方法可以預防手足口?。恳陨蠁芜x題每題7分。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有以下健康行為(多選)?預防手足口病最大的難度是什么(多選)?日常生活中,孩子是否養(yǎng)成以下行為(多選)?以上多選題每題10分。問卷滿分為100分,總分90分以上為掌握,70~89分為基本掌握,70分以下為未掌握。掌握與基本掌握計為總掌握。(2)自擬護理滿意調(diào)查表,評價兩組患兒家屬對本次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調(diào)查表滿分為100分,包括服務態(tài)度、宣教方式、內(nèi)容指導能力、護理效果,70分及以上為滿意。
采用SPSS15.0軟件分析,(n,%)代表計數(shù)資料,以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研究組患兒家屬對手足口病的掌握率為95.75%,高于對照組78.73%(P<0.05)。見表。
表 兩組患兒家屬對手足口病的掌握度對比(n)
研究組47例患兒家屬均對本次護理服務滿意,對照組41例患兒家屬均對本次護理服務滿意。研究組護理滿意率100.00%高于對照組87.23%(χ2=4.451,P<0.05)。
輕度手足口病患兒因癥狀輕微,往往不需要住院治療,主要采取對癥處理與家庭隔離干預,而這種方式卻給其家庭護理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2]。因此,在積極治療的同時,盡早實施有效的家庭護理措施切斷輕癥手足口病的進展途徑十分必要。
健康教育作為特殊的護理形式,現(xiàn)已在臨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有研究發(fā)現(xiàn),提高患兒家屬對疾病的掌握度,對增強家庭護理質(zhì)量,保證患兒預后具有重要的作用[3]。個體化健康教育是根據(jù)患兒的個體情況所實施的宣教手段,其中發(fā)放宣教手冊與光盤,可以使患兒家屬通過生動易懂的教育方式了解到疾病的家庭護理內(nèi)容;定期隨訪能夠隨時了解患兒的家庭護理進展,及時解答護理問題。本文研究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患兒家屬對手足口病的掌握率為95.75%,高于對照組78.73%(P<0.05),護理滿意率100.00%高于對照組87.23%(P<0.05)。結(jié)果可見,個體化健康教育能夠有效提高患兒家屬對疾病的掌握度,增強其家庭護理能力。同時,密切的溝通拉近了護患關(guān)系,提高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總之,個體化健康教育在輕癥手足口病家庭護理具有顯著的應用效果,適于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