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江 鄒宗園 杜俊雷
(1.二重(德陽)重型裝備有限公司,四川618000;2.燕山大學,河北066004)
輥鍛工藝由于在生產(chǎn)制造成本及鍛件成形質量方面有著較大優(yōu)勢,被廣泛應用于葉片、鉤尾框、前軸等復雜難成型鍛件的生產(chǎn)中。近些年來,越來越多地在鍛造技術中被采用。輥鍛機是實現(xiàn)輥鍛工藝的一種鍛壓機械,它利用一對相向旋轉的扇形模具使坯料產(chǎn)生塑性變形,從而獲得所需鍛件或鍛坯[1]。
隨著輥鍛機朝著更智能、精度更高的方向發(fā)展,先進的伺服技術被人們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輥鍛機。伺服控制技術是當前機電領域較先進的反饋控制技術,具有高度集成化、網(wǎng)絡化、智能化、全數(shù)字化等特點。該設備采用扭矩電機驅動裝置,無飛輪離合器等裝置,利用兩臺同步伺服扭矩電機,實現(xiàn)較高的動態(tài)與控制準確度,鍛輥可以從機架側面抽出,是該設備機械方面的另一大特色,這樣就可以實現(xiàn)自動更換鍛輥和模具,縮短更換裝模具時間,提高生產(chǎn)效率,降低了對單個鍛輥的磨損,保證了鍛件的成形精度[2]。國內北京機電研究所在輥鍛機研究開發(fā)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研發(fā)了460~1250 mm等各種自動輥鍛機[3-4],并設計制造出的國內首臺250 mm伺服驅動輥鍛機樣機,將伺服技術應用在輥鍛機組的控制系統(tǒng)當中,為推進國內伺服驅動輥鍛機的研究與應用做了有益的嘗試[5]。
上述伺服輥鍛機是將伺服系統(tǒng)應用在輔助系統(tǒng)或主驅動系統(tǒng)上,主要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為連桿等小型鍛件。本文介紹的輥鍛機是二重裝備自主研發(fā)的560 mm伺服輥鍛機,主要用于葉片的精密輥鍛成形。將伺服電機的動力直接作用于鍛輥,結構緊湊,外形美觀,輥鍛速度高、生產(chǎn)率高。輥鍛機可配備機械手進行自動輥鍛,同時也可配備工件運輸裝置與生產(chǎn)線上其它設備一起實現(xiàn)自動化生產(chǎn)。本文首先對560 mm輥鍛機的結構特點及技術參數(shù)進行簡要介紹,然后著重對其本體結構進行強度和剛度分析,利用Marc有限元模擬軟件對輥鍛機本體關鍵結構進行靜力學分析計算,分析輥鍛機在四道次分別受到最大輥鍛力時本體結構的應力和變形,校核其強度和剛度。
衡量輥鍛機性能與規(guī)格技術參數(shù)不僅是設備工作狀況的重要標志,也是用戶挑選輥鍛機的首要參考。560 mm伺服輥鍛機的主要技術參數(shù)為:
輥鍛模外徑:560 mm
輥子外徑:400 mm
輥鍛模有效寬度:650 mm
最大輥鍛件長度:150 mm
輥子中心距:550~570 mm
中心距調節(jié)量:10 mm
鍛輥轉速:≤24 r/min
額定輥鍛力:2000 kN
伺服主電機:30 kW(扭矩數(shù)顯)
重量:13 t
外形尺寸:1.56 m(左右),2.6 m(前后)
地面以上高度:2.2 m
生產(chǎn)率:400 件/h
輥鍛模的形式及緊固方式:環(huán)型、鑲塊,同時適應兩種模具安裝
兩個輥子的水平精度:≤0.1 mm
560 mm伺服輥鍛機主要由本體結構、驅動系統(tǒng)、中心距調節(jié)機構、模具噴霧潤滑系統(tǒng)、軋輥機械手、控制系統(tǒng)等部分組成,圖1為其結構示意圖。其中本體結構主要包括上橫梁、橫拉桿、立柱、拉緊螺栓(拉桿)和底座等。機架采用了全預緊組合結構,四根拉緊螺栓分別穿過四根空心立柱,將上橫梁、底座及立柱緊固為具有預應力的機架。
圖1 560mm伺服輥鍛機結構示意圖Figure 1 Structural diagram of 560 mm servo roll forging machine
1.2.1 上下鍛輥調節(jié)機構
輥鍛模固定在兩個鍛輥上,鍛輥兩端由滾動軸承支撐。鍛輥由伺服電機驅動,其轉速、扭矩、中心高以及可操縱觸摸屏通過控制程序調節(jié),以適應不同輥鍛工藝的要求??蓪崿F(xiàn)分別調節(jié)上下輥轉速,且可使上下輥轉向相反,實現(xiàn)部分楔軋機的功能。減速器為同軸行星齒輪減速機,傳動比高,結構緊湊,與傳統(tǒng)結構相比減少了離合器、制動器、飛輪以及氣動系統(tǒng)等結構,結構簡單,大大降低了后期的維護、維修成本。
由于上下輥傳動相對獨立,因此方便實現(xiàn)大中心距調節(jié)量,最大調整量為10 mm。采用將上輥固定壓緊,通過調節(jié)下輥的方式調節(jié)中心距,可實現(xiàn)調節(jié)機構同步控制,保證下輥中心距同步調節(jié),調節(jié)精度為0.02 mm,兩輥平行度為0.1 mm。調節(jié)機構具有剛度高、精度高、調節(jié)方便等特點,能夠滿足鈦合金葉片軋制尺寸的精度要求。
1.2.2 電氣傳動系統(tǒng)
560 mm伺服輥鍛機的電氣控制系統(tǒng)由電氣傳動系統(tǒng)和基礎自動化系統(tǒng)組成。伺服輥鍛機輥子選用SIEMENS系列伺服電機,采用AC380V/AC220V供電電源。伺服輥鍛機基礎自動化系統(tǒng)的網(wǎng)絡如圖2所示。
圖2 基礎自動化系統(tǒng)網(wǎng)絡圖Figure 2 Network of basic automatic system
560 mm伺服輥鍛機的本體結構比較復雜,在進行有限元靜力學分析時,對本體結構進行了簡化,利用UG三維建模軟件構建了輥鍛機的簡化三維實體模型,應用商業(yè)有限元模擬軟件Marc進行分析計算。
為了便于分析計算,在建立輥鍛機有限元模型時作了一系列處理。在實際中輥鍛機各部件受力較為復雜,其中包括重力、軸向力、各接觸件間的摩擦力、沖擊力、輥鍛力等等,其中輥鍛力最大,且最為主要,故將輥鍛力作為本文有限元分析中的唯一外載荷。簡化了鍛輥、機架等對整機強度和剛度無影響的細小結構部分,簡化后的輥鍛機有限元模型包括鍛輥、軸承、軸承座、上橫梁、橫拉桿、立柱、拉桿以及底座,如圖3所示。
根據(jù)結構及受力的對稱性,取其1/2模型進行有限元分析。鍛輥與軸承之間,軸承與軸承座之間均設置摩擦接觸,摩擦系數(shù)為0.12;軸承座、橫梁、立柱、拉桿、橫拉桿、底座之間的所有接觸面均設置粘結接觸。主要部件的材料性能參數(shù)見表1。模型采用四面體網(wǎng)格,由于鍛輥為承力的關鍵部件,因此作為重點分析對象,其單元尺寸取值較小,取為15 mm,其他部件單元尺寸略大,另外在劃分網(wǎng)格時保證了各部件接觸面處網(wǎng)格大小一致。整個有限元模型的單元數(shù)為658 128,節(jié)點數(shù)為154 993。
560 mm伺服輥鍛機機架采用全預緊組合結構,預緊力為2400 kN,在模型中在拉桿上施加預緊力作為初始條件。有限元模型的邊界條件包括施加于鍛輥上的輥鍛力、對稱面上的對稱約束和底座地腳處的固定約束。由于輥鍛機一般最多可安裝4副模具,而560 mm伺服輥鍛機的鍛模有效長度為650 mm,所以得到每道次的最大模具寬度為162.5 mm,將鍛輥工作面進行分割,如圖4所示。每道次的鍛造載荷設置在1/4弧面上,沿著高度方向,數(shù)值為總輥鍛力的一半,即1000 kN。第1道次的邊界條件施加情況如圖5所示,其它道次的邊界條件與此類似。
圖3 560mm伺服輥鍛機本體結構簡化模型Figure 3 Simplified model of main body structure for 560 mm servo roll forging machine
表1本體主要部件的材料性能參數(shù)
Table1Materialpropertyparametersofmainbodycomponents
構件材料彈性模量GPa泊松比屈服應力MPa鍛輥35CrMo2130.3500軸承GCr152100.3355拉桿、橫拉桿、橫梁、軸承座、立柱、底座Q2352070.3235
圖4 鍛輥三維實體模型Figure 4 3D entity model of forging roll
2.2.1 整機的計算結果及分析
計算得到的整機Von-Mises應力云圖如圖6所示。由計算結果可知,四個道次中最大應力均位于軸承上與鍛輥相互接觸的區(qū)域,其次是拉緊螺栓、鍛輥,其它部位的等效應力水平均較低,小于100 MPa。四個道次中機架上的最大應力依次為203.5 MPa、186.4 MPa、179.1 MPa和195.9 MPa,均小于軸承的許用應力。
輥鍛機本體結構四道次在最大輥鍛力200 kN作用下,沿著高度方向(Y方向)的變形量如圖7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高度方向的最大變形發(fā)生在上下鍛輥上,機架的變形相對較小。
圖5 第1道次邊界載荷Figure 5 Boundary load of the first pass
2.2.2 鍛輥的計算結果及分析
在最大輥鍛力2000 kN作用下,鍛輥四道次的Von-Mises應力云圖如圖8所示。
(a)第1道次(b)第2道次(c)第3道次(d)第4道次
圖6 本體結構等效應力云圖Figure 6 Cloud chart for equivalent stress of main body
圖7 本體結構沿高度方向的變形(變形放大200倍)Figure 7 Structure deformation along with height direction of main body (enlarged view 200×)
圖8 鍛輥等效應力云圖(變形放大200倍)
Figure 8 Cloud diagram of efficient stress for forging roll (enlarged view 200×)
從圖8中可以看出:
(1)通過比較同一道次同一鍛輥不同位置的應力,看出應力集中的部位位于鍛輥軸頸與軸身的過渡圓角處,以及鍛輥與軸承相接觸的部位,且由此向兩邊應力呈現(xiàn)遞減趨勢。
(2)通過比較同一道次的上、下鍛輥,可看出相應位置處上輥的應力要高于下輥。
(3)通過比較同一鍛輥不同道次的應力,可以看出第4道次的應力最高,最大等效應力為153.8 MPa,而鍛輥的材質為35CrMo,屈服應力為500 MPa,取安全系數(shù)為1.4,許用應力為357.14 MPa,該最大等效應力在許用范圍內,滿足強度要求。
鍛輥四道次沿高度方向的變形如圖9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
(1)通過比較鍛輥同一道次的Y方向變形量,可知鍛輥最大變形量位于鍛輥受力部位,并沿著軸線向兩邊呈現(xiàn)遞減趨勢。
(2)通過比較同一道次的上下鍛輥變形量,可以看出上鍛輥的變形量要比下鍛輥的變形量大,主要是因為下鍛輥更靠近底座的地腳,固定約束,故變形量較小。
(3)通過比較不同道次的鍛輥變形量,可以看出第2道次與第3道次的變形量很相近,其中第2道次最大。
(a)第1道次(b)第2道次(c)第3道次(d)第4道次
圖9 鍛輥高度方向位移云圖(變形放大200倍)Figure 9 Cloud diagram of displacement along with height direction of forging roll (enlarged view 200×)
圖10 機架等效應力云圖Figure 10 Cloud diagram of efficient stress for housing
對鍛輥四個道次的變形量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分別取上下鍛輥變形量最大值ε1和ε2,則鍛輥總變形量ε=ε1+ε2。鍛輥剛度的計算公式為[3]:
(1)
式中K為鍛輥剛度;p為輥鍛力;ε為鍛輥高度方向總變形量。
計算得到各道次鍛輥的變形量與剛度,見表2。
輥鍛機的縱向剛度一般選用鍛壓設備常用的剛度指標公式衡量計算,許用剛度計算公式為[2]:
(2)
其中m為剛度系數(shù),輥鍛機中一般選7~10,此處m取10,則計算得到C=1414.2 kN/mm。由表3可以看出K>C,故四個道次鍛輥剛度均滿足要求。
2.2.3 機架的計算結果及分析
(a)第1道次(b)第2道次(c)第3道次(d)第4道次
圖11 機架沿高度方向變形云圖
Figure 11 Cloud diagram of deformation along with height direction for housing
四個道次的機架Von-Mises應力云圖如圖10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
(1)機架應力的最大值位于上橫梁與拉桿的接觸部位,以及圓孔邊緣的應力集中區(qū)域,而整個立柱應力較小。
(2)通過對比不同道次的機架應力云圖,可以看出四個道次的最大應力差別較小。最大應力為157.3 MPa,機架材料為Q235,屈服應力為235 MPa,取安全系數(shù)1.4,許用應力為167.9 MPa,故機架滿足強度要求。
四道次的機架在高度方向的變形如圖11所示,四個道次中,機架沿高度方向的最大變形均出現(xiàn)在靠近加載側上橫梁下表面的中間位置。對于最大變形,第1道次和第4道次相當,第2道次和第3道次相當,其中第1道次的機架變形最大,其上橫梁最大變形量ε1為0.069 mm,下底座最大變形量ε2為0.038 mm,所以機架高度方向最大總變形量ε為0.11 mm。根據(jù)公式(1),求得K為18 646.3 kN/mm,大于許用剛度C,故機架滿足剛度要求。
(1)二重裝備新開發(fā)的560 mm伺服輥鍛機與傳統(tǒng)輥鍛機相比,在結構上更加緊湊美觀,生產(chǎn)效率更高。鍛輥采用伺服電機驅動,上下調節(jié)機構具有剛度高、精度高、調節(jié)方便等優(yōu)點,能夠滿足鈦合金葉片軋制尺寸的精度要求。電氣控制系統(tǒng)采用先進可靠的電氣傳動系統(tǒng)和基礎自動化系統(tǒng),可實現(xiàn)高精度、高效率、高質量的生產(chǎn)。
(2)通過對輥鍛機本體主要結構件進行簡化建模,利用有限元模擬仿真軟件Marc,研究了560 mm伺服驅動輥鍛機整體模型分別在四道次受到最大輥鍛力時,鍛輥與機架的應力分布情況及Y方向的變形。鍛輥的最大應力出現(xiàn)在第4道次軸頸位置,大小為153.8 MPa,小于許用應力326.5 MPa;最大變形出現(xiàn)在第2道次,剛度為3787.2 kN/mm,大于許用剛度。機架的最大應力出現(xiàn)在第4道次,為157.3 MPa,小于許用應力167.9 MPa;最大變形出現(xiàn)在第1道次,為0.11 mm,其剛度為18 646.3 kN/mm,大于許用剛度。輥鍛機強度和剛度均滿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