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 璐
(河南大學體育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0)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發(fā)展,并于2010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總量的上升是一件鼓舞人心的事情,但是支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產業(yè)結構還不夠合理,需要國家采取宏觀調控手段積極調整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市場資源配置,適應經濟新常態(tài)。體育產業(yè)在我國呈現起步晚、發(fā)展慢、結構不合理的現狀,但是近年來隨著國民健身意識的提升,圍繞“健康、健身、娛樂”為主題的國民體育參與度定會大大提升,體育產業(yè)也必然會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2014年國務院發(fā)布《關于加快發(fā)展體育產業(yè)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肯定了體育產業(yè)的自身價值,以及在經濟發(fā)展中的重要地位,此外還對體育產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宏觀指導,對一些具體行業(yè)做出了明確的要求。體育場館作為體育鍛煉、比賽、其他大型活動舉辦的重要場所,其自身功能不可否認,但是面臨是公益還是商業(yè),體育場館經營模式是否要發(fā)生質的改變,這些問題非常值得研究。顯性來講,公益有益于鍛煉者,商業(yè)有益于自身經營,減輕財政壓力。但隱性的是健身意識的提升可以促使國民增強體育鍛煉,從而提升身體素質,或許還會更有生產力與創(chuàng)造力。因此,體育場館設施是否要對社會更大強度的開放、哪些體育場館開放,對哪些群體進行開放都是我們面臨的問題。
我國體育場館設施多為政府或企事業(yè)單位投資修建,很少有個人修建體育場館,這與其投資大、收益慢的特征緊密相連。一般常見的體育場館主要集中在縣區(qū)、學校和少量企業(yè)。由于學校要發(fā)揮教育功能,加之學校層次多,數量大,所以學校體育場館是最多的一種事業(yè)單位。為了居民考慮,但又要基于經濟發(fā)展狀況,政府對各級行政區(qū)劃都或多或少有體育場館設施投入,場館設施建設主要在縣級及以上行政區(qū)域進行,廣大的農村地區(qū)是經濟發(fā)展弱勢地區(qū),本地政府很難有大量資金注入到體育場館設施建設,好一點的地區(qū)有簡單的體育場地,差一點的地區(qū)根本就沒有任何體育場地,更別說體育場館了。以我國高校體育場館為例,2005年第5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顯示,我國高校體育場館總數為28 741個,比第4次全國場地普查凈增15 979個,增加了125.21%,這些高校體育場館有的僅用于高校體育教學及體育活動,有的部分或全部面向社會免費開放,有的以“金錢當道”和“時間把關”而有償開放,呈現出多樣化管理運行現狀。此次普查顯示我國高校體育場館大量增加,但是場館主要是以體育教學與訓練為主,有的高校甚至對學生也是收費的,在課外體育活動中想要使用體育場館是要額外收費的,這一措施極大地限制了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學生本來就沒收入,額外的收入增加了學生的負擔,限制了學生運動技能的發(fā)展、阻礙了體質的提升、加速了體育鍛煉意識的淡化。不利于學校體育教育的開展。許多國有企業(yè)基于自身經濟實力雄厚,自己修建體育場館供員工使用,有更甚者為領導所用,拒絕向社會開放,即便是盈利開放也不會,僅供自銷。由于單位職工人員少、空閑時間少、健身意識薄弱,因而很少有人進行體育鍛煉,導致體育場館長時間處于閑置狀態(tài),外邊的人想用但是卻用不了,失去了體育場館更多的價值。
大多數體育場館存在經營管理問題,從經營理念到具體的實施,整個過程的不同環(huán)節(jié)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有的場館持一種無所謂的態(tài)度,人多更好,少了也沒啥關系,反正是國家的,這就使得場館的使用率降低。有的體育場館只會使用,不去維護,導致場館使用壽命縮短。
(1)體育場館數量不少,但是人均場館數量與人均使用率少。(2)體育場館多集中于經濟發(fā)達地區(qū),貧困地區(qū)很少甚至沒有體育場館。(3)體育場館多以盈利或自用為主,基本不對外免費開放。(4)體育場館經營不善居多,缺乏健全的運營機制。(5)體育場館設施利用率低下,作用不能完全發(fā)揮。(6)學校體育場館向廣大學生開放的程度太低,不能滿足學生的運動需求。從以上我國體育場館設施呈現出的特點可以看出,我國場館設施存在大量問題,有場館設施資源缺乏、場館設施經營管理不善、學校場館設施不能滿足學校教育等。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第三產業(yè)迅速突起,國人健身意識與健身需求劇增,然而與體育場館設施相關的各種問題都在不同程度的制約國人健身需求與健身行為的增長,從而阻礙了“增強體質”這一實用口號。
基于以上情況,國務院認識到體育場館設施對推動經濟增長、增強人民體質的重要意義,特意在《意見》中強調了關于體育場館設施開放利用這一問題。(1)《意見》中明確提出了推動場館設施開放利用。并在這一主題下首先提及了各級各類公共體育設施應積極向社會免費或低價開放;加快推進企事業(yè)單位等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主要是學校以外的體育場館設施面向社會成員開放,側重點在全體社會成員。(2)加快推進學校體育場館課余時間要向學生開放,并采取有力措施加強安全保障,加快推動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將開放情況定期向社會公開。這一層中重點說明的是學校體育場館在課余時間向學生大力開放,目的是保證學生的活動時間,為增強學生體質而服務。還有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并將開放信息告知。(3)提高農民體育健身工程設施使用率。農民是中國最大的人口,是推動社會進步不可或缺的主體力量,意識到農民的主體地位是社會進步的表現,加大對農民體育場館設施的關注度是保證農民有健身場館設施的重要前提,這一關注應盡早落實。
《意見》中關于體育場館設施內容的提出是依據目前我國體育場館設施的具體情況,考慮到場館設施自身經營管理過程中的各種問題,結合廣大人民對健身與健康的訴求?!兑庖姟返念C布有其自身的時代性和可行性,對解決當前我國體育場館設施問題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對我國體育產業(yè)的發(fā)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與相關人員交談和自我對這一領域的理解,加之參考《意見》,筆者進行了一些思考,思考的重點主要集中在我國體育場館設施存在的問題及怎樣改進層面。存在的問題主要以場館地區(qū)分布不均、場館現行運行及管理體制不健全、場館資源不能發(fā)揮最大社會效益等。場館的數量分布呈現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多于貧困地區(qū)、東部地區(qū)多于西部地區(qū)、城市多于農村的現象,這一分布規(guī)律是基于經濟發(fā)展程度而形成的,政府對這一層面的干預較少,那么基于這些特征,是否要在廣大貧困地區(qū)建立基礎的體育場館設施,由誰來建設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目前場館主要以事業(yè)單位的形式存在,政府干預較多,現行的場館運行及管理不健全,缺乏市場活力,自主經營力度差。經營模式一成不變,全國基本統(tǒng)一格調,并沒有從本地區(qū)實際情況出發(fā)。場館的對外開放也依賴于行政的干預,并沒有完全與市場接軌。
從《意見》用詞中可以看到,政府有推動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向公眾開放的意愿,并從宏觀上給予了體育場館設施以指導,這一措施在當下是很有必要的?!兑庖姟返念C布對現在體育場館設施面臨問題的解決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在解決一系列問題時也顯現出了針對性?!兑庖姟返念C布有其重大的實踐意義,這些都有利于推動我國體育場館設施的發(fā)展及體質的完善。(1)《意見》的提出具有戰(zhàn)略性意義?!兑庖姟返念C布預示著政府重視對體育場館設施的建設,從側面反映出體育場館的重要性,體育場館設施的優(yōu)化建設對經濟增長,對國民體質的提升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2)《意見》不僅肯定了現有的成就,也對當下體育場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相應的指導,以文件的形式對各級各類公共體育設施、企事業(yè)單位、學校、社會體育場館的運行與管理進行了宏觀的指導。有助于強化體育場館設施自身地位、作用的定位。(3)《意見》中的這一指導為體育場館設施指明了發(fā)展方向,同時也為各級部門留有大量的自主空間,鼓勵創(chuàng)新體育場館設施經營與管理體制,有助于各級部門結合自身情況充分發(fā)揮自身本領,為構建完善的體育場館設施運行與管理體制而積極行動。(4)《意見》的出臺促使體育場館設施的優(yōu)化,有助于體育場館設施的理論建構,有助于填補體育場館設施建設理論的空白。此外,還可以完善體育產業(yè)結構,有助于體育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