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連葉
摘 要:漢字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表意文字之一,不僅是一種交流工具,更是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正是由于漢字的記載和傳承,才令中華文化經(jīng)久不衰。漢字蘊含著博大精深的文化內(nèi)涵,展現(xiàn)了一定歷史時期中華民族的社會面貌,體現(xiàn)了當時人們對客觀世界的看法與觀念,生動而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古代哲學思想。本文擬通過對漢字字形的分析,來探究其中蘊含的“儒”“道”哲學思想。
關(guān)鍵詞:漢字;中國傳統(tǒng)哲學;儒家思想;道家思想
[中圖分類號]:H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18--02
一、中國傳統(tǒng)哲學與造字法
中國哲學分為傳統(tǒng)哲學和現(xiàn)代哲學,傳統(tǒng)哲學是以儒、道為主的哲學流派,大約萌發(fā)于殷周之際,成型于春秋末期。中國傳統(tǒng)哲學致力于研究天人之間的關(guān)系和古今歷史演變規(guī)律,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自然觀,歷史觀,人性論,特別是注重哲學與倫理的關(guān)系。漢代學者把漢字的構(gòu)成和使用歸納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zhuǎn)注、假借,總稱“六書”。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對“六書”進行了詳細闡釋。清代戴震提出了“四體二用”說,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四種造字法,轉(zhuǎn)注、假借兩種用字法。
二、漢字中體現(xiàn)的儒家思想
(一)以人為本
漢字的以人為本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以“人”字直接構(gòu)形,二是用人體部位的字組合構(gòu)形。前者,如《說文》“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比藦堥_雙臂則為大?!皬摹保跋嗦犚?,從二人?!睍庾郑蝗寺爮牧硪蝗苏f話?!叭省保皬娜藦亩??!睍庾?,兩個人或人與人之間相親相愛。人體部位的字組合構(gòu)形,如“口”,“吞”,“咽也,從口天聲?!币阅繕?gòu)形的“睡”,“坐寐也,從目從垂?!币怨菢?gòu)形的,“髃”,“肩前也,從骨禺聲?!币浴爸埂睒?gòu)形的,“歱”,“跟也,從止,重聲”。以“心”構(gòu)形,“志”,“從心,之聲?!?。以“耳”構(gòu)形的,“耿”,“耳著頰也,,從耳烓省聲,形容人耳朵貼在臉頰上。以“手”構(gòu)形的,“扶”,“左也,從手夫聲”,佐助的意思。
(二)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指的是不偏不倚,折中調(diào)和的處事態(tài)度?!墩撜Z 庸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边@種態(tài)度在漢字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漢字被稱為“方塊字”,主要特征就是字形結(jié)構(gòu)的中正、均衡,這也是中華民族哲學觀和審美觀的直接體現(xiàn)。從漢字形體的演變過程來看,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漢字字體逐步地走向勻稱、整齊、方正。尤其是楷書,興于漢末盛于魏晉,沿用至今,是通用時間最長的標準字體。它筆畫平直,字形方正。這正符合儒家折中、平衡的中庸之道。從具體的漢字來看,中庸是一種在整體上均衡、和諧的狀態(tài)。無論是獨體還是合體字都有中軸線,字形不同,中軸線會有所移動。獨體字有“王、天、人、目、羊、日、山、立、雨、田、坐”等,合體字有“林,從,雙、羽、因、弱、宣、罪、磊”等。
(三)敬鬼神
《論語.雍也》:“敬鬼神而遠之?!惫糯祟惿鐣?,許多自然現(xiàn)象無法解釋,人們對天和鬼神充滿敬畏和崇拜。中國古代重祭祀?!吨杏埂罚骸肮砩裰疄榈?,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庇纱丝梢?,祭祀是“敬鬼神”的重要手段。祭祀對象,包括神靈鬼怪和先祖兩類。崇拜與祭祀中使用最廣泛的名稱是“神”,古人以閃電之形的“申”引申為“神”,正體現(xiàn)了古人對自然現(xiàn)象,充滿了敬畏心理?!笆尽薄墩f文》:“神事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構(gòu)形大多與祭祀、神靈有關(guān),如“祐”,《說文》:“助也,從示右聲?!薄白!保凹乐髻澰~者,從示、人、口?!捌怼?,“求福也,從示斤聲?!薄吧纭?,“地主也,從示,土聲?!焙图漓牍砩裼嘘P(guān),體現(xiàn)了古代中國重祭祀,敬鬼神的哲學觀。
(四)倫理觀
受宗法制影響的古代中國,特別重視封建倫理道德,對父權(quán)、男尊女卑觀、忠孝觀都有很深刻的影響。儒家的這些倫理道德思想在漢字的構(gòu)形中也有所體現(xiàn)?!案浮笔窍笮巫?,象手拿石斧之形。《說文》:“父,矩也,家長率教者,從又舉杖?!睍庾??!奥式獭斌w現(xiàn)出“父”在家庭中的領頭地位。體現(xiàn)男尊女卑的有“夫”字,指頂天立地站著的人,而“婦”手拿掃帚的女人。體現(xiàn)忠孝觀念的有“孝”,從老從子。孩子攙扶著老人。和儒家的倫理觀哲學觀是契合的。
三、漢字中體現(xiàn)的道家思想
(一)道法自然
《道德經(jīng)》:“天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指的是宇宙天地間萬事萬物均效法或遵循自然規(guī)律。這種哲學觀也體現(xiàn)在了漢字中。早期的漢字都是對自然界的直接模仿,象形字純粹利用圖形來作文字使用,如甲骨文,“日、山、水都是對自然形狀的直接模仿?!芭!蹦7屡5念^角?!安荨本褪莾深w并列生長的“屮”,還有龜、馬、魚、門、木、手、羊、鳥、蟲、川、耳、口、人、田、水、火等,都是對自然界客觀事物的模仿。體現(xiàn)了早期人們對自然的效法和尊重,這與道家“道法自然”的哲學觀是一致的。
(二)樸素辯證思想
道家思想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思想,認為事物是彼此對立又相互依存的兩個方面。老子《道德經(jīng)》:“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聲音相和,前后相隨?!边@種哲學思想在漢字中體現(xiàn)為兩個方面,即一個字內(nèi)部的對立統(tǒng)一,和字與字之間的對立統(tǒng)一。前者比如漢字中的合體字,會意和形聲字都是由兩個獨體字組合成一個新漢字。會意字“休”,“從人從木”人和木是完全不同性質(zhì)的東西,他們彼此之間是對立的,但是卻統(tǒng)一在“休”這一個字中,成為一個整體。形聲字的“財” 從貝才聲,貝是義符,表錢財,才是聲符,表音,統(tǒng)一在“財”這個字中成為一個整體。后者字與字之間的對立統(tǒng)一,漢字中有大量對立的詞,大小,長短,遠近,動靜,陰陽,這些字之間彼此對立,但又是漢字這個系統(tǒng)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統(tǒng)一在漢字這個整體中。體現(xiàn)出彼此之間的對立統(tǒng)一的關(guān)系。
(三)天人合一
莊子說:“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人本是合一的。古人抽取天地大自然中的形意創(chuàng)造了象形文字,并用指事、會意、形聲等創(chuàng)造更多的漢字。董仲舒《春秋繁露》:“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三通之者,王也?!薄疤臁薄墩f文》:“天,顛也,至高無上,從一大?!薄叭恕弊帧墩f文解字》:“人,天地之性最貴也。”在天地之間,與天地并列而為三,也體現(xiàn)出了“天人合一”的哲學觀。
漢字構(gòu)形中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的哲學觀,與儒家的“以人為本”“中庸”“敬鬼神”和“倫理觀”哲學,道家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和樸素的辯證思想是契合的。漢字是古人們通過自己的觀感,將天地萬物的至理,用智慧將其抽象成文字,通過漢字的抽象符號重新詮釋古人眼中的世界,體現(xiàn)了古人對世界的看法,反映了中國的傳統(tǒng)哲學。
參考文獻:
[1]許慎:《說文解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年。
[2]李敏生:《漢字哲學初探》,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0年。
[3]張學智:《儒家文化的精神與價值觀》,北京:北京大學學報,1998年。
[4]朱熹:《中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年。
[5]尚建飛:《老子<道德經(jīng)注>中的道論與本體論思想》,北京:中國哲學史,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