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真祥
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難點,攻克作文教學難題歷來是語文教師的首要任務。筆者從事語文教學工作十多年來,一直致力于仿寫作文與創(chuàng)新作文教學,希望將作文教學置于一種簡易模型之中或能夠輕易操作的形式之中,希望在作文教學理論上尋求一種突破。于是,《互構語言文化學原理》成為筆者研究作文教學,并用于指導實踐工作的重要參考。
所謂互構,是指在人與自然和社會相互影響過程中互相構造對方,包括互相適應、互相模仿、互相創(chuàng)新等一系列過程。所謂語言互構,主要是指同構、異構和反構三種現(xiàn)象。語言同構是指語言與對象之間保持同一性,體現(xiàn)為一致性;語言異構是指語言與對象之間存在差異性,體現(xiàn)了豐富性;語言反構是指語言與對象之間存在逆向構擬過程,體現(xiàn)為語言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對象。在此,將結(jié)合教學實際探討語言互構現(xiàn)象對作文教學的啟示及其應用。
一、利用語言同構夯實寫作基礎
作文的內(nèi)核是語言,故作文教學的關鍵是運用語言的技能教學,理解掌握語言規(guī)律將大大地提高教師的作文教學能力。為此,筆者試圖從語言互構現(xiàn)象入手開展作文教學。
辜正坤教授認為,語言不僅模擬存在,也反作用于存在,重新擬構存在。換言之,語言可以主動、全面地反映客觀事物的存在,并在主動反映過程中能動地構擬事物的存在,以全新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辜正坤教授強調(diào),語言與存在具有同構性,甚至萬事萬物間都具有同構性聯(lián)系。在一定意義上,思想實際上等同于語言,這種同一的語言(思想)結(jié)構與同一的存在(事物)結(jié)構之間存在著同構關系。這個原是作文教學得以順利進行,并取得實效的重要前提和基礎。依據(jù)這一原理,教師可指導學生運用語言進行寫作,以表現(xiàn)生活和事物的存在。
具體到作文教學中的應用,由語言的作用可知,掌握豐富的語言并將其作為寫作工具就顯得十分必要和重要。因此,作文教學要重視語言的積累,包括各種詞匯量的增加等。在教學操作層面,筆者在小學作文中主抓名詞、動詞、形容詞等常見常用詞匯的積累,要求學生每周用一兩個詞說說自己的生活,運用詞匯相加法讓句子變長、變完整;在中學作文中則主抓作品閱讀,經(jīng)常組織閱讀課外書籍活動、講書中故事比賽活動,要求學生說說自己對書中人物的看法,運用所學語言寫作類似故事等。這樣,作品中的精彩故事、敘事模式、組織架構等就會反作用于學生,幫助學生化解故事材料缺乏、敘事模式泛化、組織架構混亂或單一的狀況。
值得一提的是,筆者特別重視“下水作文”或現(xiàn)場作文教學,因為這是學生迅速掌握語言表現(xiàn)技巧的重要一環(huán)。例如,針對作文《我的媽媽》,筆者先在課堂上“下水”即興作文,用口頭配以必要板書進行展示,讓學生直觀、簡明地掌握用語言表現(xiàn)生活和事物的技巧;在寫《一次難忘的春游》時,筆者將學生帶到春游現(xiàn)場,向?qū)W生示范如何開頭、如何注重細節(jié)描寫、如何結(jié)尾等,讓學生慢慢感悟并逐漸找到語言與活動中人與事的對應關系,即掌握語言與事物的同構技巧。通過上述探索,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二、利用語言異構提高寫作技巧
語言同構是寫作的基本功能,語言異構則是為寫作錦上添花。辜正坤教授說,存在結(jié)構總在某種程度上不斷地改變著,人的語言也會作相應的改變,而改變了的語言又會以互構方式改變存在,結(jié)果是主客雙方永遠處于互構、互生、互控的動態(tài)之中。換言之,人們不是要追求“一對一”地表現(xiàn)生活和事物,而是要將人創(chuàng)造性地融入,要求語言按照人的思想來表現(xiàn)生活和事物。于是,語言就不是“全真”地同構生活和事物,而是藝術地異構生活和事物。這個原理為寫作的文學性提供了動力和廣闊的天地。語言異構功能除了對心外之物進行觀察、甄別、遴選、組合之外,更重要的是運用語言承擔分化與重組的作用,將寫作素材通過異構變成藝術作品。
具體到在作文教學中的應用,由語言的異構作用可知,要藝術地異構生活和事物。因此,掌握寫作的藝術技巧就顯得十分重要。筆者認為,寫作藝術是一種長期的積累和感悟,是一種艱難的思維過程,要想讓學生快速掌握寫作藝術技巧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要使學生掌握寫作藝術技巧,可讓其直接閱讀經(jīng)典名著,從中感知并掌握各種技巧。因為經(jīng)典作品的語言模式就是藝術模式,讓學生模擬經(jīng)典語言模式寫作自然會滋生藝術因子。如為了讓學生掌握抒情手法,筆者組織學生閱讀《少年維特的煩惱》,指導學生認真領會作品中激情洋溢、詩情畫意的語句所表現(xiàn)出的作者思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與向往,體會怎樣運用豐富流暢的語言表達自己的復雜情思。又如,為了讓學生掌握文章結(jié)構安排方法,筆者組織學生閱讀朱自清的《春》和高考優(yōu)秀作文《四季的感動》,有效地異構生活和事物。
三、利用語言反構提升寫作創(chuàng)新能力
辜正坤教授說,語文的必然性總趨勢是遞減的,而任意性是遞增的。換言之,語言反作用于生活或事物并進行創(chuàng)造性構建,藝術性地反映成為新的形式。這是在語言完成初級同構和中級異構基礎上的創(chuàng)新,也是人作為智慧化身的又一體現(xiàn)。博覽群書方能出口成章、妙筆生花,思維多元方能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因此,要指導學生多閱讀、多思考、多練筆,以夯實語言功力基礎,為實現(xiàn)語言反構提供知識支撐。表現(xiàn)在寫作中,就是要引導學生在多閱讀的基礎上,善用語言將生活和事物寫得活靈活現(xiàn)、寫得感人至深、寫得意深境高。這是反構原理在寫作中的超常應用。
具體到作文教學中的應用,由語言的反構作用可知,就是要能夠掌握語言運用的技巧并將其應用在實踐之中。為此,反構的關鍵在于習得語言運用的技巧和智慧。這是因為語言文字具有模塑功能,而思維結(jié)構與語文結(jié)構又是互構的。由此,筆者積極組織學生利用優(yōu)秀范文進行語言示范,包括名著經(jīng)典、規(guī)范性文章等,指導學生從語法、方法、結(jié)構等方面進行分析和領會,及時進行相關訓練,以便檢驗和鞏固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此外,筆者還經(jīng)常組織學生利用比較法進行閱讀,通過閱讀過程中的比較更好地掌握語言的技巧和藝術。如組織學生閱讀朱自清與俞平伯各自寫的《漿聲燈影里的秦淮河》,指導學生認真比較兩位作家描寫秦淮河的異同,找到作者如何運用語言來表現(xiàn)秦淮河以及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等,感悟其中的技巧和藝術,找到語言反構生活和事物的途徑和方法。
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大部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有明顯提升,可以根據(jù)題意或材料等進行語言反構,較好地完成創(chuàng)新性寫作,寫出了較高水平的作文。
(責任編輯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