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碧珍
摘 要:漢語是中國人日常使用的主要用語,被親切地稱為“母語”,語文就是研究漢語的一門學科。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質水平,促使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語文教學的主要途徑在課堂,因此作為一名初中教師,必須向教學要質量,向教學要效率,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目標,切實提高學生對漢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保證學生多方面才能的均衡發(fā)展。在此對培養(yǎng)中學生語文能力的方法進行探究。
關鍵詞:培養(yǎng);中學生;語文能力
初中階段是一個人成長的關鍵時期,它承接了小學階段的基礎教育,面臨著高中階段的提高教育,屬于承上啟下的過渡時期,因此這一階段的教育對學生的發(fā)展來說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對于初中生來說,語文能力就是聽、說、讀、寫的能力,就是他們運用語言進行交流和運用文字進行表達的能力。尤其是在新課程理念不斷成為廣大初中語文教師的教學指導思想,素質教育成為初中語文教師的普遍追求,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已經(jīng)成為廣大語文教師的根本目標,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水平也已經(jīng)成為廣大教師的一致共識。因為初中語文具有極強的應用性和人文性,所以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是廣大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培養(yǎng)學生聽說能力的策略
聽覺是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獲得知識的最主要的兩種途徑之一,同時在人獲得知識的所有途徑之中,聽覺占據(jù)的比例達到了百分之二十,可見聽覺在人的學習當中的重要性。教師在中學語文學科教學中應當充分培養(yǎng)學生聽講、聽說的能力,進而保證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高度提升。一方面,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前三分鐘的時間組織一些主題性的小活動,比如讓學生在課前通過查閱資料掌握一些文學小故事、成語小故事,然后讓學生在課前三分鐘在班上進行講解。學生之間的講解,要比教師對學生進行講解效果更好。這樣學生一聽一說,說的學生要提前準備,要進行深入的探究,聽的學生因為是同學之間的交流,所以互動頻繁,還會互相之間進行提問,使得課堂氛圍靈動和諧起來,學生的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課堂辯論的形式開展教學,提高學生聽說能力。比如在《皇帝的新裝》一文教學中,教師就組織學生進行課文內容的延伸,探討皇帝回到皇宮之后會不會殺掉兩個騙子。學生分為了兩個陣營,一邊支持殺掉騙子,一邊不支持殺掉,兩方開始激烈辯論,并認真聽對方發(fā)表的觀點,從中尋找漏洞,再進而出擊進行反駁。這種形式的聽說訓練更加培養(yǎng)了學生聽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和說的嚴密完整,還激發(fā)了學生思維的活躍運轉,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人性的善與惡、美與丑,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水平。
二、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
閱讀是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重要方式,是學生獲得更多的間接知識,深入了解世界與人生,獲得更多生活感悟的重要途徑,閱讀同時也是學生“讀”這一能力有效發(fā)展的重要保障,是學生提升人文素養(yǎng)的有效渠道。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一方面要在課內教學中對學生進行閱讀技巧的指導,比如運用圈點批注的方法,形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比如讓學生對相同的課文進行不同的解讀,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等。另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廣泛進行課外閱讀,比如學習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組織學生閱讀《朝花夕拾》,學習了《狼》就組織學生閱讀《聊齋志異》,學習了《皇帝的新裝》就組織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等,讓學生開闊了視野,對文學大家所處的時代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對文學家的思想發(fā)展歷程有了深刻的感悟,讓學生的心靈得以凈化,思想得以提升。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在讀書時將自己的感悟或者心得及時記錄下來,形成讀書筆記、讀書心得,之后在班級中開展讀書交流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交流溝通的平臺,實現(xiàn)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深入感知世界,獲得思維火花的碰撞,實現(xiàn)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三、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策略
聽、說、讀、寫四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單一形式的活動是不可能開展的,都會或多或少地融入其他方面的活動。例如組織學生進行聽說訓練,學生需要查閱資料,就訓練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在閱讀中進行讀書筆記、讀書心得的書寫,又訓練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學生在寫作之前先對自己的寫作思路進行闡述,和同學進行研討,又訓練了學生聽說的能力。因此教師一方面在聽、說、讀的過程中有意識地融入寫作訓練內容,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一方面還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寫日記、周記的形式進行寫作的日常訓練,不僅能夠讓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還能起到讓學生練筆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學生對生活有更加深入的感悟,提高學生的思維、感受能力。另外,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仿寫、改寫、續(xù)寫、擴寫等,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訓練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更能夠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學科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深入研究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認真鉆研教材,認真鉆研教法,不斷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熱情,開展靈活多樣的語文教學,創(chuàng)設和諧的課堂氛圍,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不斷發(fā)展,實現(xiàn)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大幅度提高。
參考文獻:
[1]高慶濤.中學生語文能力培養(yǎng)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31).
[2]何敏.培養(yǎng)高效學習能力,鑄造高效語文課堂:淺談中學生語文能力培養(yǎng)研究[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4(4):21.
?誗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