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晉
(山西大同大學,山西 大同 037009)
隨著我國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人們對體育有了新的認識,體育也被賦予榮譽和冠軍等目的,但是卻忽視了體育自身的價值和追求。我國體育教學中,生命認識的缺乏是教學中的重要問題。因此,在體育訓練過程中,應堅持生命為本的教育理念,樹立學生的生命意識,明確生命教育的目標,優(yōu)化體育訓練。在體育訓練過程中,堅持生命為本的教育思想,準確把握體育教育的內涵,達到體育教育人的作用,推進我國體育教學的改革。
生命教育主要是通過教育讓學習者更加深刻地認識生命和珍愛生命,了解和探索生命的意義,實現生命的價值。在教育過程中,借助有目的、有計劃的生命認識熏陶,實現生命的升華,展現生命價值過程。生命教育是教育的一種形態(tài),在教育過程中,感受生命的可貴,表現出對生命的積極性,形成對生命的認識,產生非常強烈的震撼。體育教育的目標是人,促進人的發(fā)展,提高人的生存能力,提升人的價值和意義。因此,體育訓練應從本真意識出發(fā),遵循生命個體的本性,明確體育訓練的價值和追求。
在體育訓練過程中,加強學生本真意識的培養(yǎng),能夠有效提高體育訓練的有效性。在矛盾意向的理論中,如果人們的行為出現勉強或者過度的扭曲反思,能夠使得人們處于自我封閉的惡性循環(huán)中,如果將個人從中解脫,需要進行非反思的矛盾意向。本真意識對體育訓練有其特殊的功能和作用。(1)具有穩(wěn)定情緒的功能。在我國老子的教育思想中,講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其中的“自然”主要是指宇宙萬物整體的特征,是指其本來的樣子,難以受到外力的影響。在教育過程中,自然主要是按照教育規(guī)律做事,根據這樣的教育思想,加強學生本真意識的培養(yǎng),在輕松自然的環(huán)境中,激發(fā)學生的自身潛能,展現出精湛的技能。(2)起到凈化心靈的功能。在本真一詞的理解上,講解恢復到本真的狀態(tài),使人超出厲害和世俗,擺脫掉人和外物的羈絆。在教育過程中,需要注重心靈的教育,加強心靈的凈化,是進行人員教育的基礎。在本真意識的培養(yǎng)中,應培養(yǎng)學生的本真意識,獲得精神上的解放和超越,進一步提高體育訓練的有效性。(3)有效激發(fā)潛能。加強學生本真意識的培養(yǎng),實現學生精神上的轉變和質變,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潛能,使得體育訓練更加有效。學生具備了本真意識,有效緩解體育訓練中的壓力。例如,在競走、長短跑和跨欄等各項體育項目中,學生受到本真意識的控制,形成一種恒常性的心理結構,采取自然的心態(tài)進行體育訓練活動,發(fā)揮了學生的潛能,獲取了非常理想的訓練效果。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fā)展觀的核心內容,也是體育教育思想的追求。在體育訓練過程中,應重視為人服務的思想,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發(fā)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在體育訓練過程中,應做到尊重學生,正視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意識。教師應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和氛圍,營造出和諧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關注、感悟生命,體會生命的含義和價值。目前的體育訓練中,借助規(guī)范性的動作增強學生的體制,但是缺乏人文性和社會性的結合。在體育訓練的內容中,忽視了學生興趣和愛好,過于重視競技運動的教學。在教學方式的選擇中,忽視了學生之間的差異,沒有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體育訓練課堂氛圍比較單調,不利于學生的朝氣和靈性,缺乏人文性的關懷。
在學校體育訓練過程中,體育的工具性特點不利于學生對生命的認識,產生了生命的異化認識,和學校的教育目標偏離。學校體育訓練過程中,應遵循生命發(fā)展的規(guī)律,使得學生充滿生命力。體育的工具性使得體育訓練偏離了本真意識,對生命的認識產生異化。
在學校體育訓練過程中,生命觀念的缺失,使得體育訓練過于注重技能和知識的教育。從本質上來說,生命意識的缺失是對生命意義缺少關注,導致體育訓練對生命的忽視。體育作為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使得體育訓練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學校體育訓練的認識中,存在重視理論和技能的教育,忽視本真意識的培養(yǎng),使得體育訓練中體育精神教育出現邊緣化。
在體育訓練過程中,本真意識的培養(yǎng)應求真務實,培養(yǎng)學生的崇尚人格。因此,在體育訓練過程中,應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教師不能夠只注重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傳授,需要將課堂還給學生,在學生的學習和互動中尋找和發(fā)現問題,借助問題的解決學習和掌握新知識、新技能。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策劃和執(zhí)行人員,對整個課堂教學具有調控作用。同時,教師應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考慮學生課堂的主體作用。例如,在跳繩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應將跳繩設計交給學生,針對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做好課堂教學的設計,引導學生開展體育訓練活動。學生經過思考和交流,能夠想到多樣化的跳繩方式,提高體育訓練的成效。因此,在體育訓練過程中,應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采取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體會體育訓練中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的本真意識。
在體育訓練過程中,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基礎,有著不同的學習興趣和愛好。因此,在體育訓練過程中,加強學生本真意識的培養(yǎng),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措施。在學生本真意識的培養(yǎng)中,采取有效的課堂教學方式,獲得最大的教育效果。體育訓練過程中,應結合學生興趣愛好,貫穿教育教學的每個階段。在本真意識的體育訓練中,應將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作為基礎,關注學生訓練的內容。因此,在備課過程中,做好訓練內容的選擇,注重教學內容的多樣化,滿足學生的心理和學習需求。教師應根據訓練內容和學習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方式,保證體育訓練的效果,加強學生本真意識的培養(yǎng)。另外,注重學生觀念的培養(yǎng),增強學生的生命意識。在本真意識的體育訓練中,需要注重體育訓練觀念的轉變,關注體育訓練的數量和質量,實現學生對生命價值的追求。生命教育中,需要樹立新的教育觀念,體育教學中缺少專業(yè)性的教育人員,在面對新的問題時,如果采取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將會失去發(fā)展的機會。智慧型教師應尊重生命,關注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在實際的體育訓練中,應針對性地面對學生的發(fā)展任務,堅持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
學校體育教學過程中,應注重課堂教學的觀念,體現學生的獨立、個性,注重學生觀念的發(fā)展。學生本真意識的培養(yǎng)中,體育訓練需要考慮學生的不同層次,滿足學生的個性需求,體育訓練的目標應具有開放性。在體育訓練內容的選擇是,應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更加突出體育訓練的性質,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個人體驗,注重學生知識、能力和情感的構建,使得課堂教學的方式、過程及評價具有開放性。本真意識培養(yǎng)的開放性體育課堂中,應是自由的課堂,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活躍學生的思維,注重學生的自主活動。在體育訓練過程中,加強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自主質疑,鼓勵學生打破傳統(tǒng)思想,表達出自己看法和見解。開放性的課堂應注重課堂實踐,注重體育課堂的精講多練。例如,球類運動的教學中,技能的學習和掌握需要進行大量的練習,通過反復地練習加快學生技能掌握。掌握運動的技能是能夠靈活地運用,如果僅僅是進行程序化的講解和示范,難以實現體育訓練的目標,不利于學生本真意識的培養(yǎng)。在體育訓練過程中,采取開放新教學,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達到本真意識的培養(yǎng)。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在課堂中的錯誤能夠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體現教師的教學水平。在一堂優(yōu)秀的課堂教學中,有了多種類型的錯誤,使得課堂教學更加精彩,體育訓練才能夠更加真實。因此,作為體育教師不僅僅需要做好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優(yōu)化,同時還需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錯誤,實現學生思維的擴展。例如,在前翻滾的技能教學中,部分學生借助助跑支撐前翻滾的動作完成前翻滾,這是一種與眾不同的方式。經過了解發(fā)現,學生是從電視雜技中學習的,這樣的方式使得學生能夠更快掌握。借助這樣的課堂教學方式,使得課堂氛圍更加活躍,調動學生的思維活動,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在體育訓練過程中,借助學生的錯誤設置課堂教學情境,給予學生充足的空間和時間,營造學生積極性參與的氛圍,借助學生的動作和表情,采取針對性的指導措施。在體育訓練過程中,借助教學情境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體驗體育活動的參與,注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加強學生本真意識的培養(yǎng)。
體育作為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學科,隨著人們對體育認識的深入,更加重視體育訓練活動。本真意識在體育訓練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在體育訓練過程中,應重視本真意識的培養(yǎng)。以培養(yǎng)學生本真意識的體育課程中,應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和探究,加強學生良好人格和智慧的培養(yǎng)。在體育訓練過程中,學生本真意識的培養(yǎng)應注重自然,需要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實現本真意識教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