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賀志新
1.高血壓概況。高血壓是指以體循環(huán)動脈血壓增高為主要特征,即收縮壓≥18.7千帕(140毫米汞柱),舒張壓≥12.0千帕(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腦、腎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質(zhì)性損害的臨床綜合征。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也是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高血壓的癥狀因人而異,早期可能無癥狀或癥狀不明顯,常見的是頭暈、頭痛、頸項
板緊、疲勞、心悸等,僅僅會在勞累、精神緊張、情緒波動后發(fā)生血壓升高,并在休息后恢復正常。隨著病程延長,血壓明顯持續(xù)升高,逐漸地上述各種癥狀會加重或頻繁出現(xiàn)。當血壓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時,甚至會出現(xiàn)劇烈頭痛、嘔吐、神志不清、抽搐癥狀,這就屬于高血壓危重癥,多會在短期內(nèi)發(fā)生嚴重的心、腦、腎等器官的損害和病變,如中風、心肌梗死、腎衰等。高血壓的病因有遺傳、精神緊張、環(huán)境嘈雜、高齡、不良生活習慣 (包括酗酒和吸煙)、膳食結(jié)構(gòu)不合理(包括食物過咸)、藥物影響等致病因素,還有肥胖、糖尿病、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甲狀腺疾病、腎動脈狹窄、腎臟實質(zhì)損害、內(nèi)分泌紊亂、腫瘤等疾病所致。高血壓治療的主要目標是使血壓達標,降壓治療的最終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減少高血壓患者心、腦血管病的發(fā)生率和死亡率。
中醫(yī)里沒有“高血壓”這一說法,本病癥候多屬中醫(yī)學的頭痛、眩暈等范圍,并與心悸、中風有一定聯(lián)系。中醫(yī)認為老年高血壓病本質(zhì)為本虛標實、氣血失和,其病變在肝,根源在腎。一般在早期偏于陽亢,中期多見陰虛陽亢,后期又多為陰陽兩虛,或以陰虛為主,并兼挾有風、痰、瘀等證。中醫(yī)一般把高血壓分為六類:①肝陽上亢型。表現(xiàn)以血壓升高兼見眩暈,伴頭目脹痛、面紅耳赤、煩躁易怒、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為辨證要點。治療宜用平肝潛陽、滋養(yǎng)肝腎之法。方用天麻鉤藤飲,具有鎮(zhèn)靜、鎮(zhèn)痛和降血壓作用。②肝腎陰虛型。以血壓升高兼見眩暈,伴頭痛耳鳴、腰膝酸軟、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為辨證要點。治療宜用滋補肝腎、養(yǎng)陰填精法。方用杞菊地黃丸,具有降低血管外周阻力、調(diào)血脂和抗動脈硬化的功效。③陰陽兩虛型。以血壓升高兼見頭暈目眩、心悸失眠、腰腿酸軟、畏寒肢冷、小便清長、舌淡、脈沉細為辨證要點。治療宜用滋陰助陽法。方用金匱腎氣丸,能抑制脂質(zhì)過氧化,保護內(nèi)皮細胞功能,改善微循環(huán),并通過調(diào)節(jié)高級神經(jīng)活動而起到降血壓作用。④痰濁中阻型。此證多見于肥胖型高血壓病患者。以血壓升高兼見頭暈頭脹、沉重如裹、胸悶多痰、肢體沉重麻木、苔膩、脈滑為辨證要點。治療宜用化痰祛濕、健脾和胃法。方用半夏白術(shù)天麻湯,能有效改善痰濁中阻型高血壓患者的血脂代謝,使患者血脂代謝正常,防止膽固醇在血管壁沉積,增強血管彈性,從而使血壓趨于正常。⑤沖任失調(diào)型。本證多見婦女更年期前后,血壓不穩(wěn)定,多隨情緒變化而波動。以血壓升高兼見頭暈頭痛、心煩易怒、兩脅脹痛、舌質(zhì)紅、脈弦細為辨證要點。治療宜用滋補肝腎、調(diào)和沖任法。方用二仙湯,具有溫腎陽、補腎精、瀉腎火、調(diào)理沖任之功效。⑥瘀血阻滯型。該證型多見于老年高血壓病患者,多伴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腦血管疾病,以血壓升高兼見頭暈頭痛如刺、痛有定處、胸悶心悸、舌質(zhì)紫暗、脈細澀為辨證要點。治療宜活血化瘀、理氣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湯,具有改善微循環(huán)和血液流變性的作用,通過擴張血管達到降低血壓的效果。當然,這需要由醫(yī)生開出處方。而中成藥牛黃降壓丸,也具有降低血壓的作用。
2.牛黃降壓丸簡介。牛黃降壓丸是一味中成藥,其概況如下:①組成及解析。牛黃降壓丸由羚羊角、珍珠、水牛角濃縮粉、人工牛黃、冰片、白芍、黨參、黃芪、決明子、川芎、黃芩提取物、甘松、薄荷、郁金組成。方中羚羊角入肝經(jīng),涼肝息風;珍珠平肝潛陽,清肝瀉火;水牛角濃縮粉清熱涼血;牛黃清熱解毒,息風止痙;冰片開竅醒神,清熱散毒;白芍、黨參、黃芪益氣生津,滋陰增液,柔肝舒筋;決明子清瀉肝火,兼滋腎陰;川芎上行頭目,祛風止痛;黃芩清熱瀉火,涼血;甘松行氣止痛,開郁醒脾;薄荷清利頭目,疏肝解郁;郁金解郁開竅,清心涼血。諸藥合用,共奏清心化痰、鎮(zhèn)靜降壓之功。②功效與主治。牛黃降壓丸清心化痰,平肝安神。主治心肝火旺、痰熱壅盛所致的頭暈目眩、頭痛失眠、煩躁不安;高血壓病見上述證候者。③性狀。牛黃降壓丸為淺棕綠色至深棕色的大蜜丸,氣微香,味微甜、苦,有清涼感。④藥品類型。牛黃降壓丸為處方藥。⑤規(guī)格。大蜜丸,每丸重1.6克。⑥用法與用量??诜?,大蜜丸一次1~2丸,一日1次。⑦藥品禁忌、注意事項。A.腹瀉者忌服。B.氣血不足所致的頭暈目眩、失眠患者忌服。C.孕婦慎用。D.服藥期間忌寒涼、油膩食品。E.服用前應除去蠟皮、塑料球殼。F.不可整丸吞服,宜捏成小丸服用。⑧特別提醒。現(xiàn)在得高血壓的老年人很多,牛黃降壓丸是一味降壓的中成藥,很多高血壓患者愿意選用它來治療,但實際上,并不是所有的高血壓患者都適合服用牛黃降壓丸,對某些患者來說服用它可能還會有副作用。牛黃降壓丸治療高血壓沒問題,但是治療的是“心肝火旺、痰熱壅盛”的高血壓,不是“一切”高血壓。中醫(yī)學上除了“心肝火旺、痰熱壅盛”的高血壓外,還有很多其他類型的高血壓,如肝腎不足型、痰濁血瘀型、氣血兩虛型高血壓,特別是老年高血壓患者往往表現(xiàn)為肝腎虛、氣血虛和血瘀的合并癥,如此一來,對于這些高血壓患者,使用牛黃降壓丸就不適宜了,甚至還會出現(xiàn)腹瀉及胃腸道反應。所以,高血壓患者能否服用牛黃降壓丸,需要由主治醫(yī)生決定,自己不要盲目服用。
3.平肝息風藥介紹。從以上我們對牛黃降壓丸的簡介中可以看到,該藥屬于清熱和平肝息風藥,牛黃降壓丸之所以能夠降血壓,蓋因為它的這兩個作用。清熱藥我們在今年第二期《健康話題》的文章中已經(jīng)介紹過了,這里只介紹平肝息風藥。何謂“平肝息風”?簡單地說就是平肝潛陽、息風止痙的意思,主要針對肝陽上亢或肝風內(nèi)動等病癥,也就是高血壓、眩暈、痙攣、抽搐、口眼歪斜等病癥,那么,這類病癥所用藥物就是平肝息風藥。平肝息風藥的主要藥有石決明、珍珠母、代赭石、蒺藜、牛黃、鉤藤、天麻、地龍、全蝎、蜈蚣、牡蠣、玳瑁、羚羊角、僵蠶等。本類藥的平肝息風功效,可能與其本身具有的鎮(zhèn)靜、抗驚厥作用,降壓作用,解熱、鎮(zhèn)痛作用的藥理有關(guān)。
4.平肝息風藥類中成藥。以平肝息風藥為基礎(chǔ)制成的中成藥很多,受篇幅限制,這里只介紹若干常用的。①腦立清丸。鎮(zhèn)肝潛陽,降逆。用于肝陽上亢、頭暈目眩、耳鳴口苦、心煩難寐;高血壓見上述證候者。②全天麻膠囊。平肝,息風,止痙。用于肝風上擾所致的眩暈、頭痛、肢體麻木、癲癇抽搐。③羚羊角膠囊。平肝息風,清肝明目,散血解毒。用于肝風內(nèi)動、肝火上擾、血熱毒盛所致的高熱驚癇、神昏痙厥、子癇抽搐、癲癇發(fā)狂、頭痛眩暈、目赤、翳障、溫毒發(fā)斑。④羅布麻降壓片。平肝潛陽,息風活血,通絡(luò)止痛。用于肝陽上亢、瘀血阻絡(luò)、頭暈、目眩、頭痛、煩躁及高血壓、高脂血癥、動脈硬化見上述證候者。⑤磁麻苷。清熱降火,平肝息風。適用于肝陽上亢、頭痛眩暈、心悸失眠、水腫尿少,以及高血壓、神經(jīng)衰弱、腎炎水腫。⑥止癇散。鎮(zhèn)驚安神,清熱化痰,平肝息風。用于各種類型癲癇。
5.平肝息風藥藥膳。用平肝息風藥制成的藥膳很多,這里只介紹若干食材易得、做法簡單、功效顯著的。①天麻蒸鯉魚。鮮鯉魚1尾(約1500克),天麻25克,川芎10克,茯苓10克,醬油、料酒、鹽、味精、白糖、胡椒粉、香油、蔥、生姜、水淀粉各適量。將鮮鯉魚去鱗、鰓和內(nèi)臟,洗凈,放入盆內(nèi);將川芎、茯苓切成大片,用水浸泡,再將天麻放入泡過川芎、茯苓的水中浸泡4~6小時,撈出天麻置籠屜上蒸透,切成片。隨后將天麻片分別放入魚嘴和魚腹內(nèi),將魚仍置盆內(nèi),然后加入蔥、生姜和適量清水,上籠蒸約30分鐘,待魚蒸好后,揀去蔥和生姜,另用水淀粉、清湯、白糖、鹽、料酒、醬油、味精、胡椒粉、香油燒開勾芡,澆在天麻魚上即成。天麻蒸魚是廣東一帶傳統(tǒng)的藥膳,屬于粵菜系,能養(yǎng)血息風,可幫助治療血虛肝風內(nèi)動的頭痛、眩暈。②菊楂決明飲。菊花3克,山楂15克,決明子15克。菊花洗凈,山楂洗凈切片,決明子打碎。菊花、山楂、決明子放入燉杯內(nèi),加水250毫升,置武火上燒沸,用文火煎10分鐘即成。代茶飲,至味淡。疏風清熱,平肝降壓。主治風痰上逆型高血壓。③羅布麻茶。新疆羅布麻茶1包(3克),開水煎煮約15分鐘即可,其藥用效果最佳。代茶飲,每日一劑。平肝息風,治療高血壓。④天麻燉烏雞。烏雞1只(約400克), 天麻100克,蔥段、姜片、料酒、醋、鹽各適量。如是新鮮天麻,洗凈切厚片;如是干天麻,提前一天用水泡,第二天切厚片。烏雞洗凈,放入開水鍋中焯一下,撈出;然后同天麻一起放入砂鍋,放姜片、蔥段;水可以放到盡量多的位置,只要沸時不溢出即可;放料酒,滴幾滴醋;大火燒沸,改文火燉3~4個小時;將熟時放鹽。平肝息風,滋陰清熱,健脾補腎。適用于頭痛、頭昏、身體虛弱的高血壓患者。
1.中風昏迷概況。中風在這里是指腦中風,也就是急性腦血管病,因其發(fā)病大多數(shù)比較急驟,故又稱“腦血管意外”,還常叫作“腦卒中”。凡因腦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腦血液循環(huán)障礙和腦組織機能、結(jié)構(gòu)損害的疾病都可以稱為“中風”。中風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即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缺血性中風占中風病人總數(shù)的60%~70%,主要包括腦血栓形成和腦栓塞,稱為“腦梗死”。出血性中風俗稱“腦溢血”,占中風病人的30%~40%,根據(jù)出血部位的不同又分為腦出血和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不論是缺血性中風還是出血性中風,都會造成不同范圍、不同程度的腦組織損害,因而產(chǎn)生多種多樣的神經(jīng)-精神癥狀,嚴重的就會昏迷,甚至危及生命,危癥過后很多病人留有后遺癥。因此,中風是危害人類健康的大敵。治療這兩種中風,各有其方法,其中安宮牛黃丸就對部分中風有效果。
2.安宮牛黃丸簡介。安宮牛黃丸是藥中 “貴族”,它出自清代溫病學家吳鞠通所著《溫病條辨》一書中,后世醫(yī)家用其拯危救急,屢起沉疴,聲名顯赫,至今二百歲有余,依舊在危急關(guān)頭發(fā)揮療效,屢立奇功。①成分及藥材解析。安宮牛黃丸由牛黃、水牛角濃縮粉、人工麝香、珍珠、朱砂、雄黃、黃連、黃芩、梔子、郁金、冰片組成。方中牛黃味苦而涼,功能清心解毒,息風定驚,豁痰開竅;麝香辛溫,通行十二經(jīng),長于開竅醒神。此兩味相協(xié),體現(xiàn)清心開竅的立方之旨,共為君藥。臣以水牛角清心涼血解毒;黃連、黃芩、梔子清熱瀉火解毒,助牛黃以清心包之熱;冰片、郁金芳香辟穢,通竅開閉,以加強麝香開竅醒神之效。佐以朱砂、珍珠鎮(zhèn)心安神,以除煩躁不安;雄黃助牛黃以豁痰解毒。應用蜂蜜為丸,以和胃調(diào)中,為使藥。用金箔為衣,亦是取其重鎮(zhèn)安神之效。②性狀。本品為黃橙色至紅褐色的大蜜丸或者為包金衣的大蜜丸,除去金衣顯黃橙色至紅褐色;氣芳香濃郁,味微苦。③功能主治。清熱解毒,鎮(zhèn)驚開竅。用于熱病,邪入心包、高熱驚厥、神昏譫語;中風昏迷及腦炎、腦膜炎、中毒性腦病、腦出血、敗血癥見上述證候者。④規(guī)格。每丸重3克。⑤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1次;或遵醫(yī)囑。⑥不良反應。有文獻報道不當使用本品致體溫過低,亦有個別患者引起過敏反應。⑦注意事項。A.本品為熱閉神昏所設(shè),寒閉神昏不得使用。B.本品處方中含麝香,芳香走竄,有損胎氣,孕婦慎用。C.服藥期間飲食宜清淡,忌食辛辣油膩之品,以免助火生痰。D.本品處方中含朱砂、雄黃,不宜過量久服,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E.在治療過程中如出現(xiàn)肢寒畏冷、面色蒼白、冷汗不止、脈微欲絕,由閉證變?yōu)槊撟C時,應立即停藥。F.高熱神昏、中風昏迷等口服本品困難者,當鼻飼給藥。G.孕婦及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使用本品應遵醫(yī)囑。H.過敏體質(zhì)者慎用。I.如正在服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yī)師。J.服用前應除去蠟皮、塑料球殼及玻璃紙;K.本品不可整丸吞服,須搓成黃豆粒大小的藥丸再服。⑧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安宮牛黃丸并非對所有中風昏迷都有效,它正如本文標題所言“對部分中風昏迷有效”。在中醫(yī)理論中,依照表現(xiàn)癥狀不同,中風有不同分類。安宮牛黃丸主要功效為清熱解毒、鎮(zhèn)驚開竅。適應證為痰熱內(nèi)閉癥中風,即表現(xiàn)為高熱、煩躁不安、神昏、痰濁壅盛、舌紅苔黃膩、脈弦滑而數(shù)者。也就是說安宮牛黃丸只對少數(shù)高熱昏迷的陽閉證患者有效,對大多數(shù)的中風陰閉證、中風脫證、中風中經(jīng)絡(luò)、卒中后遺癥則效果不大,這幾類患者使用后反而可能會加重病情。當家人中風時,普通人根本無法辨明,必須由有經(jīng)驗的中醫(yī)師辨證處理。因此,如果發(fā)現(xiàn)家人出現(xiàn)中風的癥狀 (如一側(cè)肢體偏癱、昏迷、頭痛等)時,不要擅自用安宮牛黃丸治療,應及時送醫(yī);若是家中已有安宮牛黃丸,可以帶到醫(yī)院,根據(jù)醫(yī)生的意見服用。
3.開竅藥介紹。從以上對安宮牛黃丸的介紹中我們看到,安宮牛黃丸屬于開竅藥。凡具辛香走竄之性、以開竅醒神為主要作用、用于治療閉證神昏病癥的藥物,就稱為“開竅藥”。本類藥主要用于熱病神昏、中風昏厥、癲癇驚厥,以及七情郁結(jié)、氣血逆亂、蒙閉清竅引起的突然昏迷等病癥。開竅藥是急以治標之藥,不宜久服,以免泄人元氣;而且走竄性強,對于大汗亡陽引起的虛脫及肝陽上亢所致的昏厥,都應慎用。竅閉神昏證多由邪氣壅盛、蒙蔽心竅所致,有熱閉、寒閉之分,故熱閉用涼開藥,寒閉用溫開藥。常用開竅藥物有麝香、冰片、蘇合香、石菖蒲、安息香等。在應用開竅藥時,除對證選藥外,還應根據(jù)不同的病因,配伍用藥。
4.開竅藥制成的中成藥。開竅藥制成的中成藥不多,涼開代表藥除安宮牛黃丸外,還有紫雪丹、清開靈、至寶丹;溫開代表方有蘇合香丸。①紫雪丹。本方用于治療熱病神昏諸證,為臨床較常用的開竅劑。以其色和用命名,言此藥如法制成之后,其色呈紫,狀似霜雪;又言其性大寒,清熱解毒之方,猶如霜雪之性,從而稱之曰“紫雪丹”。由石膏、寒水石、磁石、滑石、犀角、羚羊角、木香、沉香、元參、升麻、甘草、丁香、樸硝、硝石、麝香、朱砂十六味藥物配制而成(各地配制不同,藥味和藥量各有出入)。功效:清熱解毒,鎮(zhèn)痙息風,開竅定驚。主治:溫熱病、熱邪內(nèi)陷心包,癥見高熱煩躁、神昏譫語、抽風驚厥、口渴唇焦、尿赤便閉及小兒熱盛驚厥。②清開靈(顆粒、片、膠囊、注射液)。由膽酸、珍珠母、豬去氧膽酸、梔子、水牛角、板藍根、黃芩苷、金銀花組成。功能:清熱解毒,化痰通絡(luò),醒神開竅。用于熱病神昏、中風偏癱、神志不清,亦可用于急、慢性肝炎,乙型肝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高燒,以及腦血栓形成、腦出血見上述證候者。③至寶丹。由生烏犀(水牛角代)、生玳瑁、琥珀、朱砂、雄黃、牛黃、龍腦、麝香、安息香、金箔、銀箔組成。功能:化濁開竅,清熱解毒。主治:痰熱內(nèi)閉心包證、神昏譫語、身熱煩躁、痰盛氣粗、舌絳苔黃垢膩、脈滑數(shù)。亦治中風、中暑、小兒驚厥屬于痰熱內(nèi)閉者。臨床常用于治療急性腦血管病、腦震蕩、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肝昏迷、冠心病心絞痛、尿毒癥、中暑、癲癇等屬痰熱內(nèi)閉者。④蘇和香丸。由蘇合香、安息香、冰片、水牛角濃縮粉、麝香、檀香、沉香、丁香、香附、木香、乳香(制)、蓽茇、白術(shù)、訶子肉、朱砂組成。功能:芳香開竅,行氣止痛。用于卒中、中暑、痰厥昏迷、心胃氣痛。
5.開竅藥藥膳。開竅藥藥膳不是很多,因為諸多開竅藥本身就不是常用的養(yǎng)生保健藥物,不像黃芪、當歸、茯苓、枸杞子那樣用得普遍。這里僅介紹我們能搜集到的幾款,供有需要的人士參考:①韭姜飲。鮮韭菜100克,鮮姜20克,冰片2克。先將鮮韭菜、鮮姜搗碎,取汁,再將冰片放入藥汁中溶解即可。飲用時可兌涼開水。功效:開竅醒神。適用于中暑神昏、四肢冰冷、出冷汗、惡心者。康復即止。②蘇合香酒。米酒800毫升,蘇合香丸(藥店有售)40克。將蘇合香丸壓碎,放進米酒里,浸泡7天后濾出酒液飲用。每次服用10毫升,連續(xù)服用數(shù)日。功效:溫經(jīng)通脈,散寒通竅。適用于痰蒙心竅、心悸不安、心志不遂。③石菖蒲拌豬心。石菖蒲30克,豬心1個。石菖蒲研成細末;豬心洗凈,切片,入砂鍋中,加水適量煮熟。食用前每次以石菖蒲粉3~6克拌豬心。空腹食用,每天1~2次。功效:開竅寧神,化濕和胃。適用于痰濁蒙蔽心竅、心志不遂、心悸不安、癲癇等。④葛粉羹。葛粉250克,荊芥穗30克,淡豆豉150克。將葛粉做成面條,荊芥穗、淡豆豉水煮六七沸去渣取汁,煮葛粉面條至熟。早晚各食1次。功效:滋養(yǎng)肝腎,息風開竅。適用于肝腎陰虧之中風、言語蹇澀、神志昏憒、半身不遂、中老年人腦動脈硬化等。亦可作預防中風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