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偉婷
【摘要】幼兒園教學活動的主角是孩子,老師可以用“提問”的策略把課堂還給孩子,運用提問引起孩子活動興趣、引導孩子觀察學習、推動活動環(huán)節(jié)向前發(fā)展、引導孩子總結經(jīng)驗。運用“提問”策略時,老師要注意:問題與活動內(nèi)容相關,要引起孩子們的注意和興趣;提問要與孩子的能力相符,于孩子能力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采取開放式的問答,避免不能引起孩子思考的提問。
【關鍵詞】幼兒園教學活動 提問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1-0199-01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主角是誰?當然是天真爛漫的孩子,作為教師要時刻記得把幼兒園學習和探究活動的主動權還給孩子,培養(yǎng)孩子主動探索和學習的習慣。
一、為什么要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孩子
幼兒園教學活動與中小學課堂相比很突出的特點在于:集體教學活動游戲化。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幼兒園教學,常常是以集體活動為載體,在游戲和探索的過程中,讓孩子獲取有益經(jīng)驗,并培養(yǎng)孩子主動探索和學習的習慣。教學活動是兒童的發(fā)展的途徑之一,把主動權還給孩子,體現(xiàn)了科學的兒童觀;體現(xiàn)了兒童的主體地位;符合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角色的定位,《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
二、提問策略在教學活動中的運用
(一)運用提問引起孩子活動興趣
每一個集體教學活動都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如何自然的引入活動主題,讓孩子對活動內(nèi)容感興趣?提問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提問時可以用“猜一猜”這個游戲,“猜猜這是什么?”“猜猜今天誰和我們做游戲?”“猜猜誰會贏?”比如大班繪畫活動《有趣的拓印畫》,請孩子先觀察拓印畫,提問:猜猜看這是什么?這個提問,解決學習內(nèi)容“是什么?”的問題。
(二)巧用提問,引導孩子觀察學習
一節(jié)集體活動,有了令孩子們感興趣的開頭,接下來就要考慮如何引導孩子主動觀察學習,獲取知識。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提問解決的是“如何學”的問題。一般來說,科學領域的活動內(nèi)容,可以采取提問引導孩子觀察事物,比如科學活動《電池》在活動過程中可以提問“電池是什么樣子的?”;認知活動《小蝌蚪找青蛙》可以在孩子觀察蝌蚪變青蛙的過程圖前提問“小蝌蚪是怎么樣慢慢變成青蛙的?”;音樂活動“你聽到了什么?”;美術活動“你看到了什么?”。教師的提問需要孩子認真仔細去觀察去聽才能夠很好的回答,發(fā)揮了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
(三)提問能承上啟下,推動活動環(huán)節(jié)向前發(fā)展
一節(jié)完整的集體教學活動,有開始部分、開展部分、結束部分,每一個部分都應該環(huán)環(huán)相扣,過渡自然,這樣孩子們才能在活動中輕松自然主動的獲取知識。在開始部分采用“猜猜看這是什么?”引入主題。接著如何繼續(xù)往前開展呢?科學活動《電池》可以有幾個推動課程往前發(fā)展的提問:“猜猜什么能讓鬧鐘不停的轉動?”——引出教學活動主要內(nèi)容;“電池怎樣裝能讓鬧鐘轉動?”——進入活動的觀察學習部分,引導孩子觀察電池;“電池還能讓什么轉動起來?”——活動的總結與拓展部分。
(四)利用提問,引導孩子總結經(jīng)驗
活動的最后部分教師和孩子一起總結有益的活動經(jīng)驗,我們可以利用提問,引導孩子總結學習的內(nèi)容以及經(jīng)驗。比如體育活動《快樂跳跳》在活動結束部分,可以提問:我們以后可以怎么跳得更高?幫助幼兒總結跳高的動作要領;美術活動《美麗的拓印畫》,在嘗試了對幾種物品的拓印后孩子積累了一定經(jīng)驗,教師可以提問“什么樣的物品可以拿來做拓印畫?”,引導孩子總結出能夠進行拓印的物品。
(五)案例分析
大班美術活動《有趣的拓印畫》課堂教學活動過程:
1.引起興趣。提問一:猜猜看這么好看的畫是怎么畫出來的?
2.引導孩子觀察、探索。提問二:為什么有些畫有花紋,有些沒有花紋?
3.推動教學活動的發(fā)展,學習拓印的基本方法。提問三:我們教室里或者生活中,有什么物品是像這樣有凹凸的花紋,能拓印的?
4.交流、總結經(jīng)驗。提問四:“你成功了么?”“你是怎么做到的?”
這個案例中,教師要說的話不多,引起興趣“猜猜看這么好看的畫是怎么畫出來的?”“為什么有些有花紋,有些沒有?”“你是怎么做到的?”通過幾個提問,把活動的開始、開展、結束部分自然有序的連接起來,問題的答案是孩子們觀察、思考、實踐、總結得出的,孩子在課堂的主動性就調動了起來了。巧用“提問”,在集體教學活動中老師說得少,孩子說得多、看得多、做得多;教學活動氣氛活躍。
三、“提問”策略運用過程中的技巧
在活動過程中“提問”的運用,我們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提問注意與活動內(nèi)容相關。特別是在開始,引起孩子們的注意和興趣采用的提問。
(二)提問要與孩子的能力相符,問題的難度處于“跳一跳能夠得著”的高度,不能脫離孩子的生活經(jīng)驗,也不能讓孩子沒用“跳”的必要。
(三)多采取開放式的問答,避免不能引起孩子思考的提問,避免簡單回答“是、不是、喜歡、不喜歡、開心、不開心”的問題。
做一個形象的比喻,教師的提問就是一根線,幫助孩子串起一顆顆他們早已獲得的珍珠,這個珍珠就是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同時這根線還能幫助孩子探索找到更多的屬于自己的珍珠!這一整串閃亮的珍珠項鏈就是我們課堂教學的成果,非常耀眼,這是屬于孩子的課堂,而老師的線就隱藏在珍珠中,孩子是我們課堂的主角,也是他們自己的主角。
參考文獻
[1]李季湄.“園本課程”小議[J].幼兒教育,2002,(9):5.
[2]虞永平.幼兒園課程與幼兒生活《早期教育》2000年第1期.
[3]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發(fā)展與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4]姜武.走出教室走進自然——在大自然中引導孩子主動學習[J]都市家教:下半月,2009,(10).
[5]虞永平.試論園本課程的建設[J].早期教育,2001,(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