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祖輝,朱國獻,楊紅偉
廣東省深圳市第二人民醫(yī)院血管外科(深圳518000)
主題詞 閉塞性動脈硬化 支架 D二聚體 內皮素1 再狹窄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ASO)是臨床常見的血管疾病[1]。主要通過支架植入術治療,可有效的疏通血管,但仍有部分患者由于身體問題或術后恢復欠佳而出現(xiàn)血管再狹窄現(xiàn)象,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的生活,因此如何評估患者的術后效果并對預后進行評估具有重要意義[2-3]。有研究顯示,內皮素1(ET-1)是內皮細胞分泌的一種21氨基酸多肽,且多數(shù)研究報道其與下肢ASO的發(fā)生及預后有關,但由于指標單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導致評估準確低[4]。而有研究顯示,血清D二聚體(DD)是血漿的特異性降解產物,但關于兩者聯(lián)合對下肢ASO術后評估的報道較少[5]。對此,本研究通過檢測下肢ASO支架植入術后患者的血清DD、ET-1水平,探討兩者的水平變化及其臨床意義,現(xiàn)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下肢ASO支架植入術患者100例。納入標準:①經臨床癥狀、實驗室、下肢動脈血管造影(CTA)等檢查證實為ASO[6];②單側發(fā)病、成功行支架植入術、年齡18~80歲、無肢體破潰或壞疽;③無精神病病史;④患者或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拒絕或中途退出研究;②有本次藥物過敏史、嚴重出血傾向;③有肺、肝、腎等嚴重性疾病者;④拒絕或中途退出研究。依據(jù)再狹窄情況分為狹窄組(n=12例)和對照組(n=88例),對照組:男49例、女39例,年齡42~75歲,體質量指數(shù)(BMI)值20.34~32.76 kg/m2。狹窄組:男10例、女8例,年齡42~78歲、BMI值20.28~32.93 kg/m2,本次研究已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且通過,所有數(shù)據(jù)來源真實可靠。
2 方 法 所有患者在檢測前應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和良好的睡眠質量,于次日晨起保持空腹,抽取上臂靜脈血4 ml置入含有0. 109 mol/L枸櫞酸鈉抗凝管內中,分離血清(3000 r/min,10 min)后,采用日本Sekisui CP2000全自動血凝檢測儀進行檢測,其中血漿D二聚體(DD)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檢測,內皮素1(ET-1)采用放射免疫法測定,試劑盒購自武漢優(yōu)爾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操作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
3 指標觀察和標準[7-8]所有患者通過復診的方式于術前、術后1、3 d及術后1、3個月后檢測DD、ET-1,其中,血漿DD正常參考值<0.5 mg /L,ET-1正常參考值1.0~3.4 ng/L。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對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對等級資料采用秩和Z檢驗,對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在P<0.05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在性別、年齡、BMI、患側、Rutherford分級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兩組術前、術后1、3 d血清DD、ET-1比較 在血清DD、ET-1水平方面,兩組術前血清DD、ET-1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狹窄組和對照組術后1 d明顯高于術前,兩組術后3 d明顯低于術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1、3 d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兩組術前、術后1、3個月血清DD、ET-1比較 在血清DD、ET-1水平方面,兩組術前血清DD、ET-1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血清DD、ET-1水平方面,對照組術后1、3個月明顯高于術前,狹窄組術后1、3個月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術前與術后1、3個月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表2 兩組術前、術后1、3 d血清DD、ET-1比較
注:與同組術前比較,*P<0.05,與同組術后1 d比較,#P<0.05
表3 兩組術前、術后1、3個月血清DD、ET-1比較
注:與同組術前比較,*P<0.05
下肢ASO是由于細胞纖維基質、脂質和組織碎片的異常沉積從而在血管中發(fā)生病理性變化而引起的疾病,屬退行性病變,好發(fā)于中老年人,可導致疲勞、酸痛等癥狀,嚴重可導致患者癱瘓不能自理,隨著近年來我國開始進入人口老齡化,該病發(fā)生率有明顯上升的趨勢,增加患者的生活和健康負擔[8-9]。目前,臨床可通過外科手術即支架植入術治療,可有效的疏通患者機體的堵塞血管,使其血管功能激活恢復正?;顒?,但仍有部分患者術后存在高凝狀態(tài),或血管的驟然開通與血流恢復會導致再次出現(xiàn)血管變狹窄的現(xiàn)象,加重患者的病情惡化,故如何針對性的預防并及時評估ASO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10]。
隨著近年來對ASO的醫(yī)學技術不斷的攻克和綜合治療理念的強化,ET-1作為內皮細胞分泌的一種21氨基酸多肽,具有較強的縮血管作用,并可刺激內皮細胞和平滑肌細胞的增殖,促進血小板的聚集作用已被廣泛應用于ASO再狹窄的評估中,但由于ET-1易受活性物質一氧化氮的影響,同時機體的糖尿病、冠心病,動脈硬化等并發(fā)癥也會導致血管凝血功能異常而引起ET-1異常,導致評估存在局限性[11]。此外,有研究顯示,DD是交聯(lián)纖維蛋白的特異性降解產物,其在血漿中含量的升高可提示繼發(fā)性纖溶活性增強和高凝狀態(tài),是判斷血栓形成的重要指標之一,有利于評估患者治療后的疾病轉歸[12]。
對此,本研究通過檢測下肢ASO支架植入術后患者的血清DD、ET-1水平,結果發(fā)現(xiàn)在血清DD、ET-1水平方面,狹窄組和對照組術后1d明顯高于術前,兩組術后3d明顯低于術前,兩組術后1、3d比較基本相同,表明下肢ASO支架植入術會短暫引起患者血清DD、ET-1水平升高。這有可能由于下肢ASO患者支架植入術中導絲、導管及球囊會不同程度損傷血管壁,同時機械性壓力及牽拉刺激也會導致內皮細胞受損,使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時,出現(xiàn)纖溶亢進,而導致其血清DD、ET-1水平短暫性上升,待機體恢復正常時,血管內皮細胞活性正常激活,其血管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聚集逐漸恢復正常,使兩者水平于術前下降。同時本研究中術后1、3個月的血清DD、ET-1水平方面,狹窄組術明顯高于術前,對照組術后1、3個月明顯低于狹窄組,對照組術前與術后1、3個月比較基本相同,進一步提示術后近期血清DD、ET-1水平變化與患者再狹窄發(fā)生有關,表明患者的血清DD、ET-1水平與下肢ASO支架植入術后再狹窄密切相關。這有可能由于下肢ASO術后患者再狹窄會導致血流滯緩、血液粘度增高、促進動脈硬化,進而會促使患者微血管易發(fā)生玻璃樣變性、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并且血小板功能異常活化,導致微血栓形成,進而導致血清DD異常變化;同時,患者由于血管內皮細胞受損會引起紅細胞變形能力減低,血小板聚集增加,促進凝血和纖溶活性異常及微血栓形成從而致使內皮細胞合成和釋放,導致ET-1水平上升。
綜上所述,下肢ASO支架植入術會短暫引起患者血清DD、ET-1水平升高,術后近期血清DD、ET-1水平變化與患者再狹窄發(fā)生有關,提示監(jiān)測術后近期血清DD、ET-1水平對評估患者再狹窄發(fā)生具有重要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