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英啟
摘要:音樂教育——不是培養(yǎng)音樂家,首先是培養(yǎng)人,在這大目標的前提下,由此決定其性質(zhì)是音樂藝術普及教育,而非專業(yè)的音樂教育。那么普通高中就必須開展強化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最終達到培養(yǎng)審美能力,發(fā)展高尚情操,提高人的素質(zhì)。
關鍵詞:音樂課堂;音樂欣賞課
中圖分類號:G623.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18-0219-01
"音樂教育――不是培養(yǎng)音樂家,首先是培養(yǎng)人"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名言。高中音樂教學其目的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促進全體學生多方面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而不是培養(yǎng)音樂家。在這大目標的前提下,由此決定其性質(zhì)是音樂藝術普及教育,而非專業(yè)的音樂教育。那么普通高中就必須開展強化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最終達到培養(yǎng)審美能力,發(fā)展高尚情操,提高人的素質(zhì)。
1.初步感知階段要營造氛圍,激發(fā)學習興趣
這一階段以"官能欣賞為主",它是音樂欣賞的初級過程。讓學生在經(jīng)過引導的情感中能體會作品的意境,就更易產(chǎn)生情景感應效果。俗語說:"觸景生情"。說明了氛圍對人的情感的重要,營造什么樣的氛圍,要根據(jù)學生心理特點和教學內(nèi)容需要決定。設想教師能以富有感染力的語調(diào)講解,客觀上就起到了營造氛圍的作用,使學生在"音樂心理"中去感受作品。
同時教師還要有意識地營造探究過程中的興趣情景、問題情景,以景激趣,以情啟思。例如在講授欣賞課柴科夫斯基的《天鵝湖》選曲時,為了使學生在欣賞中感受速度、力度、音色等在音樂表現(xiàn)中的作用,我鼓勵學生模仿天鵝的行走、跑步和翩翩起舞的姿態(tài),仿效惡魔詭秘、奸詐和不懷好意的神情,并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詮釋《天鵝湖》的音樂特質(zhì)以及所包含的豐富意境。在這種邊聽邊唱邊舞的活動中,積極的情感體驗和主動的參與意識,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自然地沉浸其中,陶醉于心。
2.掌握正確方法是上好音樂欣賞課的基礎
音樂欣賞的方法有知覺欣賞、情感欣賞、理智欣賞三方面。聽音樂只求悅耳,是知覺欣賞;聽過之后能喚起喜怒哀樂,是情感欣賞;至于探求樂曲的結構主題的發(fā)展變化及技巧的運用,是理智欣賞。欣賞音樂的關鍵是傾聽,如何培養(yǎng)學生傾聽的興趣,并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是上好音樂欣賞課的前提條件。我在課堂中主要運用以下方法:
2.1介紹相關故事法。讓學生在參與的情況下進行傾聽,是訓練具有音樂耳朵的一條有效途徑。我在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向?qū)W生介紹作曲家及作品的故事,如在傾聽舒伯特的《搖籃曲》、華彥均的《二泉映月》的相關故事后,學生一下子就有了想聽這首曲子的欲望,這時再讓學生聽這首曲子,他們就會聚精會神。
2.2談天說地聊天法。初中生的知識面比小學生寬了很多,對很多事情也有自己的認識。這時的他們渴望了解現(xiàn)在無法感受到的東西,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在講《非洲靈感》時,學生對鼓樂的興趣不大,我就給他們講我看第二十四屆哈夏音樂會時的大型鼓樂《鼓舞龍江》。學生聽了我的介紹,都很希望看到這個節(jié)目,我就播放自己錄制的《鼓舞龍江》。學生再聽非洲的鼓樂就顯示了濃厚的興趣,頗有些迫不急待,整堂課的效果非常好。
2.3暢所欲言討論法。在音樂欣賞課中,音樂是第一位的,學生是主體,教師則是為這兩者服務和聯(lián)系而存在的。因此,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對音樂的反應,尊重他們的想法,不忽視他們一點一滴的音樂感受,充分展示他們的個性。初中時期,正處于自我意識急劇發(fā)展的重要時期,他們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漫談音樂感受時,希望得到老師的注意。例如,我在給學生聽《那不勒斯舞曲》時,有學生說后面那段越來越快,感覺像跑馬,我積極引導,并給出評價。在我做出評價時,學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因為他們在關心自己的想法是否得到了老師的肯定。教師要善于抓住小細節(jié),控制課堂氣氛,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吸引學生對音樂的注意力。
2.4增強好奇對比法?,F(xiàn)在的一些中學生對流行歌曲如數(shù)家珍,對民族音樂和古典音樂知道的少之又少。怎樣讓他們對教師介紹的音樂作品感興趣呢?在上中國民歌這一課時,我先播放了三首重新改編過的中國民歌,刀狼的《康定情歌》、《十送紅軍》和《懷念戰(zhàn)友》,這些民歌由通俗歌手表現(xiàn)出來別有一番風味,學生特別喜歡。然后,我再把沒有被改編過的原唱播放出來,讓學生對比,在引起學生興趣的基礎上介紹中國民歌的知識,可以更好地達到學生主動學習和了解音樂的目的。
3.培養(yǎng)個性階段要循序漸進因人施教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個性的健康發(fā)展,是我們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所要思考的問題之一。過去的音樂欣賞活動,語言幾乎成了表達、交流音樂感受的唯一工具。這種欣賞教學方式,僅能滿足一部分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的需要,卻往往讓另一部分更善于運用其他表達方式的學生明顯地處于"技不如人"的窘境。久而久之,一部分學生將對參與音樂體驗的表達活動缺少興趣,喪失信心。在音樂欣賞活動設計中,應注意為學生提供各種表達途徑,如:表演、繪畫、歌唱、朗誦、編講故事等方式,這其中也包括語文表達。并引導學生在這些活動中發(fā)現(xiàn)自己和他人的長處,鼓勵他們?nèi)∪酥L、補己之短。
有位教育學家說:"學生永遠是新的,如果教師停滯不前,必會遭到歷史的淘汰。"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日益深化和發(fā)展,學生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他們不僅需要專業(yè)技能強,而且更要有能力靈活地駕馭課堂。所以,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必須與時俱進,及時研究、發(fā)現(xiàn)、探索、創(chuàng)新出一些新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