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小濱 韋宇航
摘 要 廣西傳統(tǒng)文化是我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先進文化、建設民族文化的重要資源。廣西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代表較多,這些傳統(tǒng)文化元素逐步被運用到現(xiàn)代設計當中。本文以坭興陶茶壺為載體,通過廣西傳統(tǒng)文化元素在坭興陶茶壺設計中的應用,進一步提升了廣西傳統(tǒng)文化的藝術價值,使得廣西傳統(tǒng)文化得到了廣泛的傳播,有利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廣西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關鍵詞 廣西傳統(tǒng)文化元素 坭興陶 茶壺設計 保護與傳承
中圖分類號:J52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3.066
Abstract Guangxi traditional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culture and an important resource to promote advanced culture, which builds national culture. Guangxi 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are more representative, these 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are gradually used in modern design. This paper takes nixing pottery teapot as the carrier, through Guangxi 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in the design of nixing pottery teapot application. It further promotes the artistic value of Guangxi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akes Guangxi traditional culture widely spread,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Guangxi traditional culture.
Keywords Guangxi 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nixing pottery; teapot design;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1 廣西傳統(tǒng)文化與坭興陶的概述
廣西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這些文化藝術經過長時間的積淀形成了獨特的傳統(tǒng)文化元素,如早已聞名中外的苗族、侗族建筑吊腳樓、風雨橋、鼓樓以及壯族花山壁畫、銅鼓等。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沿海省份,其傳統(tǒng)文化經由少數(shù)民族文化與海洋文化、中原文化不斷地融合形成,在整體上體現(xiàn)出開放兼容、蘊藏豐富、形式多樣、積淀深厚、特色鮮明的特點。如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博物館收藏著翔露紋銅鼓,其鼓面和鼓身的紋飾為翔露紋和羽人舞紋,紋飾清晰、圖案優(yōu)美;又如筒身滿是漆畫繪有人物、禽獸、花木、山嶺云氣令人叫絕的漆繪提梁銅筒等等。這些形式都體現(xiàn)出了廣西傳統(tǒng)文化的特征。
廣西欽州坭興陶,發(fā)展鼎盛時期為清朝咸豐年間,現(xiàn)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原料采用欽州市欽江東西兩岸獨有紫紅陶土。坭興陶的制作是把西岸的泥取回后經日照、雨淋四到六個月以上,把東岸的泥進行封閉存放,然后將其碎散、溶解、氧化,以達到自然風化的狀態(tài),再經過碎土,制成陶器坯料的比例為6:4。西泥質感較硬,東泥較軟,將東西泥混合,經過燒制,最終形成坭興陶?,F(xiàn)今坭興陶陶身的圖案多為民族文化的人物、花鳥、山水以及民俗活動等。
茶壺作為泡茶和斟茶用的器皿,不僅具有實用價值,還富有藝術價值,并且造型優(yōu)美,在古今中外美負盛名。而采用坭興陶土制成的茶壺,可塑性強,容易在茶壺坯體上進行雕刻各式各樣的圖案。不添加陶瓷顏料的坭興陶在燒制的過程中能產生窯變體。在以往傳統(tǒng)工藝的燒制過程中,窯變體的顏色大多為朱色或紫紅色。坭興陶土因其材質的優(yōu)勢,質地細膩,含水量適中,可塑性強,結實潤滑,陶坯軟硬適中,堅而不脆,韌而不粘,是陶瓷雕刻藝術創(chuàng)作的無可比擬的優(yōu)質坯材。
坭興陶坯體上多繪畫與雕刻詩文,繪畫的題材主要以山水花鳥為主,詩文內容高雅,極具中國畫白描風格。然而在造型上中規(guī)中矩、缺乏特色;顏色上僅僅靠窯變形成,不上彩不上釉,顏色單一、缺乏豐富感等。這導致大部分人只是知道坭興陶的存在,但并未接觸過,對坭興陶文化的發(fā)展有著很大的阻礙。本文將對坭興陶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融入廣西傳統(tǒng)文化元素,“打破”坭興陶茶壺設計的舊規(guī)則,設計出新的產品。
2 坭興陶茶壺設計的創(chuàng)新應用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滿足物質的基礎上對精神追求越來越高。我們國家作為飲的故鄉(xiāng),對飲茶有著極高的態(tài)度,在這種環(huán)境下,這不僅對茶葉的品質要求嚴苛,對飲茶所用的茶具也是越來越重視??v觀中國歷史長河,茶壺一直被人喜愛并受用,所以,茶壺的存在尤為重要。依附著廣西傳統(tǒng)文化元素形成的茶壺,不僅具有實用的特點,還具有深刻的觀賞性,在視覺上給人一種強烈的沖擊感。以下案例是將廣西傳統(tǒng)文化元素與坭興陶藝術融合,并結合雕刻藝術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得到別具風味的茶壺。
2.1 造型創(chuàng)新——“廣西·記憶”壺
本案設計的作品為茶壺,它是具有廣西人的記憶,更是代表一種文化的存在。從整體造型很容易看出它的設計元素來源于銅鼓,通過對銅鼓的研究分析,對結構進行分解,再對元素再行統(tǒng)一、重構,從而得到新的結構。整體結構采用立式造型,使茶壺在造型設計上脫穎而出,具有別具一格的造型美。在壺蓋的設計上采用銅鼓上的青蛙造型,青蛙對于廣西壯族人民來講就是神靈,形如雷神、布洛陀、蛟龍等存在,青蛙是壯族人的文化象征,也是雷神和蛟龍的兒子。壺身采用銅鼓的紋樣結合左江花山巖畫 人物造型,進行立體雕刻,再上紅色的釉面處理,更加凸顯造型。壺把同樣也是采用青蛙的造型,茶壺在使用時,壺蓋和壺把是人直接接觸的,它的設計富有情感在其中,凸顯了人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敬仰。茶壺作為一種文化載體的存在,它的現(xiàn)實意義是將廣西民族文化花山巖畫向世人推廣,它作為廣西的第一世界文化遺產,為我國構建具有平衡性、可信性和代表性的 《世界遺產名錄》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和努力。之所以用茶壺的造型去傳遞這樣的文化,因為茶文化是中國所特有的,產品要面向世界,要讓世界各地的人了解中國,了解廣西。
2.2 內容創(chuàng)新——如意壺
本案的設計靈感來源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博物館中的翔鷺紋銅鼓,取其文化內涵,形態(tài)以及精美翔鷺紋樣同坭興陶相結合。以坭興陶為主材,對銅鼓文化進行提煉和再組并加以創(chuàng)新,得到實用精美的茶壺。本設計中的茶壺采用白色陶土手工制作進行燒制而成,整體茶壺采用廣西傳統(tǒng)文化元素銅鼓的造型加以創(chuàng)新,壺身采用其銅鼓形態(tài)進行變形設計,壺蓋采取銅鼓鼓面民族紋樣加以雕刻,壺蓋邊緣鑲以金箔顯示莊嚴貴重,壺柄是經過翔鷺創(chuàng)新而來,增加流線感以及拿握感,做到實用美觀。茶杯也為銅鼓紋樣雕刻,鑲以金邊,配以精美托盤。色彩上打破傳統(tǒng),茶壺主體顏色為白色,花紋雕刻為紅色,呈現(xiàn)一種中國文化,具備文化的同時兼具設計美感,美觀而實用, 這一套茶具由茶壺與茶杯組成,是一件生活用品也是一件藝術品,為日常家用茶具以及藝術觀賞瓷器,更多的人可以接觸到,賦予現(xiàn)代生活一種文化氣息,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更大限度的保護與傳承了廣西傳統(tǒng)文化。
3 結語
坭興陶是廣西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重要載體,也是我們不朽的文化光芒與驕傲。通過對坭興陶茶壺設計,得到造型、內容豐富的產品,功能上實用,視覺上和精神上給人更多的享受,更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新的產品將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推廣,使更多的人能夠從日常生活中認識到廣西傳統(tǒng)文化,從而在某種意義上加強了人們對廣西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與認可、保護與傳承,增強民族文化軟實力意識和文化歸屬感。讓廣西傳統(tǒng)文化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讓廣西傳統(tǒng)文化走向世界,讓更多的人共同分享廣西傳統(tǒng)文化帶來的精神財富!
參考文獻
[1] 容州.談欽州坭興陶制作工藝[J].美術大觀,2010.
[2] 劉興章.論古希臘的雕刻藝術與身體崇拜意識[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2013.16(1).
[3] 陸丹,吳卓斌.廣西欽州坭興陶文化特征[J].傳統(tǒng)工藝美術,2008(10).
[4] 鄧少榮.廣西民族民間傳統(tǒng)文化保護措施探析[J].貴州民族研究,2013(6).
[5] 張超.中國雕刻文化入門[M].北京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