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言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與文化存在密切的關聯(lián)性,它在傳播文化的過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文化的制約。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明確意識到語言與文化之間的關系,采用行之有效的策略與方法,將中英文化融入英語教學中,以增強學生跨文化語言交際能力?;诖?,本文從實踐意義、原則與策略等方面入手,對“文化導入”法在中專英語教學中的實踐進行了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文化導入;中專英語教學;實踐策略;實踐原則
英語教學的宗旨在于培養(yǎng)學生英語素養(yǎng),提升學生英語語言應用能力,從而實現(xiàn)學生跨文化交流。而在英語學習中,語言與文化存在密切性,將二者進行有機結合,對提升英語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英語知識理解、記憶與應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對此,針對當今素質教育深化改革的要求與英語教學文化與語言相分離的現(xiàn)狀,應用“文化導入”法進行中專英語教學實踐具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
一、文化與語言之間的關系
由美國人類學家古迪納夫所著的《文化人類學和語言學》可知,在社會文化體系中語言處于重要地位,文化與語言之間存在密切的關聯(lián)性——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即語言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類認知文化、學習文化的主要工具,通過語言的學習與應用,對社會文化進行了獲取與傳播。由此可見,學習一種語言,不僅在于基本語法的掌握,更是對語言背后民族(社會)的思維特征、價值觀念、生活方式、文化藝術、風俗習慣、行為規(guī)范的認知、理解與掌握。如果在語言學習中無法了解其背后存在的文化,則無法從真正意義上理解語言、掌握語言。
筆者在對不同時期不同版本的中專院校英語教學綱要整理分析后發(fā)現(xiàn),我國的英語教育從最初單一的語言知識傳遞、語言知識記憶轉化為現(xiàn)階段的語言知識、語言技能的掌握與實踐應用。而就英語語言技能而言,側重于英語語言交際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即英語學習者基于聽、說、讀、寫,在英語知識進行交流時能夠依據(jù)溝通的話題、語境等選擇最適宜的內容進行關系的建立。這在一定程度上對社會文化知識的掌握提供了更高的要求??梢?,在英語教學中,在注重知識教學的同時,更應該注重關于知識文化的教學。
二、“文化導入”法在中專英語教學中的實踐意義
1.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興趣
相對于傳統(tǒng)“錄音+板書+筆記”的教學方法而言,“文化導入”法的有效應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課堂教學的靈活性與開放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入英語知識的文化背景、故事,學生通過欣賞與分析故事,對教材中的語篇內容、新單詞、重點詞組等進行深入理解。同時,具有趣味性的故事,可有效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求知欲,從而實現(xiàn)英語學習興趣的激發(fā)與培養(yǎng)。
2.有利于提升學生英語學習能力
就提升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而言,“文化導入”法在英語教學實踐中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實踐證明,在聽力訓練中,聽力材料如果是學生相對熟悉的事件或故事,學生對聽力內容的理解程度較高,即使材料中存在一些生詞,學生也能大概猜出文章所要表達的意思。反之,盡管聽力材料內容相對簡單,但由于學生對聽力材料內容并不熟悉,對語言所具有的文化知識并不熟悉,也很難解讀聽力材料所要表達的含義,從而出現(xiàn)練習或考試誤差。
與此同時,在說英語時,不同的語音、語調所帶來的效果是不同的,在與西方人打招呼時,以中國的交際方式進行英語交流,往往無法達到預期目標,導致交際失敗。這一問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中西方社會文化不同,其交際方式、生活習慣存在一定的差異。在西方,關于年齡等方面的問題屬于個人隱私,以此方式進行問候,則屬于不禮貌的行為。
此外,在閱讀與寫作學習中,常出現(xiàn)“中國式英語”,即中國式理解英語語篇中的內容,采用中式作文結構與漢語語言習慣進行英語作文創(chuàng)作,從而導致文章缺乏西方文化的特色,其結構缺乏邏輯性與層次性。而這是無法通過技巧訓練得以提升的,需要在掌握基本語言知識與功能的基礎上,對語言文化知識進行充分的認知與理解,在明確掌握語言的文化知識,認識到中西語言的文化差異,才能從根本上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文化導入”法在中專英語教學中的實踐原則
要想保證“文化導入”法的科學性與實用性,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實踐時,需遵循以下幾項原則,用以促進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的了解與感知。其一,相關性原則,即導入的文化內容與教材教學內容要具有相關性,保證彼此相統(tǒng)一、相關聯(lián)的同時,實現(xiàn)教學內容的拓展;其二,實用性原則,即中專院校的教育宗旨在于培養(yǎng)專業(yè)化應用性技術人才,加之英語教學的目標在于提升學生英語實踐能力,因此,在文化導入時需注重所導入文化的實用性,注重從日常交際出發(fā),進行科學選擇,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其三,實事求是原則,即在文化導入時,依據(jù)學生生長規(guī)律與認知能力進行選擇與滲透,保證文化內容與學生發(fā)展需求的契合性,并在層層遞進中進行強化與拓展。
四、“文化導入”法在中專英語教學中的實踐策略
1.以教材為依據(jù),進行文化導入點的挖掘
教材是教師進行英語教學設計的重要指南,也是英語教學實踐的重要載體,因此對教材內容的挖掘,是導入中西方文化內容的重要途徑。對此,教師在中專英語教學實踐中,筆者建議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文化導入點的挖掘。
(1)文化價值
即在組織開展英語教學時,采用“講解法”對英語文章所涉及的文化知識進行講解。通過將英語文章中所涉及或反應的價值觀念、生活習慣、民族風俗、思維方式、倫理道德等進行講解,使學生對英語國家進一步地了解與認識,提升英語語篇理解能力。
(2)文化傳播
教師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根據(jù)教材內容有目的性地選擇與學生較為熟悉的文化進行導入,用以加深學生對單詞、詞匯、語篇等的理解。例如,在scenery、Monuments的相關教學中,可引入中國的長城(the Great Wall)、敦煌石窟(Dunhuang Caves)等文化,引入英美的倫敦塔( Tower of London)、愛丁堡城堡(Edinburgh Castle)、鄧迪城堡(Dundee Castle)等;如在教有關節(jié)日的內容時,引入中國的中秋節(jié)、春節(jié)以及英美的萬圣節(jié)、圣誕節(jié)等。
(3)實踐生活
依據(jù)相關教學內容,通過中西方時間觀念、購物方式、就餐習慣、寒暄方式等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文化進行對比學習,加深學生對英語國家的了解程度。
(4)文化內涵
在中專英語教學中,采用“文化導入”法,進行語言文化內涵的滲透,有利于學生對不同詞句在不同語篇中作用的理解,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語篇內容,實現(xiàn)學生英語聽、讀、寫能力的提升。
(5)文化行為
在中國習以為常的行為或許在歐美國家并不禮貌,教師要讓學生積累這種文化行為常識。如在日常交際中,關于“How old are you?”“Are you married?”“Where are you going?”等在西方文化中是較為私人的問題,而在中國這種交流相對常見。
2.創(chuàng)設文化語境,提升教學質量
為改善口語交際過程中,學生交際用語不規(guī)范、語言不得體等問題。在中專英語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創(chuàng)設語言對話情境的方式,進行不同語境下(包括時間、空間、話題、主體與客體的關系、社會背景、社會地位等)語言實踐教學活動的組織與開展。提升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對英語語篇的深入理解。例如,在Holidays英語教學中,教師借助多媒體設備導入Thanks giving Day、Christmas Day、Easter Monday、April Fools Day、Mothers Day等,使學生對異國節(jié)日文化具有充分的理解,形成感性認知。同時,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法對“The holiday is from…to…”“All the foreigners are invited…to…”進行訓練,用以實現(xiàn)知識由感性向理性層面的遞進,提升學生學習效果。
3.科學設計提問問題,激發(fā)學生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
在中專英語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巧妙設計問題進行文化導入,使學生根據(jù)問題進行思考,在不斷探索中尋求答案,進而提升學生語言應用與文化交際能力。例如,在My first job相關教學中,創(chuàng)設三種不同對話情境,并針對對話情境讓學生進行思考,哪種符合西方應聘過程中的實際情況,學生依據(jù)問題通過相互討論與資料查詢,在了解西方求職文化的同時,對相關英語知識進行掌握與記憶。
總而言之,中專教育教學的目標在于培養(yǎng)專業(yè)化應用型人才,是以就業(yè)為導向的專業(yè)專項教學。因此,在經濟、文化一體化發(fā)展的情況下,提升學生語言交際能力至關重要。對此,在中專英語教學中,應明確認識到語言與文化有機結合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礎上采用“文化導入”教學法,進行學生英語教學實踐,用以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提升英語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吳英俊.淺談中職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J].赤子(上中旬),2015(7):288.
[2]楊輝.中專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法探討[J].英語廣場,2015(8):161-162.
[3]向薇.中專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yǎng)策略探究[J].科技展望,2016,26(34):157+159.
[4]張子一.高職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教學研究[J].文學教育(中),2013(8):87-88.
作者簡介:嚴宏堯(1988— ),女,湖南婁底人,本科,助講,研究方向: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