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國華
日前,中央紀委和河北省紀委通過走訪調研、專項檢查和巡視巡察,發(fā)現(xiàn)部分市縣扶貧領域違規(guī)違紀問題突出,主體責任缺失,工作作風不實,脫貧攻堅任務落實不到位。河北省委、省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對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作出嚴肅責任追究。
作風就是形象,作風就是力量,就是戰(zhàn)斗力。脫貧攻堅是共產黨人立下的軍令狀。基層干部包括縣級領導干部就是脫貧攻堅的骨干和中堅力量。精準扶貧,越往后難啃的“硬骨頭”越多,也越需要基層干部全身心投入,而不能有半點“走神”。干部不領,水牛掉井。一個地區(qū)處于貧困或者深度貧困的原因有很多,脫貧攻堅的任務十分艱巨,如果基層干部部署不堅決、工作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幻想通過“數字脫貧”“虛假脫貧”“被脫貧”等方式來實現(xiàn)“脫貧”目的,不僅難以如期脫貧,而且還會損害黨的形象。
精準扶貧,既包括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還包括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等內容。比如:申請危房改造補助資金,有很多“條條框框”,并不是隨便出具一個報告,原不符合條件的現(xiàn)在就符合條件了,有時候可能差一丁點兒也不行。精準扶貧,領導干部的作風要嚴謹,不能有絲毫的“差不多”,而是要做到“丁是丁、卯是卯”,要不折不扣地貫徹執(zhí)行上級的決策指示。唯有如此,才能充分發(fā)揮“頭雁效應”,以上率下,激發(fā)和調動廣大干部群眾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進一步推進精準扶貧。
天上不會掉餡餅。任何一項成就都凝聚著無數干部的汗水和心血,扶貧更是如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攻堅越往后,難度越大,越要壓實責任、精準施策……有的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許多地方黨委和政府立下軍令狀,層層壓實脫貧攻堅責任,脫貧攻堅考核也成為最嚴格的評估考核,有的還出臺有效舉措,既在扶貧方式方法上下“繡花”功夫,也在扶貧干部隊伍作風建設上下“繡花”功夫,及時召回不合格、不稱職的駐村干部,嚴肅查處假脫貧、“被脫貧”、數字脫貧等現(xiàn)象,并對扶貧不力的干部進行嚴厲問責。
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共產黨人最講認真。扶貧開發(fā)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做到扶貧“精準”,措施很多,但干部作風當數重中之重。失之毫厘,謬以千里。“針尖大的窟窿能透過斗大的風”。干部作風上有一點兒閃失,管理上存在一丁點兒漏洞,扶貧工作就可能出現(xiàn)一個“大窟窿”。所以,搞扶貧離不開嚴作風,精準扶貧也不能有絲毫“差不多”,更不能打半點兒折扣。
精準扶貧,干部作風就是戰(zhàn)斗力。脫貧攻堅,既是政治任務,也是民生工程。打贏“硬仗中的硬仗”,干部更要先干一步,容不得半點兒馬虎,不能有絲毫懈怠,也不能心存半點兒僥幸,只有狠抓作風建設,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增強大局意識和看齊意識,充分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才能啃下一塊塊“硬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