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大軍
四體不勤,五谷不分,這是現(xiàn)代都市人的通病。相對于父輩一代人,如今的孩子更多的精力是以課業(yè)為重,缺少自學和自己玩耍的能力。而相較于祖父一輩人,在自學和自娛之外,自力更生上更是短板。
興趣是樂學之源。個人覺得,解決“祖國的花朵”的通病和短板,還需從興趣入手。
為了培養(yǎng)兒子對于植物的興趣,我們刻意突破陽臺的局限,常會利用下樓、逛街、出游等機會,讓孩子認識并觀察各種植物,同時還會調動孩子“動手”的積極性,讓他親手采集各種植物的種子,并適時為他講解一些相關的植物知識和常識。興趣不僅僅要激發(fā),還需要順應時代且因地制宜加以引導。如今的孩子喜歡用電腦、手機、iPad等電子設備,針對他們在完成相關作業(yè)的同時喜歡打電子游戲的傾向,我們常會用植物來轉移孩子的注意視線,例如讓他學會用百度查詢各種植物的相關知識和圖片,還為他下載了幾款流行的鑒花、識花軟件,以便能隨時即刻認識植物。
如今的孩子,為督促其學習,家長的方式無外乎陪讀、伴讀、代讀、替讀。這一過程中,很多家長不僅重新研修了一遍學業(yè),而且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但孩子的學業(yè)收效卻不見得盡如人意。實話實說,經(jīng)歷過這樣的一番困惑之后,我們漸漸發(fā)現(xiàn),陪讀、伴讀、代讀、替讀固然會有收效,但遠不如“競讀”來得實際且有趣。
所謂“競讀”,就是跟孩子比賽。而“競讀”的靈感,也來自于植物種植。
春天時,一個從早市買的葫蘆不慎摔裂,撒出一些種子。兒子對于這“葫蘆里賣的藥”很是感興趣,他說:“要不我們在花盆里種一下試試,看能不能開花結果?!蔽覀冇谑亲プ∵@個機會跟他提議:“要不分頭一人種一盆,看誰的葫蘆長得好。”當然,在孩子欣然雀躍之時,我們也沒忘提醒他要有心理準備,植物栽培并不容易,而且種在陽臺上很難開花結果。所幸,所潑冷水并未澆滅孩子的興致,他還信心滿滿地說:“我的這盆一定能開花結果,不信咱們就拉鉤打賭!”
葫蘆播種的過程自不贅述,從開始的播種澆水,到發(fā)芽出葉,可喜的是,孩子的熱情并未因期待而消減。入夏后真正進入“農(nóng)忙”,領兒子下樓撿了幾根枯樹枝,還一起去超市服務臺討要了一些塑料繩,回來后在陽臺上給兩盆葫蘆搭設了一個簡易的棚架供其藤蔓爬升。兩盆葫蘆一度瘋長,綠意喜人??粗佬老驑s的藤蔓,雖然連個花蕾的影子都沒見著,兒子卻已經(jīng)開始盤算,待葫蘆“豐收”后,一定要贈送給老師和同學們一些,以期踐行“分享”的理念。
仲夏時節(jié),根據(jù)百度百科的經(jīng)驗指導,雖然給藤蔓掐尖打杈,但兩盆葫蘆卻依舊只長葉子不見開花,而且葉片上還生出了很多蚜蟲。起初用肥皂水沖刷,沒過幾天,蟲子又卷土重來。無奈之下,只好去花卉市場買了一瓶農(nóng)藥,兌水后一通猛噴,這才控制住蟲害的蔓延。出于好奇心,暑假期間,兒子不僅饒有興致地用iPad記錄拍攝了很多葫蘆藤蔓及蚜蟲肆虐的照片,同時還將這一過程中的一些有趣點滴寫進了暑期的日記。
缺少大自然的風吹日曬,溫室花朵很難茁壯。入秋后,兩盆始終未結果的葫蘆開始枯黃枯萎,這一季的“葫蘆種植比賽”也就此宣告破產(chǎn)。從期待顆粒歸倉到顆粒無收,兒子倒也能坦然接受,釋然面對。一是有言在先,已有心理準備,二來沒有賭注,倒也愿賭服輸。畢竟,植物栽培的過程比結果重要,其間興趣的生發(fā)才是最大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