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瓊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生物作為一門貼近生活來源于生活的自然學科,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學生是否能學好生物,很大程度決定于課堂教學效率。在生物教學領域摸爬滾打幾十個春秋,認為要打造生物高效課堂,絕不能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和生物學科本身的特點,要時刻保持學生對學科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覺參與學科探究活動,進而獲取生物知識,提高應用生物知識的能力。
關鍵詞:高效課堂;學生興趣點;師生互動點;合作探究點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生物高效課堂的創(chuàng)建能夠讓課堂煥然一新,一改以前的抽象乏味。生物高效課堂表現(xiàn)在課堂的趣味性上,在和諧輕松的生物學習環(huán)境下,學生對學習的樂趣,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思考的能力都能得到較大的提升,學生也會在學習中發(fā)現(xiàn)樂趣,所以教學效率也會更高。筆者認為要打造生物高效課堂,絕不能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和生物學科本身的特點,而要時刻保持學生對學科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自覺參與學科探究活動,進而獲取生物知識。那么,在打造生物高效課堂時,應該關注三個“點”。
一、激發(fā)學生興趣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币虼耍處熞ν诰蚪滩膬热?,尋找學生最感興趣的“點”,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將學生引入本節(jié)課所學的重點內容中去。舉個例子,我在講授傳染病及其預防時,我就給同學們設置了如下的情境:兩個同學分別扮演“流感患者”和“肝炎患者”,另外兩個同學扮演“小醫(yī)生”,然后讓醫(yī)生給患者看病,并根據癥狀指出病因、傳播途徑、易感人群和預防措施。這就抓住了學生的興趣“點”,他們就會主動地去思考,尋找問題答案。
其實,激發(fā)學生興趣點的方法很多。教師要善于運用多媒體,有效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以及現(xiàn)有認知,為學生創(chuàng)造生活化情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有效性。在上生物課的時候利用造型精美的圖片引出所要講解的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之后再進行本課的課程講解。
二、尋找?guī)熒狱c
打造高效課堂,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需要互動。古語曰:“親其師,信其道?!边@是就師生關系而言的。顯然,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實施,師生關系方式生了巨大的轉變,由最初的教師主導,轉變成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新型關系。教師和學生站在同一線上,互相學習,互相探討,亦師亦友。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基于師生平等,參與師生互動,在師生平等的對話、交流、互動中實現(xiàn)思想的碰撞,激發(fā)學生對問題的思索,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獲取知識與方法。在此過程中,教師只需要起到引導、糾正以及補充的作用即可。
師生互動或者生生互動,要給足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的時間,允許學生發(fā)表不同的意見,允許不同的學生發(fā)表意見。
總之,增強課堂中的有效互動,是促進有效教學的關鍵。只有教師在課堂中有所作為,學生才會學得積極、主動,教學效果才會凸顯出來。
三、巧設合作探究點
“高效課堂非常注重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薄白约禾骄康玫降闹R遠遠勝過現(xiàn)成的結論?!备咝дn堂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動腦動手、合作探究。為此,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分組教學法,將學生分成幾組,進行組內討論,組間交流、比賽,并展示討論成果,從而促進學生間的相互學習,提升學習時效性。
值得注意的是,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設計了許多科學探究活動,其目的就是讓學生參與并體驗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和基本方法,主動獲取知識。
同樣,在合作探究時,要精心設計探究的問題“點”,這樣才有探究的價值。比如在“探究種子萌發(fā)的環(huán)境條件”活動作出假設時,可以從日常生活現(xiàn)象進行啟發(fā):(1)農民伯伯為什么要選擇在雨過天晴時播種?(2)播種前為什么要松土?(3)天寒地凍時為什么不能播種?這樣,學生很容易想到種子在空氣充足、溫度適宜、潮濕的環(huán)境中容易萌發(fā),并由此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種子萌發(fā)需要哪些環(huán)境條件?這時學生很快就會總結出種子萌發(fā)的環(huán)境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要打造初中生物高效課堂,離不開以上三“點”:激發(fā)學生興趣點是前提,要采用多種途徑、多種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才能“動”起來;只有尋找?guī)熒狱c,充分體現(xiàn)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才能讓課堂“活”起來;只有巧設學生合作探究點,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課堂才能真正深入下去,效果才能“升”起來。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有限的課堂教學當中,迅速地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識及其應用,提升教學效率與教學效果,達到初中生物課堂的高效。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04.
[2]王慧琴.初中生物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D].江南大學,2013.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