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娟
摘 要 三年前,迎著課改之風來到“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試點校學習先進教學經驗,聽了優(yōu)秀教師的公開課和原生態(tài)課堂教學展示后,我便進入了課改的初試階段,認真領會課改精髓,同有經驗的教師研究課程標準,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符合我校同學的英語課堂教學。
關鍵詞 自主互助;英語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C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31-0205-01
我們學校主要采用“師友共享”的課堂教學模式,把學生根據學習情況分成A、B、C、D四組,A組和C組、B組和D組組成師友組,即每科成績較高的同學當師傅,另外一個為學友。在課堂教學中采用“五步十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方法,下面是我在摸索實踐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
師傅不愿講,學友不愿聽;師傅埋怨,學友不服,有的甚至橫眉冷對,家長更是火上澆油;挑師傅,挑同桌,挑組長,微信、電話一個接一個;有的同學甚至上課過程中動起手來,更嚴重的,我班楊紅媛媽媽把我告到校長室,說我不會教課,上課不講,每天讓師傅教她家孩子,老師不負責任,不能承擔得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嚴重影響了孩子的成績和心情,長此以往會耽誤她家孩子的,要求換老師。那時候的我也曾困惑過、質疑過,但還是決定應該堅持下去。于是我找到了楊紅媛,與她進行了十五分鐘的交談,并定下了屬于我和她之間的“一年之約”。在這一年里,她先聽我的,我保證她的英語和綜合能力大幅度提高,學期末整體成績都會進步的,如果我做不到,那么一年之后我便聽她的,或者我會提出自動辭職。就這樣,帶著我們的“一年之約”,我開始了“師友共享”課堂教學模式的推進工作,推出“五步十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方法。把應該預習的內容在上課前一天用漢語發(fā)到班級微信群里,這樣學生們就會有針對性的預習,避免盲目浪費時間,比如有的單詞用法很多,如果學生全都預習一遍,那么預習任務就會增多,同時也影響了預習的效果,因為沒有側重。第二天讓學生把所預習的單詞和短語寫到黑板上,然后由同學自己找出錯誤并改正,這樣本節(jié)課的板書也就完成了。在此過程中,我會要求學生自己找出同學所犯的錯誤,然后由同學來改正,重點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互助探究”的能力,培養(yǎng)小組合作的精神,弘揚師傅的奉獻精神,倡導互助探究的質疑精神,同時制訂了榮辱與共的捆綁式評價體系,如果學友成績不提高,那么期末時會扣師友組的總體分數。就這樣我堅持了兩個月,我發(fā)現(xiàn)楊紅媛愿意參與了,只是說英語時還是不太自信,為此我舉辦了師友組口語比賽,意料之中,楊紅媛所在的師友組輸了。鼓舞士氣之時,我告訴他們,一定要相信“互助才會有力量”。之后的每一天,她的師傅都會在微課中一字一句地教她讀,課間帶她到操場上大聲練習語音、語速和語調。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學期末的決賽中,他們師友組贏了,而且榮獲了最佳師友獎,領獎時,他們臉上的笑容充滿了自信,充滿了對自主互助學習的信心。我相信,此刻的楊紅媛定不會再抵觸她的師傅了,也一定能夠體會到“什么才是互助的力量”。有一天,楊紅媛的師傅收到了一張卡片,上面是小組合作學習的畫面,下面寫著:親愛的師傅,謝謝你沒有嫌棄我,以前我不愿參與是因為我不自信,我害怕被別人嘲笑,你的幫助讓我感到溫暖,有力量,以后我一定會積極參與到小組合作中來。后來,楊紅媛的媽媽也找到我,跟我表示了歉意,并希望我會一直采用這種激勵的方法進行教學,因為她看到了孩子的進步,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自主學習的優(yōu)勢所在,也看到了同學之間“互助的力量”。與楊紅媛媽媽的交談給我?guī)砹肆α?,同時更加堅信課改是必要的,是大勢所趨的。
幾年的探索實踐,我發(fā)現(xiàn)課改并不是照搬照抄,而是精華之間的融會貫通,孩子們是需要鍛煉的空間的,需要自主互助的,我們教師要大膽放手,大膽突破,把自主學習的時間還給學生,把互助的權利還給學生,同時不要吝嗇我們的鼓勵與表揚,現(xiàn)在的楊紅媛敢于展示,敢于挑戰(zhàn),敢于質疑,眼神不再閃躲,不再迷茫,不再困惑,在以后的學習中也定會有所突破的。
自主互助的探索之路讓原本自卑內向的楊紅媛變得開朗,找回了自信。我們教師應該充分挖掘孩子們無限的潛能。自主互助拉進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孩子們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思維碰撞,使我們的課堂變得靈動,為現(xiàn)代化教育帶來了新的氣息。
但是還存在著不足之處,在以后的教學中還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學生是否能獨立完成應該預習的內容,如果不能獨立完成,那么也就失去了預習環(huán)節(jié)應起到的作用。其次,各科老師之間應該互相溝通,每天布置的作業(yè)不要太多,否則達不到預習效果。第三,在課堂上師友組是否真正討論,不要被一些同學的假象所欺騙。第四,加強訓練,實現(xiàn)教學目標。只有通過練習,才能使學生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把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形成技能。
回顧幾年的探索之路,有困惑,有質疑,但更多的是感動,是收獲,是驚喜。課改不是一陣風,而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zhàn)斗,讓我們正視課改,堅持課改,高揚課改的風帆,與孩子們一同暢游知識的海洋,共同迎接課改帶來的蓬勃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