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青
中圖分類號:G623.3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18-0070-01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基本上是教師講給學生聽,學生只一味地埋頭記筆記而忘了思考。但是,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tǒng)一,實質上是教師和學生的一種交往。教師作為促進者角色,可以把教學變成一種對話,一種溝通,一種合作、共建,變成以教促學,互教互學。教師作為促進者不僅傳授知識,更是與學生一起分享對課堂的理解。教師作為促進者,可以教育學生在著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注意收集材料,教會學生觀察、測量、記錄、統(tǒng)計,指導學生得出結論。通過這樣的教學引導學生參與探索、思考,使學生通過一系列問題的解決,學習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思維能力。
1.小學英語教師作為學習促進者角色存在的問題
1.1教師在促進學生學習過程中流于形式。
新課程提倡以學生為中心,一切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重。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和參與者。這一角色轉換的任務較為艱巨,難度較大,不少教師是欠成功的。有些教師深受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主,教師高于學生的觀念影響,無法接受新的教學觀和師生觀,在促進學生學習過程中流于形式,這是小學英語教師在向促進者角色轉變中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他們明了社會對教師的角色期望,但環(huán)境的變化幅度和角色轉換的難度較大,未能很快適應,仍然沿襲原來教師主導模式不能完全認同并遵循教師促進者角色規(guī)范,行為情緒化,隨意而不拘小節(jié),業(yè)務不主動,遇事無主見等,在促進學生學習過程中走走形式,并沒有真正將促進者角色的作用發(fā)揮出來。
1.2教師在促進學生學習過程中未能因材施教。
小學階段是兒童可塑性最強的時期,要想使小學生在小學階段奠定好學習英語的基礎,應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遵循小學英語教學原則,在課堂教學中,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以濃厚的興趣,參與豐富多彩的英語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在活動中培養(yǎng)能力。但是作為學習促進者角色的教師經常沒有根據(jù)學生的個體情況進行因材施教。在日常的小學英語教學中出現(xiàn)沒有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將無法展現(xiàn)良好教學效果,對于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如果再教簡單的英語知識則會使這類學生的水平無法發(fā)揮出來,對于英語水平較低的學生如果教一些過于難的英語知識則會損害這類學生的自信心,對其后續(xù)的學習產生不利影響。
1.3教師在促進學習學習過程中缺少與學生的溝通。
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被當作接受教育的被動者,教師掌握主動權。雖然現(xiàn)在強調教師扮演促進者,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但成效并不明顯,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教師在促進學習學習過程中的缺少與學生的溝通。新課程改革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從而發(fā)展其能力,提高其綜合素質。在牛津英語譯林版教材的使用過程中給課堂教學增加了難度,這就對教師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假如教師駕馭教材和課堂教學的能力不強,課堂教學就極有可能會陷入一種無序的混亂狀態(tài),就可能失控,難以完成英語課堂教學的任務。因此,就算教師在思想上已有所認識,并下決心改正,但也難以改變多年養(yǎng)成的教學習慣,師生間缺乏協(xié)調的職業(yè)關系。
2.小學英語教師作為學習促進者提升策略
2.1小學英語老師應借鑒和學習相關英語教育理論。
在現(xiàn)代化的今天,教師在適應教育的變化過程中面臨著許多的挑戰(zhàn)。比如說教學觀念的更新,知識結構的變化,教學技術的改進,教學手段的更新,師生間的逐漸加深的代溝,緊湊的工作方式等等,都在沖擊著教師。面對這樣的形勢,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應該怎么做呢?對于這個問題,筆者認為教師需要加強教育理論學習新時期需要新的教育觀念,而更新教育觀念離不開教育理論的指導,教育理論學習可幫助教師從教育理論的高度去認識教育觀念,獲得諸如教育的價值是什么、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怎樣認識教育的對象、如何教、如何評價教育質量等科學的觀念定位,因而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首先要加強教育理論的學習。在學習的理論過程中不能從本本到本本,停留知識記誦和機械地套用上,而鷹之翼理論與實際結合,這樣,才能有助于教師牢固地掌握先進的教育理論,為其形成科學、先進的教育觀打下扎實的基礎。
2.2小學英語教師要廣泛參與學生的英語學習活動。
小學英語大綱明確指出:“英語課堂教學是英語教學的基本形式,也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獲取英語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運用英語進行交際能力的主要途徑。教師要努力改進教學方法,增加課堂上語言實踐的主要途徑。教師要努力改進教學方法,增加課堂上語言實踐的廣度和密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苯處煆V泛參與學生的英語學習活動,能使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普遍比較喜歡的話題,及時為學生糾錯、提示、激勵和語言師范,同時,還可以增進師生的感情。作為一名英語教師,要以平等的身份參與英語學習活動,只有這樣,學生才會主動參與交流,老師才會真正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無論學生基礎如何,關注每個學生,激發(fā)每個學生的求知、求學、樂學的欲望,營造一個寬容的氛圍。
2.3小學英語教師應逐步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時期。英語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之一是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指出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重要作用。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英語能夠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增加學生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從而激勵學生不斷努力學習不斷完善自我。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可以采取各種措施來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也可以在課外開展各種英語活動吸引學生們的目光、增加學生學習的樂趣、提升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學??梢赃m當舉行一些英語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展示自我。例如,舉辦英語風采大賽,學生可以展示講故事、朗誦、唱英文歌、模仿、舞臺劇表演等各種才藝,由老師評選出“年級英語風采之星”、“校級風采之星”等,頒發(fā)證書及相應的獎品以示鼓勵。學校開展多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可以為學生們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能夠激發(fā)學生們的表演和展示欲望,不僅能夠讓學生們在一個健康、活潑的集體氛圍中感受英語的魅力,而且能夠提高學生對英語語言的綜合表達能力,能夠提升學生的自信、感受英語學習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