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玉青 王蘇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變革正以不可逆轉、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動著人類社會加速向前,高校學生流動黨員也隨之逐年增多,他們分布于各個領域、地區(qū)和行業(yè),這就加大各基層黨組織對黨員的教育和管理的難度,本文從思想引領、實踐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加強學生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的新思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fā)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加強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是目前高校黨建工作的重點,探索學生流動黨員的管理方式,增強流動黨員的歸屬感,為流動黨員找回精神家園已經成為加強黨的建設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對于提升黨員素質,推進黨的的創(chuàng)造力、凝聚力、戰(zhàn)斗力,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
理想信念教育是黨的思想建設的戰(zhàn)略任務,是固本培元、補鈣壯骨的基礎工程,只有理想信念堅定,心中有黨、對黨忠誠才能有牢固思想基礎,高?;鶎狱h組織必須抓緊抓好。
一是抓好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要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因此,黨員個人要緊緊圍繞學習和工作實際,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將全面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努力開創(chuàng)新時代黨員工作的新局面。
抓好深入學習和領會新黨章
《中國共產黨章程》是加強黨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學習的重要內容,也是加強黨員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所有黨員尤其是流動黨員,都要在高校黨委的統(tǒng)一部署下尤其要自覺性地深入學習和把握新修改的黨章,增強黨性觀念和政策觀念,深刻領會黨員教育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重大意義,掌握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分析當今世界發(fā)展潮流和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方向的方法。
抓好理論教育針對性和靈活性相結合。
第一,在教育內容上要有針對性。突出政策法規(guī)教育,同時注重按照流動黨員從事的不同行業(yè)和崗位的特點,按需進行。第二,在教育形式上要有靈活性。要發(fā)揮好單位黨組織的領導作用,充分利用暑期將黨課送到崗位,現代化網絡教育資源和多媒體,舉辦形式多樣的流動黨員學習交流活動。
堅持聯系實際,在實踐過程中探索教育的新思路
實行流人地與流出地黨組織“雙向管理”。
學生流動黨員外出實習后,自由流動較頻繁,哪個單位好流向哪個單位,哪里對自己發(fā)展有利就流向哪里,黨組織很難及時掌握黨員的流動變化情況,這一客觀事實導致了流動黨員教育管理中“流出地管不到、流入地管不了”等問題發(fā)生。因此,就需要黨員流入地和流出地基層黨組織加強溝通和聯系,明確責任,實現動態(tài)管理。在流動黨員人數相對集中的單位和地點可設立黨小組,實行自主管理為主的管理方式。同時,強化單位管理,“誰用工,誰負責”,吸納流動黨員參與企業(yè)黨組織活動??梢钥闯?,加強流動黨員流出地和流入地的溝通,簽訂共同管理協議,來共同承擔對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與服務,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加強流動黨員的信息化管理。
流動黨員管理之“難”,難在黨組織難以有效掌握流動黨員的動態(tài)信息,難以實現黨組織與流動黨員間的信息交流。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新媒體的廣泛應用為流動黨員管理帶來了新的機遇。一是檔案管理信息化,建立黨員信息管理系統(tǒng)。建立全國黨員信息管理系統(tǒng),是基層黨組織管理流動黨員工作規(guī)范化的重要保證。首先,要為學生流動黨員建立動態(tài)信息管理檔案,對流動黨員的姓名、性別、入黨時間、是否轉正、入黨介紹人、家庭地址、聯系方式等基本情況登記建檔,并對每名黨員的流出(入)單位、職務、時間、流向和流動原因逐項登記造冊,確保黨員流動不流失,使他們始終處于黨組織的管理之中。其次,完善黨員證相關配套體系,建立黨員證管理制度,增加黨員證的信息量。建立健全流動黨員信息庫,加強對流動黨員的信息管理,利用相關管理平臺,為流動黨員參加組織生活和對黨員的管理提供便利。二是利用科技手段,搭建教育交流平臺。充分利用現代網絡通訊技術,建立網絡黨校,開辟網上黨建論壇,搭建qq互動平臺,進行網上談心談話、網上咨詢,充分發(fā)揮高校官方微博、微信等新新媒體的優(yōu)勢,縮短溝通交流的時間和空間距離,使流動黨員通過多種方式參與組織生活、學習黨的知識、交流心得體會。
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十九大報告中的這句話,為加強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高校基層黨組織要聚集新時代學生流動黨員出現的新問題,積極探索出更多有利的措施,做到在問題中實踐,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