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周,相信可可豆們都不陌生。但是咱們這個科技周呀,還真有點不一樣。它簡直就把學校變身成了十足的科技館,而且呀,大冢不僅可以看,更可以親自去玩,一一體驗科學的神奇。
每一年的11月份,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qū)教科院附屬小學操場上、教室里,就到處都擺放著各種新奇好玩兒的儀器,這時候我們就知道,哇!科技周來啦!
同學們個個拿著一張科技節(jié)體驗券,玩了一項就蓋上一枚印章,就和游園會一樣—一是的,科技周對我們來說,就像游園會一樣好玩。今年有哪些新奇的體驗項目呢?大家先跟我去看看……
天文望遠鏡,以前是只聞其名,這次終于能親眼看看。通過觀看及閱讀資料,我們了解了望遠鏡的構造和原理,還有恒星世界和幾大天體的知識,在心中播下探索未知世界的種子。
為什么展臺中間憑空冒出一股水呢?難道此水只得天上有……這“天上水”,其實是在水流之中有一根透明的有機玻璃管,一直插入展臺下部。水泵不斷地從管道下端向上充水,水流便不斷地從管口向外溢出來。再配合燈光,使人看不見水中的管道,所以覺得是無源之水—一可以說是做了一個光影的魔術。
看,各種無人機也來助陣啦,呼啦啦飛在頭頂,拍下大家歡快的模樣。
液氮魔術
游園會怎么能沒有魔術呢?
看好啦,魔術來啦……
老師說,他手里這個小小的泡沫箱,能裝下十個氣球。我們當然不信啦!-起數一數:1,2,3……9,10!真的有10個!難道這個小箱子是哆啦A夢的口袋,可以通往另一個時空的雜貨店?其實是因為氣球放進去的時候變小了,但是神奇的是,再拿出來,過一會兒,氣球又恢復原形,哇……
既然出現在科技周,這當然是一個科學的魔術。箱子里裝著液氮,它的溫度是零下196℃,能瞬間將氣球里的大多數氣體液化。氣球體積迅速變小,就像沒有吹開的氣球皮那樣,所以可以一起放進小箱子。拿出來之后,氣球里被液化的空氣又變回氣體,所以就又還原成了圓鼓鼓的樣子。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在五樓(大概15米高)往平地丟一枚雞蛋,會怎樣?毫無疑問,結果一定是雞飛蛋打一場空嘛。(樂樂姐姐特別提醒:這是教科院附小的特色實驗,大家千萬不要在家里隨便模仿,高空拋物很危險哦?。?/p>
那有沒有辦法可以讓雞蛋安全著陸呢?有,今天我們就要試上一試。
今年科技周的重頭戲之一,就是“雞蛋撞地球”——用我們 自己制作的保護器保護雞蛋,讓它降落在指定區(qū)域,而且不破裂。
很多同學想到用泡沫紙來保護雞蛋,平時看到快遞寄送貴重物品都是這樣做的嘛。最里層還貼心地挖啦了雞蛋的形狀,剛好卡住它。
看我這顏色搭配,像不像飛屋環(huán)游記?
我的雞蛋在哪兒?你看不見我,看不見我……
一些同學想到用氣球來緩沖壓力,讓雞蛋輕飄飄地慢慢落地,自然不容易破裂。但是別忘了我們還有一個要求,就是降落在規(guī)定區(qū)域內。所以咱們的裝置必須還得有點重量才行,怎么拿捏這個分寸,同學們也是煞費苦心。
當然也有一些不走尋常路的設計,比如這個同學把雞蛋用泡沫包起來裝進礦水泉瓶,再給瓶子裝上了“滑翔傘”。這是典型的廢物利用,首先就要點個贊!
這位做了一個多頭支架,把雞蛋保護在里面。感覺這個支架一落地,就可以像蜘蛛一樣橫著走呢。
這個看起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竟然有100多位同學都圓滿完成!真是要為大家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點贊。那么效果最好的是哪個裝置呢?大家可以猜猜看……
我們的地震儀
今年的科技周,還有一個重頭戲,那就是我們學校自主研發(fā)的地震儀發(fā)布了!
你可能要問了,每個省市原本就有自己的地震局在做這個事情,我們?yōu)槭裁催€要自己做呢?咱們學校所在地深圳,地處我國東部地震帶,屬于地震多發(fā)、易發(fā)區(qū)域。我們的地震儀安裝在自己的校園里,對這里的情況監(jiān)測更精確,反饋更快。而且呢,把科學應用到生活中,為生活服務,本來就是愛科學的最好方式,你們說是不是?
在吳校長的帶領下,我們學校新火科技社團的師生們經過反復修改,終于在2017年11月底成功研發(fā)出自己的地震儀,并正式投入使用。
簡單說呢,我們就是在學校各處放置了高精度的震動傳感器和信息采集儀,這些儀器采集到數據,連接到機房,在機房進行分析。如果有2.5級以上的地震,預警器就會報警。它不但能檢測地震,還能對附近施工對建筑帶來的震動、搖擺等各類異常狀況進行全方位實時監(jiān)測。我們教科院附小也成為深圳市首個研制樓宇異常情況動態(tài)監(jiān)測預警系統(tǒng)的學校。
我們還準備把監(jiān)測范圍進一步擴大到社區(qū),為更多人服務。我們監(jiān)測得到的數據,也可以用來分析噪音變化和交通擁堵,這些有意思的課題具體要怎么做,我們還要進一步探討。
這么新奇有趣的科技周,讓全校同學流連忘返,整整一周都深深沉浸在科學的樂趣中,科學真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