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的風(fēng)景在云南相對另類,給人的感覺更接近于廣西和貴州。看慣了滇西的大江峽谷,乍到文山,頗有幾分小清新的感覺。我對文山最早的印象來自于廣南縣的八寶,這里流傳著一句老話:“八寶風(fēng)光賽桂林”。水是這里的靈魂,喀斯特巖溶、峰叢林立,河道蜿蜒組成了八寶鐘靈毓秀的風(fēng)景?,F(xiàn)在更出名的是普者黑和壩美,你可以泛舟湖上,在普者黑夏日的荷塘上做一次采蓮女,抑或沉浸于壩美的田園山色中不可自拔。
1600多年前,陶淵明就在夢中描繪過一幅世外桃源的水墨畫,畫中的桃花源“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夢中的畫面記載到了文字中,傳承千年,指引并吸引著歷代人們尋找屬于自己的桃花源。文山有眾多的村寨,由于喀斯特地貌的塑造,河水清澈平緩,山峰簡約孤立,山水一相逢,便成就人間的桃源勝境。再加上農(nóng)耕為生的壯、苗等民族,形成一種幽美空明的山水畫卷,有野趣,無塵俗;若悠然獨處的佳人,令人心生親近,見之忘俗。
喀斯特地貌容易形成美景,但也會造成貧困。這一切都與水有關(guān),地表有水的地方山環(huán)水繞,風(fēng)光無限;如果水到了地下,變成暗河伏流的話,地面往往石漠化。文山的西疇縣,石山區(qū)占國土面積的74%,“七分石頭三分地,缺土又缺水”是對它最好的概括。這里最惹眼的確實要數(shù)石頭了。最震撼心靈的是這些頑石堆積起來的大石山,這里是石頭組成的世界,一塊擠著一塊,一片接著一片,一山連著一山,相當(dāng)部分地區(qū)已失去人類生存的條件。
山里人崇拜大山,生成的就是這不倒的大山性格。扎根大地,屹立巍然,雄視萬物,立地頂天。無聲中奮起,堅持中屹立,攀高不止,高峰連綿。西疇人的精、氣、神在大山中彰顯。艱苦奮斗,改天換地,石縫中求生存的西疇人,憑借著大山精神創(chuàng)造了土地的神話?,F(xiàn)如今的西疇,大地一片蔥蘢,一條條耀眼的公路延伸到大山深處,一簇簇嶄新整潔的新農(nóng)村占領(lǐng)了石旮旯,一塊塊石頭砌成的土地播種著希望,一首首發(fā)自內(nèi)心的歌聲響徹云霄……新時代的桃花源在西疇人的奮斗中建成了,與那些大自然的奇妙景觀相比,更多了幾分人世間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