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錦鳳
【摘要】初中科學課程的開展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每一個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該課程通過科學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們體驗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和方法,從而發(fā)展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是學生開拓知識的一種有效途徑。且學生通過學習該門課程除了掌握認識科學本質(zhì)的方法,還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科學態(tài)度、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本文我們將針對初中科學課對學生知識拓展的途徑進行探究。
【關鍵詞】初中科學課 知識拓展 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3.9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 11-0106-01
相較于其他學科而言,科學該門學科可謂是超越了學科的界限,因其更加重視統(tǒng)籌設計、整體規(guī)劃,且強調(diào)將各個領域的知識相互滲透和相互聯(lián)系。毫無疑問,該特點對于幫助學生從整體上認識自然和科學,以及根據(jù)統(tǒng)一的科學概念、原理和各領域知識的聯(lián)系來建立開放型的知識體系而言,都發(fā)揮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一、初中科學課程中促進學生知識拓展的有效途徑
(一)開放式教學環(huán)境
初中科學課程不同于其他類型的學科,它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其內(nèi)容既包括了天文、地理,又兼顧了生物等領域。因此,教師在教授該課程的過程中應該合理的制定教學計劃。即按照不同的課程內(nèi)容制定合理的拓展環(huán)節(jié)。從科學學科的教學內(nèi)容中可以發(fā)現(xiàn),教學過程中進行課外拓展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所以教師可以充分的利用課外教學資源開拓學生的知識范圍,進行開放式的教學環(huán)境。以華師大版初中科學七年級上冊中《生物的多樣性》一課為例,鼓勵學生對身邊各種區(qū)域的生物資源展開詳細的調(diào)查,比如池塘內(nèi)的青蛙、蝌蚪,草叢中的螞蚱、以及花叢中的蜜蜂、蝴蝶等。通過切實的考察,從而促進學生了解生物物種的多樣性。且對同種生物,學生還可以展開一系列對比活動,觀察身處同一地區(qū)的同種生物之間對于同一生存要素,比如水、光、泥土等要求有何不同,從而明白他們之間的差異性所在。在這種開放式的教學環(huán)境中開展科學教程,有利于學生充分利用各種課外教學資源來拓展自身的知識面[1]。
(二)多元化探究活動
前蘇聯(lián)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學生精神世界尤為重要?!边@啟示了教師,在科學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應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其主導作用。且就初中科學學科的本質(zhì)而言,它是一門非常重視探究實踐的學科。因此以初中科學中實驗課程的開展來看,通常情況下,教師都會預先根據(jù)課題內(nèi)容對實驗進行相應規(guī)劃,策劃出具體的實驗步驟等,并且還會對實驗中可能出現(xiàn)的一系列問題做出假設并擬定出解決方案,學生只需按部就班即可。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學生進行積極的探究活動從而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因此,對教師而言,應該明確自身在科學實驗活動課程中引導者的身份,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指導和引領。以華師大版初中科學八年級上冊中有關于壓力壓強的相關課程為例,對很多初中學生而言,他們很難掌握流體的壓強和流體速度之間的相應關系,從而在獲取該方面知識的過程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教師應該按照學生們的興趣或者是其他各種合理的因素,對學生們進行適當?shù)暮侠淼男〗M分配。在學生們進行相關討論并且擬定了一份操作方案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相應的實驗。比如有些學生利用簡單的吹紙實驗,向兩張紙中間吹起并且觀察其現(xiàn)象,或者利用乒乓球這項實驗,實驗不僅直觀性強,且?guī)в幸欢ǖ娜の缎?,激發(fā)了學生們獲取知識的興趣。利用這種多元化的探究活動,有效的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2]。
(三)倡導學生多疑多思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們深受“課本代表權威”的思想的影響,通常情況下,對于教師所提出的相關知識以及課本中的一系列概念都秉持著絕對相信的態(tài)度,即使某種情況下,該知識點與現(xiàn)實情境相悖,學生們也不會進行任何的質(zhì)疑或者思考活動,這對于擴展學生的知識面而言,是有明顯不利的。孔子曾經(jīng)說過:“疑是思之始,學之端”,由此可見,疑惑的產(chǎn)生以及解決對于學生而言都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就初中科學課程開展過程而言,教師應當積極倡導學生們提出自己所持有的疑惑,特定情況下,教師可以采取引導學生進行相應實驗從而判斷結(jié)果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師生間辯論會等各種形式,對該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毫無疑問,學生們在此過程中可以獲取更多的知識[3]。
(四)擴展學生學習空間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學的不斷發(fā)展,教育事業(yè)也在一步步上升。就初中科學課程的開展情況而言,教師為了有效的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加大擴展其學習空間可謂是一個明智之舉。加大擴展學習空間究竟意味著什么?首先,完善學校實驗室設備是當務之急,雖然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和完善,當前大多數(shù)學校都已配備有相應科學實驗室,但相對偏遠地區(qū)的學??茖W實驗設備缺失的現(xiàn)象也時常出現(xiàn),這便導致了工具不能滿足現(xiàn)階段教師的基本要求,學生在獨立動手做實驗當面也受到了極大的限制,阻礙了拓展知識的進行。其次,教師應當帶領學生參加博物館觀賞等活動,這對學生而言,是將眾多理論知識與實際相互聯(lián)系相互結(jié)合的機會,對于拓展學生知識面而言是一種有效途徑。
二、初中科學教學中應當遵循的原則
利用初中科學課程開拓學生的知識面可謂是一明智之舉,但該過程中也應當遵循相應的原則,否則會帶來許多負面影響。
(一)首先,教師應當注意在初中科學課程開展的過程中,應當保證學生主體地位。因傳統(tǒng)模式下,教師通常都占據(jù)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發(fā)揮著主導作用,對學生們進行半灌輸式的教育,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學生們養(yǎng)成了被動學習的習慣。在缺乏了自主學習的意識的基礎上,學生們將失去積極拓展知識的興趣,那么該課程的開展將失去其意義所在。
(二)其次,教師在初中科學課程開展的過程中,應積極扮演引領者、指導者的角色。因初中科學課程相對而言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對于較為抽象的內(nèi)容,若單純靠學生進行自學或者自主探索,在很大程度上是很難達到教學目標的。因此,在該過程中,對于每個學生個體,教師應當按照其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指導工作,貫徹因材施教的理念。
三、結(jié)束語
初中科學課程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可利用一系列教學手段,如前文所示:開放式教學環(huán)境、多元化探究方式、倡導學生多疑多思、加大擴展學生學習空間等,來達到拓展學生知識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金柏清.論初中科學課對學生知識拓展的途徑[J].赤子(上中旬),2017(04):216
[2]余劍輝.探索利用初中科學課拓展學生知識內(nèi)容的途徑[J].新校園(中旬),2016(09):107
[3]張旭東.探索利用初中科學課拓展學生知識內(nèi)容的途徑[J].學周刊,2016(10):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