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茜
(廣東省河源東江眼科疾病防治所 河源 517000)
糖尿病性視網(wǎng)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視網(wǎng)膜在長期缺血缺氧條件下導致新生血管病變的一種特異性眼底病變,發(fā)病率占糖尿病患者的50%以上[1]。其主要是由于糖代謝混亂、毛細血管改變以及血流淤滯,引起導致視網(wǎng)膜循環(huán)障礙、視網(wǎng)膜缺血、缺氧所致[2]。糖尿病患者出現(xiàn)視網(wǎng)膜病變通常需要積極治療,部分患者因未得到有效及時地治療導致出現(xiàn)不可逆失明,給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帶來極大影響[3]。復方血栓通膠囊主要包含三七、丹參和黃芪三種藥材,能夠滋陰補氣、疏通血管,減少血小板聚集,促進血液系統(tǒng)的循環(huán)[4]。羥苯磺酸鈣可對血管起保護作用,改善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5]。本研究旨在探討復方血栓通膠囊結合羥苯磺酸鈣對早期DR患者療效及血清hs-CRP、IGF-1的影響?,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4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早期DR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48~76歲,平均年齡(54.80±2.61)歲;病程11~58個月,平均病程(37.50±2.11)個月。研究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46~75歲,平均年齡(55.02±2.58)歲;病程 12~57 個月,平均病程(37.56±2.16)個月。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我國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臨床診療指南(2014年)》[6]中相關診斷標準,并經(jīng)眼底造影確診;均為Ⅰ~Ⅲ期;無其他眼科疾??;患者及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7]:合并青光眼、葡萄膜炎及視神經(jīng)疾病等其他眼科疾病;合并嚴重心、肝、腎和造血系統(tǒng)疾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血糖未得到有效控制者。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予以合理飲食,對照組予以羥苯磺酸鈣片(國藥準字H20030087)治療,1.5 g/次,3次/d,口服。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復方血栓通膠囊(國藥準字Z20030017)治療,0.5 g/次,3次/d。兩組均連續(xù)治療6個月。治療過程中,要保證患者的合理飲食,并口服降血糖藥物或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對伴有高血壓、血脂等異常情況者予以降壓、降脂處理。
1.4 觀察指標 (1)兩組治療前后均進行視野、眼底血管熒光造影、OCT等檢查,觀察視野灰度值、黃斑厚度、血管瘤體積及出血斑面積變化。眼部血管瘤采用X射線拍片及電子計算機X射線斷層進行定位和定性。OCT檢查時以視盤及黃斑為中心對其周圍視網(wǎng)膜全方位自動掃描3次后,由計算機記錄并計算黃斑厚度。(2)分別于治療前后抽取兩組患者清晨空腹血5 ml,并注入EDTA抗凝管中,以3 5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層血清。使用免疫比濁法測定血清hs-CRP水平,使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IGF-1水平,具體操作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試劑盒由北京華科泰生物技術公司提供。(3)比較兩組臨床療效。
1.5 療效判定標準[8]顯效:患者視力改善>2行,眼底水腫病變大部分吸收,眼底出血及眼底出血滲出病變明顯改善;有效:患者視力改善1~2行,眼底水腫病變部分吸收,眼底出血及眼底出血滲出病變有所改善;無效:患者視力無改善,眼底水腫、出血以及出血滲出病變均無改善甚至加重??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視野灰度值、血管瘤體積、出血斑面積、黃斑厚度比較 治療前,兩組視野灰度值、血管瘤體積、出血斑面積、黃斑厚度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視野灰度值、血管瘤體積、出血斑面積、黃斑厚度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研究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視野灰度值、血管瘤體積、出血斑面積、黃斑厚度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視野灰度值、血管瘤體積、出血斑面積、黃斑厚度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hs-CRP及IGF-1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清hs-CRP及IGF-1水平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血清hs-CRP及IGF-1水平均較前顯著降低,且研究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hs-CRP及IGF-1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hs-CRP及IGF-1水平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DR是一種特異性的眼底病變,其病理變化主要是視網(wǎng)膜血管中的刺激因子和抑制因子失去平衡,導致血-視網(wǎng)膜屏障功能減弱和視網(wǎng)膜損傷,引起大量的新生血管增生[9~10]。目前,DR的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但是與胰島功能、血糖及炎癥因子水平密切相關?;颊唛L期的高血糖狀態(tài)可使血紅蛋白糖基化,導致組織缺氧,紅細胞的變形能力下降,血小板的黏附力及聚集功能升高,視網(wǎng)膜的有效灌注量減少,造成血液微循環(huán)障礙及微血栓的形成,出現(xiàn)缺氧缺血狀態(tài),最終形成DR[11]。藥物仍是目前預防和治療DR的主要手段。
羥苯磺酸鈣是一種口服血管保護劑,可通過抗氧化、拮抗血管活性物質的合成、降低大分子血漿蛋白及降低紅細胞凝聚性等作用,從而降低毛細血管高通透性、血小板高活性、血液高黏滯性,穩(wěn)定血-視網(wǎng)膜屏障,改善視網(wǎng)膜血液循環(huán)[12~13]。隨著近年來中西醫(yī)結合療法逐漸興起,臨床應用復方血栓通膠囊聯(lián)合羥苯磺酸鈣治療DR,取得滿意效果。復方血栓通膠囊由三七、丹參、黃芪和玄參組成,三七為君藥,能降低血脂和膽固醇水平,抑制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過程;同時,縮短凝血及凝血酶原時間,抑制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及血管通透性的增加,改善微循環(huán)。此外,三七總皂苷和黃酮苷時三七中的有效成分,可通過抗氧化作用抑制細胞的凋亡。丹參具有保護腦缺血和抗氧化的作用,可調節(jié)血脂代謝,加速血液流動;黃芪能益氣活血,提高機體免疫力,降低血液黏度;玄參中的天冬酰胺能夠通過擴張血管和加速血液循環(huán),減輕炎癥反應[14~15]。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研究組視野灰度值、血管瘤體積、出血斑面積、黃斑厚度、血清hs-CRP及IGF-1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復方血栓通膠囊聯(lián)合羥苯磺酸鈣治療早期DR效果顯著,能夠明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減輕局部反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