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茜寧
摘 要:在南宋時期,有一對才子佳人,女子能詩能詞;男子飽讀詩書。兩個人志同道合,結(jié)為夫婦,婚后生活相當?shù)拿罎M幸福。丈夫出仕為官后常游宦在外,妻子為了排遣心中的寂寞,常常會寫一些詩詞,來表達對丈夫的思念之情。這一年重陽佳節(jié)這天,妻子思念丈夫,便寫了一首詞寄給丈夫,丈夫收到后,不但十分感動,而且十分欣賞,同時也起了和閨中摯友爭勝的念頭。于是他摒除公務(wù),花了三個晝夜苦思冥想,寫成了50首詞,并把妻子這一首詞混在里面,送給好朋友看,朋友吟賞再三說,其中頂好的三句是“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正是妻子所作。這位才女就是南宋女詞人李清照,她的丈夫叫趙明誠,而這句“人比黃花瘦”便出自她的這首《醉花陰》。
關(guān)鍵詞:醉花陰 教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詞人的人生際遇,體會其“愁”情。過程與方法: 解讀詞的意象,感受詞的意境美,把握景與情的關(guān)系。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感受李清照清新婉約的詞風,激發(fā)學生對婉約詞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整體感知
[課件投影]
醉花陰
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提示]音讀——要求學生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
情讀——要求學生進入情境,飽含感情朗讀。
三、再讀,理解詞意
1.李清照非常善于摘取個人生活當中極富情味的畫面來寫作,很有生活氣息,情真意切。下面請同學們自己有感情的誦讀這首詞,并結(jié)合書下注釋,看看李清照為我們再現(xiàn)了怎樣一幅生活畫面?
[提示]疏通詞意
薄霧淡淡,陰云濃濃,這漫長的白晝啊,好像永遠沒有盡頭似的,真令人發(fā)愁啊。為了消磨這難熬的時光,只好在獸型的香爐當中點起了香料。恰好又碰上了佳節(jié)重陽節(jié),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這讓“我”更加想念在外的丈夫。秋夜就寢,玉制的枕頭,輕紗做的帳幔,涼氣透骨,真叫人徹夜難眠啊!
這天黃昏之后,愁悶無比的“我”拿起幾杯淡酒,來到東籬的菊里。在這里,菊花的香味四處流動,甚至盈滿了“我”的衣袖。景色如此美好,可往日恩愛的丈夫此時卻身在外地,所以別說這景致不讓人相思愁絕,黯然神傷啊。清風吹過黃昏,卷起了門簾,讓人不覺感到一陣微涼。想到剛才把酒相對的黃色菊花,相思銷魂的自己,不是比菊花更消瘦了嗎?
四、三讀,深入探究
我們了解了這首詞的大致內(nèi)容,那么同學們再來品讀,思考問題詞人在上闋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它們和詞人心情又怎樣的聯(lián)系呢?
[明確]上闋,詞人寫到了“薄薄的霧”“濃重的云”,秋日,這樣陰沉的白晝無比的漫長,而這“薄霧濃云”不僅布滿整個天宇,更罩滿詞人心頭。詞人又用了“瑞腦”“金獸”等意象,構(gòu)成了一幅百無聊賴之下,只好看著瑞腦在金獸中一點一點焚燒殆盡來消磨時間的畫面,這是一個典型的生活場景,既寫出了時間的漫長,烘托出了環(huán)境的凄寂,更寫出了詞人的百無聊賴的愁情。又選用“玉枕”“紗櫥”這閨中陳設(shè),展現(xiàn)的是秋夜獨自就寢,但輾轉(zhuǎn)難眠,夜半涼意透過紗帳,漫到枕上,直滲入詞人心里,這種涼,既是身體之涼,更是心里之凄涼。以佳節(jié)團聚反襯獨處之悲。加深了涼意。委婉地展現(xiàn)了丈夫理離家后自己孤獨寂寞的心境。上片寫秋涼,既寫季節(jié)之涼,更寫內(nèi)心凄涼。
2.詞人在下闋又是怎樣來表達感情的呢?(5分鐘)
下闋,依然是一個生活場景的再現(xiàn)。先是巧用陶淵明“采菊東籬下”中“菊”的意象。重九這天,東籬下的菊花開得無比燦爛。詞人 “東籬把酒”直飲到“黃昏后”,再寫菊花的幽香,在不知不覺中盛滿了衣袖。然而對于端著酒杯的作者來說,此時卻只能一人對花獨酌,菊花再美再香,也無法送給遠方的親人。想起與丈夫在一起時的快樂光陰,眼前的美景其實不但沒有讓她變得快樂,反而更激起她心中無限的思夫之情。最后一個畫面,詞人獨倚在窗前,看著西風卷起珠簾,看著眼前清瘦的菊花,想著日漸消瘦的自己,自己不就像這眼前的菊花一樣清瘦么,或許,自己比那菊花還瘦呢吧。但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詞人的愁是甜蜜的憂愁,詞人的憔悴是無悔的憔悴。
詞人借景抒情,達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五、四讀,情感升華(3-5分鐘)
1.這首詞分析到這,同學們思考思考為什么“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句能夠?qū)②w明誠苦思冥想出來的50首詞比下,并得到朋友的高度贊揚?
[提示]手法(煉字,比喻,夸張)黃花即菊花,菊花本身的菊枝瘦細,菊瓣纖長,但仍能在寒風中傲立。
[明確]“別說我不愁苦,西風卷起珠簾,簾內(nèi)閃現(xiàn)出一位愁思綿綿的少婦,她玉肌消減,身段荏柔,比起那簾外瘦削的菊花,更要弱不禁風了!”以“瘦”來形容是極見神韻的。而詞人因為思夫之情無法排遣,已然形銷骨立,為伊消得人憔悴,所以才會有人不如花的感慨。黃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與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體態(tài)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傳統(tǒng)象征意義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這樣的比喻正比較恰切地反映了當時作者由于離開丈夫而孤獨、愁悶的生活狀態(tài)和內(nèi)心情感。
2.總結(jié)(2分鐘)
[明確]我們通過反復誦讀,了解了詞作的內(nèi)容,體會了詞人的情感,分析了所用手法咱們來總結(jié)一下:
上闋以“愁”為明線:先道出愁的原因是“佳節(jié)又重陽”,夜半的涼意由紗櫥枕上直浸到詞人心里,第二日一早,便是“薄霧濃云”的天氣,這種濃重凄涼的天氣使詞人的愁情更加濃郁,充斥了整個白天,無聊之下,只好銷“瑞腦”以打發(fā)無聊愁悶的時光。詞人將愁情寄予到愁景之上,借景抒情,達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下闋以“愁”為暗線:“東籬把酒”為了排遣離愁,“暗香盈袖”更加觸動了愁緒,“莫道”句提出“銷魂”,正是愁的表現(xiàn),最后落到“瘦”字,是愁的深化,并與上闋“愁”字呼應,使上下闋由淺入深,渾然一體?!澳啦幌?,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是全詞的高潮,也是千古名句。一則,以簾外之黃花與簾內(nèi)之玉人相比擬映襯,境況相類,形神相似,創(chuàng)意極美;再則,因花瘦而觸及己瘦,請賓陪主,同命相恤,物我交融,手法甚新;三則,用人瘦勝似花瘦,在最深至最含蓄地表達了詞人離思之重,與詞旨妙合無間,給人以余韻綿綿,美不勝收之感。
六、遷移拓展,比較閱讀
《武陵春》
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wù)f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zéměng)舟,載(zài)不動許多愁。
(1) 這首詞也是在寫愁,和《醉花陰》中的“愁”有什么不同?全詞用了什么手法?
[提示]《醉》——甜蜜的思念之愁
《武》——苦澀的家國之愁
——借景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