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潔
我們不必要擔心2018年文學類文本是考小說還是考散文,因為無論考哪一文學樣式,都會面臨能不能快速準確讀懂敘事性和描寫性語言的問題。我們也不必要擔心2018年實用類文本是考傳記、新聞還是考科普、報告,因為無論考哪一文章樣式,都會面臨能不能快速準確讀懂說明性和議論性語言的問題。從讀懂不同表達方式的文本入手去備考,這也是整合的思維。而在具體應對某一種文學樣式的時候,我們卻又需要化整為零的思維方式。
一、整零————意在將學習對象具體化明細化甚而問題化,便于深刻的接觸與感悟
學習總是離不開學習者對學習對象的深刻接觸和感悟。惟其如此,學習才能發(fā)生。明確學習對象,是提高學習有效性的前提。據(jù)此,我們面對頗具綜合色彩的語文現(xiàn)象,要學會具體化。如有這樣的一個問題:怎樣提升我們對敘事性文本中人物形象的鑒賞能力?這個問題所包含的子問題就比較多。臨考時,我們最好對照自己熟悉的篇目(或者是教材中的某一篇目,或者是高考真題中的某一閱讀試題,或者是自己選中的質(zhì)量高的模擬試題閱讀),將問題具體化,自我檢測自己在各個方面的能力表現(xiàn),以做到“成竹在胸”。假如我是考生,我就假借魯迅《祝福》。因為這篇小說的例子功能相當強大,幾乎具有所有高考敘述性作品真題涉及的“知識點”:①分析人物性格,諸如祥林嫂、“我”;②分析刻畫人物的方法,其中各種描寫類型都能從《祝?!分姓业降湫蛯嵗?;③分析次要人物之于作品的作用,《祝?!分凶疃啵拔摇?、衛(wèi)老婆子、柳媽等哪一個都很典型;④分析某一局部片段之于全篇的作用,該文有倒敘、插敘,有次要人物之間的對話等;⑤分析典型環(huán)境,其中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也都十分典型;⑥分析形象的典型意義或主旨挖掘,《祝?!返碾y度頗具挑戰(zhàn)性……不同的目的,還可以有另外的具體化。下面就是對《祝福》另一角度的問題化。
1.“舊歷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村鎮(zhèn)上不必說,就在天空中也顯出將到新年的氣象來?!蔽闹羞@“新年的氣象”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從第一段、第二段各舉一例回答)
2.“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長一輩,應該稱之曰‘四叔,是一個講理學的老監(jiān)生?!蹦闳绾卫斫馕闹小八坪酢币辉~的含義?
3.“我明天決計要走了”,作者為什么這樣說?這樣反復說有什么好處?
4.“她那沒有精采的眼睛忽然發(fā)光了”,祥林嫂感動了。他的態(tài)度與心理發(fā)生了變化。造成這一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5.結合原文,回答下面的問題:文中對“四叔”、本家和朋友“都有什么大改變”的反復交代,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6.“我乘她不再緊接的問,邁開步便走,勿勿的逃回四叔的家中,心里很覺得不安逸?!闭垎枴拔摇薄昂苡X得不安逸”的原因是什么?
7.“‘說不清是一句極有用的話?!薄皹O有用”在文中具體指什么?請概括作答。
8.作者描寫“短工”的為人冷漠可謂淋漓盡致,請結合文中相關細節(jié)加以說明。
9.作者賦予了“祝?!痹鯓拥暮x?請根據(jù)文意加以闡釋。
10.請賞析“然而在現(xiàn)世,則無聊生者不生,即使厭見者不見,為人為己,也還都不錯。”這句話。
11.“不過偶然之間,還似乎有些負疚”,文中哪些詞語與之相呼應? 這種寫法有什么作用?
12、從下列題目中任選一個,寫一篇300字左右的賞析短文。
(1) “祥林嫂”的畫像
——談談《祝?!返男は衩鑼?/p>
(2)以形寫神
——試析《祝?!返纳駪B(tài)描寫
……
假如這些問題,我們都能回答,2018年高考無論是考小說還是散文,我們都有應對的資本和自信。
二、整零——換一種思維,可能會收到“四兩撥千斤”的備考奇跡
面對實用類文本備考,教師和考生都在糾結:2018年高考是考新聞、傳記還是科普、報告?言外之意,是要知道考哪種樣式,就選擇哪種樣式的文本模擬訓練。其實,無論考什么,都是考說明性的文字或議論性的文字怎么閱讀的問題。
而且可以肯定是高考實用類文本是以非連續(xù)文的形式呈現(xiàn)的。這樣,我們本著分的原則,堅持兩個方面的訓練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強化照應的感知,二是加大壓縮語段的訓練。這里請看2017年全國課標卷Ⅰ第9題(根據(jù)上述材料,概括說明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開播初期與美國國家地理頻道在直播運營模式方面的不同)涉及的兩個語段。材料三中的“(央視紀錄頻道目前正積極推進)制播分離模式”和材料四中的“有線電視系統(tǒng)是在地方政府的批準下由有線電視系統(tǒng)運營商投資建立的……則承擔把電視信號傳送到千家萬戶的電視機上的技術性播出任務”構成虛實照樣的關系。這種照應關系,是答題的瓶頸。
照應的把握,不僅在非連續(xù)文本中很重要,而且在文學作品賞析中一樣重要。這里以文學作品為例,助你臨考一臂之力。如在照應方面頗具訓練價值的有魯迅《拿來主義》、翦伯贊《內(nèi)蒙訪古》、吳伯蕭《獵戶》等,也有《孔雀東南飛》《竇娥冤》《林黛玉進賈府》等。這里以《孔雀東南飛》為例,以啟迪你的思維。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談箜篌,十六誦詩書?!边@是劉蘭芝對丈夫的真情自訴。它使用排比兼互文的修辭方法,講述自己自幼在娘家接受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標準的素質(zhì)教育,既表現(xiàn)出對自身素質(zhì)的自信,又流露出遭遇人生苦楚的不甘。對此,焦仲卿沒有任何異議,因為多年的夫妻生活,給他的感受是“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而且焦仲卿還把這話直接訴諸母前,致使自己遭遇母親的鄙視而在所不辭。
與“十三能織素”句組照應的句子還有劉蘭芝與婆婆的辭別——“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里,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這話與“十三能織素”句組所表信息相左,必有真有假,而真真假假中傳達出人物微妙的關系。劉蘭芝本來是知書達理的,但是婆婆卻說“此婦無禮節(jié)”,而知書達理的劉蘭芝只能順遂婆婆的旨意,檢討自身,不是在自己的丈夫面前,也就不能再自信于良好教育和素養(yǎng)了,否則,就是忤逆之子,非孝順之徒。
“十三教汝織,十四能裁衣,十五談箜篌,十六知禮儀”,這是母親見不請自歸的女兒時所言,是驚慌、失敗與困惑心態(tài)的呈現(xiàn)。曾經(jīng)對你施以良好的教育,就是希望你能婚后生活得幸福,為何具有良好素養(yǎng)的你還要遭遇這樣的待遇?而女兒回應道“兒實無罪過”,進一步強調(diào)女兒走到這一境地,完全不是個人的素養(yǎng)出了問題,一種被欺騙被愚弄的悲傷旋風迅速襲遍全身。
與“十三能織素”句組照應的句子,不能不提“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執(zhí)綾羅。朝成繡夾裙,晚成單羅衫”。這組句子,運用互文手法,真實表現(xiàn)了劉蘭芝“裁衣”的精湛技藝和嫻熟技能,讓“十四學裁衣”和“十四能裁衣”得到最有力的回應和支撐。
詩歌緊緊圍繞“十三能織素”句組做文章,揭示社會生活中的無常——遭遇悲慘處境者,若是因為自身素養(yǎng),那引發(fā)出來的思考是一種情形;而個人素質(zhì)全面者,若也遭遇悲苦命運,那引發(fā)出來的思考是另一種風味。有人解釋為命運,女人是菜籽命,命中充滿無常與變數(shù);有人解釋為文化,傳宗接代是硬道理,女人的感受可以忽略不計;有人解釋為人性的卑劣,自私、狹隘與陰暗等導致人強烈的控制欲,一切按照自己的意愿才善罷甘休,至于結果如何那另當別論……因為類似的悲劇似乎沒有真正停止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