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穎 周亞輝 (吉首大學美術學院 427000)
剪紙是中國藝術文化中的特色藝術形式之一,是一門傳統(tǒng)的民間工藝,由于受民俗文化和實用功能的影響,它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也會有所不同主要體現(xiàn)在其造型比較嚴謹、簡練,風格繁復而不失其秀,具有濃郁的地區(qū)民族特色。
1.龍鳳紋樣
在苗族人民的心目中是把龍視為民族的信仰,其原因是為了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人獸仄安、家和萬事興;苗族人民認為龍是賜福人類的神物,苗族人民對龍的崇拜顯示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鳳,它是集孔雀、錦雞等多種鳥類之美于一體的理想動物,具有長長的尾巴,顯示出來的不是華貴和高雅,而是一種特殊的和善。在黔東南的凱里、黃平、麻江等地方的苗族剪紙中,到處都能見到以鳥為主題的紋樣,這充分表達了對祖先的崇敬。
2.魚蓮紋樣
在苗族剪紙紋樣中,蓮和魚往往被稱之為“吉祥圖案”,這是取蓮(連)魚(余)諧音而得。諧音是從宋朝以后開始流行,尤其愛用諧音來解釋其中的內在含義。然而對于黔東南地區(qū)苗族的剪紙來說,蓮和魚的圖案并非是因為諧音的緣故,它們具有更深層次的內涵:蓮和魚在古代分別代表女性和男性,紅色的蓮花象征著女性生殖器,魚則象征男性生殖器,魚和蓮戲,則有男女云雨的寓意??梢哉f以上所體現(xiàn)出來的是性與生命的意義。
1.神話故事
苗族剪紙最重要的研究內涵在于能夠把神話故事變?yōu)橐环利惖募艏垐D案,比如女媧造人、夸父逐日、姜央造人、射日射月等神話傳說。 姜央變月亮:該圖案由兩片半邊月亮組成,左右各一半月,合成圓月,中間還刻有姜央擔鳥籠、砍玉樹及其他花草樹木紋樣。該圖案常用于服飾背脊中央和袖邊花刺繡紋樣中。關于這個圖案有這樣一個說法:說姜央頑皮,一次母親叫他去打菜,他卻躲在菜藍子里,待母親取菜,突然跳出,母親被嚇了一跳。母親特別生氣,就讓他去砍桂樹。姜央怎么砍也砍不斷,今天砍出口,第二天又長合。他去問母親,母親告訴他只有用頭去頂樹才可以斷。姜央果真用頭去頂,卻被桂樹夾著脖子而不能動彈。母親為了罰他,就讓他永遠變成高高在上的月亮,一直看著大家,讓他明白不能自作聰明。姜央一直是英雄和智慧的化身,在這里卻讓他敗給女性,很明顯,這是對女權的崇拜。
2.傳說故事
螺螄媳婦:早年,有一個后生十分勤勞,但是因為家里窮娶不起媳婦。龍女很同情他,于是變成螺螄,讓后生撿回家養(yǎng)在水缸里,后生一出門,龍女便跳出水缸幫他收拾屋子、洗衣做飯,把一切收拾妥當后又回到水缸。后來后生發(fā)現(xiàn)了她,倆人就結了婚。
1.服飾類
女性衣飾類紋樣最為多樣,由于用途差別以至于呈現(xiàn)出多種不同的圖案和裝飾紋樣。衣服邊角的紋樣一般是植物與蝴蝶的結合,紋樣簡練大方;其中在圍裙上的紋樣是最為多樣的,外輪廓像一個扇子的形狀,紋樣多為荷花、牡丹、蝴蝶等單獨紋樣,構圖比較飽滿;口水圍脖的紋樣也多為花草與動物鳥類的結合。背裙一般是用來媽媽背小孩的,造型為倒三角形,它的紋樣多為象征吉利、祥瑞的圖案。
1.蝴蝶紋樣
蝴蝶是苗族人民崇拜的象征。蝴蝶媽媽被稱為苗族人民的祖先,所以蝴蝶也是苗族吉利、祥瑞的象征。苗族《綹巾曲》中有“殺豬掃村寨,祭祖祭蝶媽”之句。所以長期以來蝴蝶就潛移默化的影響了苗族人民的集體生活。在湘西地區(qū)苗族的蝴蝶紋樣中,有的紋樣是與水果結合,比如石榴。從正面看是蝴蝶,反過來看又成了果實。他們的蝴蝶紋樣主要應用在衣服邊、褲腳邊等處,蝴蝶呈現(xiàn)的次數(shù)是最多的,因此成為使用頻率最多、最受人喜歡的紋樣之一。
2.其他紋樣
除去這些有特定含義的圖案外,還有因展示個性而創(chuàng)造的許多取材于傳聞故事的剪紙圖案。比如“老鼠嫁女”,是按照傳聞,將主人公用了比擬的手法,呈現(xiàn)出了一場熱鬧的嫁娶儀式。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對日常生活的描繪,像小孩在草地上放牛,并且悠然的吹著笛子,營造出了比較歡快的氛圍。
通過對湘西地區(qū)和黔東南地區(qū)剪紙的比較,感受到苗族人民對苗族剪紙文化的宗教信仰。苗族剪紙是苗族文化上千年的積累和沉淀,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從作品創(chuàng)作的選材、靈感、故事構思、等方面都呈現(xiàn)出苗族的特色,從中可以感受到苗族社會歷史和文化發(fā)展歷程,從側面反映出苗族人們的審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