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華英
【摘要】“以學生為主體,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這是在新課程標準中指出的核心的目標之一。而“如何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主動、自覺地參與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提升課堂有效性”,則是課堂教學的重點研究課題。激發(fā)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善思多問、以反饋信息提高效率,是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有效性 積極性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 11-0127-02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至關重要,能夠使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與學生展開更有效的情感交流,并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個人素養(yǎng)。本文本人結合自己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經(jīng)驗及實踐,來探討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并提出了具體的解決辦法及途徑。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
課堂教學是否有效,主要由兩個要素而決定:一個是由教者的教法,另一個是學者的學法。而這兩個要素中學生則是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要想盡辦法讓學生能夠動起來,進入學習的情境之中。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是最為關鍵的。所以,我們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樂趣,讓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像蜜蜂采蜜一樣地孜孜以求。我們可以設置各種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手段,如導語激趣,正像有的人說的那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們可以在導語上多設置興趣,如“謎語引趣”“懸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等,都能夠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他們就會集中精力學習,知識就會很容易地被掌握,課堂教學效率也就會得到提高。此外,還可以鼓勵學生參與教學,通過引發(fā)競爭調(diào)動積極性,如學習生字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們比一比、賽一賽,看誰認得多,記得牢,組詞多而準。朗讀的時候看誰讀的有感情,讀的標準。根據(jù)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喜歡好奇,可以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讓他們求新求異,大膽想象,他們就會增加興趣感,就會有奇特的各種想法,發(fā)散思維就會得到發(fā)展。當孩子們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他們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狀態(tài)之中。通過這些做法,學生就能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課堂教學效率也就會得到真正的提高。
二、巧妙導入課程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教學中。首先,教師要能夠巧妙地導入課程,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師要在課堂開始之前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能夠把學生的注意力帶入到特定的教學內(nèi)容中,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些和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圖片、聲音、視頻,讓學生產(chǎn)生一定的求知欲望,這樣才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質(zhì)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講究一定的語言藝術,要把一些學生不懂的詞語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出來,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與理解。
三、教學以學生為主體
新課程的改革首先就是要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引導其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自行的學習和探索來掌握學習的內(nèi)容知識,增強知識記憶的牢固性。重要的是教師則要發(fā)揮自身的課堂功能,對學生的學習加以引導、監(jiān)督,讓他們更加容易的掌握學習方法,領悟?qū)W習內(nèi)容。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友好的,增加課堂上學習的交流互動,提升自主學習氛圍,從而使學生的問題更加有效的被教師解決。例如,在對課文《大自然的啟示》一文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作為課堂主體,主動去觀察下大自然的景物與動物,可以將他們劃分為多個小組,去本地的廣場、公園、動物園或植物園等不同地方觀察與記憶,了解大自然里不同事物間的密切聯(lián)系,從而讓其明白大自然里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聯(lián)系,互相依存的,我們也可以從自然生物的啟示中有所創(chuàng)造和發(fā)明。將學生分為多個組,引導學生在小組內(nèi)暢所欲言,發(fā)表不同觀點與見解,互相協(xié)助配合完成小組任務。最主要的就是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們通過自己的發(fā)現(xiàn)理解及討論感悟,能更深刻的明白所要掌握的知識及內(nèi)容。
四、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借助投影幻燈、計算機多媒體系統(tǒng)、電視錄像等先進教學手段,讓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變得有聲有色,實現(xiàn)形、聲、色的完美融合。借助先進教學手段,同時調(diào)動教師與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鍛煉
設計教材的能力的同時,因材施教,進行個別教學,促進學生整體進步;讓教學直觀化,使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內(nèi)容通過多媒體形象地展示在學生眼前,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豐富課堂教學內(nèi)容,開闊學生視野,最終實現(xiàn)語文課堂有效性的提高。例如,學習小學語文《畫風》這節(jié)課時,不少學生對這個題目產(chǎn)生了疑惑:“風看不見、摸不著的,怎么畫呢”?面對學生的疑惑,筆者利用多媒體、Flash動畫向?qū)W生展示迎風飄舞的紅旗、不斷舞動的小草、迎風飄揚的楊柳等,一幅動態(tài)的畫面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學生立刻明白了“怎樣畫風了”。利用多媒體教學既形象又直觀,更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其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有效利器。
五、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小學生好奇心強,但意志力較差,情緒不穩(wěn)定,注意力易分散。因此,教師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讓學生以積極歡快的情緒學習,以生動形象的語言,有效地喚起學生積極的情感。例如可靈活地運用圖片、幻燈、音樂、錄像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寓教于樂,使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和具體形象思維交替進行,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有效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內(nèi)部動力,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課堂教學的高效率。例如,在教學宋代詞人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一幅充滿意境的“夏夜圖”: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蛙聲、雨點等,配以舒緩的古箏音樂,如潺潺的流水,流進學生的心田,這會使學生產(chǎn)生較強的興趣。在此基礎上,結合教師簡潔生動的語言講述,學生很快對詩詞的內(nèi)容有了較深的認識,教學效果十分顯著。
總之,小學語文既是一門基礎課程,也是一門語言學科,想要得到較好的有效性,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語文教師的我們必須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地進行學習、探索,結合新的教學理念和現(xiàn)代化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這樣,才能使小學語文教學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趙素畢淺談農(nóng)村小學作文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2,(30)。[2]孫陽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探究[J].保定學院學報,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