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江 趙永海
沙棘果為胡頹子科沙棘屬植物沙棘的果實,又名醋柳果,酸刺果。沙棘果是一種小漿果植物,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沙棘是目前世界上含有天然維生素種類最多的珍貴經(jīng)濟林樹種,其維生素C的含量遠遠高于鮮棗和獼猴桃,從而被譽為天然維生素的寶庫。沙棘具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生態(tài)價值和經(jīng)濟價值、尤其是在“三北”防護林建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沙棘還可以治療燒傷、放射病、心臟病、青光眼等疾病,具有獨特的藥用價值。
選擇交通便利和勞動力多而且較近的地塊,以減少收果時的損耗和降低交通費用。沒有風災、水災、雹災等其他災害的地塊,防止自然災害給沙棘果園帶來損失。光照充足、地勢平坦或緩坡地塊建大果沙棘園。土壤要求沙性土或沙壤土,不能在黏重的土壤上建沙棘園,土壤的酸堿度以中性為宜,要有灌溉和排水條件,以保證沙棘產(chǎn)量。
平地應全面整地,也可帶狀整地,深松淺翻、整平耙細;但在坡地,應水平溝整地,即沿著等高線帶狀整地,以防水土流失。整地深度20~30cm。如果有條件的話,在整地的同時應施農(nóng)家肥,一般為每畝1500~2500kg。
品種的好壞直接影響沙棘的經(jīng)濟效益。應選果大、豐產(chǎn)、柄長、少刺、抗逆性強的優(yōu)良品種。深秋紅就具備這個特點。
應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根系完好的2年生的扦插苗,如根系過長可根據(jù)栽植坑的大小剪掉多余根系,以免窩根影響沙棘成活率。各環(huán)節(jié)保證不失水,對提高成活率,促進沙棘良好生長具有重要作用。
3.1 栽植時間:在苗木萌動前1-2周,土壤解凍達到栽植深度25-30厘米即可。
3.2 栽植方法
3.2.1 定點 首先在整理好的土地上布點,人工可用百米繩。株行距為2.5m×4m,即每公頃1000株,成林以后也不做疏伐。
3.2.2 雌雄配置 沙棘是雌雄異株,一般為 8:1 或 10:1。
3.2.3 栽植 栽前用清水浸泡沙棘根系6~24h,使苗木充分吸水,有利于成活。栽植坑一般直徑40cm、深35cm,將苗木埋在樹坑中央,使苗根舒展。苗木最好隨取隨栽,運輸距離越短越好,如要做較長距離的運輸,根部要帶泥漿,并用塑料布包好,塑料布應留有透氣孔。不同品種和雌雄株要分開包裝,不能混淆。每包苗木上都要有標簽,到栽植現(xiàn)場分開栽植。
灌水和施肥對沙棘產(chǎn)量高低影響十分明顯。
4.1 灌水和除草
4.1.1 灌水沙棘對土壤中的水分非常敏感,因此在定植初期和干旱季節(jié)里,要盡可能的提高水分保持率,沙棘根系主要分布在0-40厘米的土層中,因而在地下水位較低,雨量不充沛的條件下,灌溉對沙棘園的產(chǎn)量有很大的影響。根據(jù)降水情況確定灌水次數(shù),除栽植時要灌足水,一般灌水四次,春季苗木萌芽時灌一次,生長期要灌2次,使田間最大持水量不低于60%-70%,當土壤濕度低于這個水平時,尤其是開花、果實形成的時期,一定要及時灌水,否則就會影響樹體生長和果實產(chǎn)量。入冬前再灌一次越冬水,可防止干旱和冬季風大枯梢,確保植株安全越冬。
4.1.2 除草苗木成活后,要進行樹盤除草、松土,防止雜草與幼樹爭水爭肥。一般連續(xù)二、三年,每年兩次,第一次要早,應在夏初雜草剛長出時進行;第二次在雜草籽成熟前必須搞完。但夏季炎熱的三伏天不宜除草松土,以免幼樹枯死。除草松土的深度一般3-5cm,掌握近苗淺、外圍深;小苗淺、大苗深。做到不傷根,不傷苗。
4.1.3 施肥 沙棘對N、P、K肥的需求比例為 1:2:1。一般磷肥(磷酸二銨)75-105kg/hm2,穴施 0.05-0.06kg,鉀肥37.5-45kg/hm2,穴施 0.025-0.03 kg 。
幼樹整形修剪主要在冬季(東北在3月)進行,樹形附勢、立地條件而變化,一般分為灌叢狀整形和主干形整形。
灌叢狀整形無主干,如定植苗只有一主干應在15~20厘處截干,促進側(cè)枝萌發(fā)。一般在地上部15厘米處留3~4個骨技,每骨干枝留2~3個側(cè)枝,形成灌叢。頭兩年只剪枯枝,三年至第四年疏去重疊枝、過密枝、短截細長枝及單軸延長,控制樹高2~3米封頂即可。
成齡樹修剪冬剪時主要是疏去徒長枝、下垂枝、三次、干枯枝、病弱枝、內(nèi)膛過密枝及外圍弱結(jié)果枝。對外圍的一生枝進行甩放或輕短截、穩(wěn)定樹冠。夏剪主要是疏除過密枝,對留作更新的徒長枝摘心。
老樹更新修剪沙棘樹壽命短,一般在結(jié)果三年后即七生的考慮小更新,適當回縮老結(jié)果枝,甩放或重剪結(jié)果枝下部陡長枝使其成為結(jié)果枝。十年生時應考慮大更新,叢狀整形的哿1個從60厘米處短截,其余從基部截去。促發(fā)枝條后可按叢狀整枝,第四年即可結(jié)果。
6.1 病害防治
干縮病癥狀:枝干凹陷,變硬、干縮狀條斑,當年侵染不易被發(fā)現(xiàn),2年到4年后發(fā)病嚴重,很難根治,是危害沙棘最嚴重的病害。最主要的是采取預防措施。通過選擇抗病品種和避免機械損傷、增加土壤通透性等避免發(fā)生,一旦發(fā)生化學防治效果不佳。
6.2 蟲害防治。
6.2.1 木蠹蛾:在6月上旬,當年生幼蟲開始出現(xiàn)時,采用高效低毒的化學藥劑噴灑樹干2m以下的地方來殺卵,9月初幼蟲出現(xiàn)高峰期重復噴灑消滅當年生幼蟲。由于99%的根部幼蟲均集中在主根及側(cè)根20cm以內(nèi),因此,對于樹根部的幼蟲采用化學藥劑灌注的方法來防治,只需在根部周圍20cm以內(nèi),挖一條深20cm的溝灌注即可。
6.2.2 沙棘食蠅
防治方法:
①成蟲防治,于6月底7月初成蟲羽化高峰期,林冠噴霧防治2次,每次間隔10天。具體做法是用90%敵百蟲與40%樂果乳油按1:1配成敵樂合劑,加水1500倍噴霧,或用2.5%溴氰菊酯乳油1000倍噴霧。
②幼蟲防治,抓住8月下旬至9月上旬老熟幼蟲落地高峰期,地面噴灑粉劑2次,每次間隔7~10天。粉劑選用2%辛硫磷粉、3%馬拉硫磷粉均可,用藥量每公頃 30~45kg。
凍打采集 沙棘成熟后不脫落,可在樹上掛果越冬。冬季沙棘果實凍結(jié)以后,選擇冷天早晨,先將樹冠下進行清理,然后鋪放塑料薄膜用較輕的木棍敲打果枝,因果柄受凍后很易脫落,將果實震落收集。
(作者單位:154400黑龍江省樺南縣駝腰子林場、154002黑龍江省樺南縣金沙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