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亦權(quán)
吳乃宜今年已經(jīng)82歲,他是浙江蒼南縣一個偏遠小漁村的老漁民。原本,他有4個兒子,都是漁民,一家人過著平凡而和睦的日子。5年前,吳乃宜的4個兒子拿出所有的積蓄,另外還借了60多萬元,湊夠100多萬元買了艘鋼質(zhì)漁船,成了當?shù)氐谝慌鷵碛袖撡|(zhì)漁船的漁民。然而,噩運卻毫無預兆地降臨到他們的頭上。因為遭遇臺風,他們的鋼質(zhì)漁船被吹翻了。事故中,只有二兒子吳秀全僥幸生還,但因為在海水中泡得太久,暫時失去了勞動能力。
巨大的悲痛壓到了當時已經(jīng)77歲高齡的吳乃宜身上,今后的日子怎么過?60多萬元的借款該怎么還?臺風過后,不少債主都跑上門來討要債款,但當他們看到吳乃宜老人的境況時,卻怎么也開不了口。令人意外的是,吳乃宜老人對每一個債主承諾:“我會想辦法還債的,我的3個兒子已經(jīng)死了,但我不會丟兒子的臉?!?/p>
3個兒子遇難后,當?shù)乜h政府給吳家發(fā)了一筆補助,老人另外還拿到了24萬元的保險賠付,加上出售打撈起來的漁船,一共有將近40萬元。這些錢老人一分錢都沒留下,全部拿來還了債。有些債主擔心老人還錢后生活沒著落,但老人卻搖搖頭說:“沒關(guān)系,我有手有腳,會賺錢!”
為了還清余下的債務(wù),這個駝著背、身高只有1.6米的老人,倔強地以自己的孱弱之軀,擔當起一份過于沉重的責任。吳乃宜和老伴靠編織漁網(wǎng)賺錢還債??椧粡埦W(wǎng),能賣100元,卻要耗費兩個老人兩個月的時間,算下來每人每天只能賺幾角錢。這樣的收入實在微薄,兩個老人卻經(jīng)常織到晚上12點才休息。這期間,二兒子吳秀全在父母的照料下,也漸漸康復,他不忍心再讓父母承擔債務(wù),于是和妻子外出打工,一年多省下1萬多元,也交給父親去還債。
5年多來,老人一家一直過著難以想象的清苦生活,每天只吃兩頓稀飯,自家門口一小塊地上種了青菜,平常摘一棵拿鹽水煮一煮就是一道菜;過年的時候,要靠朋友或親戚送來一點肉,老人才能開個葷。5年多來,老人一家沒添置過一件新衣服,衣服袖口和褲腳磨出了毛邊,還在繼續(xù)穿。
如今,吳乃宜每天都在家門口編織著漁網(wǎng)。賺幾元也好,幾毛也罷,錢的數(shù)量已經(jīng)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用手中那一根根織網(wǎng)的漁絲,讓人們看到了責任之美,誠信之美。
是的,朽木不倒便可擎天,燭光不熄便足以照亮整個世界。吳乃宜82歲高齡,說是風燭殘年并不為過,但他卻依舊用蒼老的肩膀扛起那份責任與擔當,這份真誠,這份善良,足以觸動所有人的內(nèi)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