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姚元偉
摘 要:當前中學物理教學存在很多問題,同時教師資格證考試要求一線教師要注重公共心理學的應用?;诖耍疚难芯抗残睦韺W原理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以期為中學物理教學提供參考。首先,應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包括靈活控制物理問題的難度等級。首先,物理教師應備足課,在物理課提問和批改作業(yè)時及時反饋。其次,物理教師應有效促進學生的正遷移。最后,物理教師上課前應該有較強的教學效能感。
關鍵詞:中學物理;公共心理學;教學研究
由于物理學本身比較復雜與抽象,學生可能會感到枯燥,甚至產生物理學習障礙,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勢必會影響學生的物理學習成效。為了克服這種物理學習障礙,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本文站在物理教師的角度,結合公共心理學原理,提高中學物理教師的教學水平,改善中學物理教學質量,并幫助學生克服物理學習障礙,提升其物理學習成效。
一、在物理教學中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激發(fā)個體進行學習活動,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并使學習行為朝向一定目標的內在過程或內部心理狀態(tài)。學生的學習動機直接或間接影響學生的學業(yè)成績。
1.靈活控制物理問題的難度等級,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大多數(shù)中學生物理學習動機水平不高。本文以物理試卷為例。有的物理教師認為,物理試卷的題目越難越好,讓學生覺得這里沒有掌握,那里也沒有掌握,就能激勵學生更努力地學習;也有的物理教師認為,物理試卷的題目越簡單越好,學生做起來有成就感,才更愿意學習。但是心理學成就動機理論提醒我們,最好是難的、適中的和簡單的物理試卷等量交替進行考試。因為一個班的學生成就動機是不一樣的,按照概率論來說,應該是正態(tài)分布的。成就動機的結構影響人們選擇不同難度的任務。追求成功型的人喜歡選擇有50%把握、有一定風險的工作,他們喜歡適中的物理試卷,因為不僅具有挑戰(zhàn)性,還能體驗到更強的成就感。避免失敗型的人喜歡選擇很難的物理試卷,他們認為大家都不會,成就感也不會降低;或是選擇簡單的物理試卷,認為完成任務能夠體驗到更強的成就感。
調查發(fā)現(xiàn),有很多學生認為物理課很難、很復雜深奧,干脆放棄學習物理,這表明他們在物理學科上已經感到無助了。物理試卷如果每次都很難,學生每次都考幾分,長此以往,學生會認為學與不學結果都一樣,這樣部分學生就干脆不學了。所以教師應該控制物理試卷的難度水平,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2.物理教師應該備足課,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筆者調查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物理教師都是跟著教材走,以傳統(tǒng)的講授法為主,給學生討論的時間很少,更不要說研究新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fā)式教學。問題情境必須具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努力克服,是一種學生經過努力可以克服的學習情境。問題情境應具有障礙性、探索性和可接受性。
在一次物理討論課上,教師使用啟發(fā)式教學,對學生講:“雪融化后變成什么?大家討論5分鐘?!庇袑W生搶先回答:“雪融化后變?yōu)樗??!币灿袑W生思考后說:“雪融化后變成泥土?!边€有學生慢吞吞地說:“雪融化后變成了春天。”最后,教師總結說:“雪融化后變?yōu)樗?。這個同學反應很快,回答完全準確,可以得到100分。其他兩個同學回答錯誤,給0分?!边@位物理教師忽視了對學生學習動機的培養(yǎng),嚴重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既然是討論課,就可以有不一樣的答案,這是教師在物理課堂培養(yǎng)學生學習動機和發(fā)散思維的好時機。
3.在物理課提問和批改作業(yè)時及時反饋
筆者發(fā)現(xiàn),有些物理教師把問題拋出來后或學生回答后,就讓學生坐下,不作任何的反饋。物理教師可以總結知識點,也可以給予學生鼓勵,讓他們說下去或點頭示意以示反饋。另外,基于作業(yè)和課程的繁重程度,有些物理教師很久都不進行作業(yè)批改甚至不批改,這樣會降低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反饋指對學習過程和結果的了解與知悉。學習反饋可以告訴學生哪些地方沒有掌握,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為了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反饋應該是及時、充分的。
二、有效促進物理學習的正遷移
物理習題多不勝數(shù),很多學生都是采用題海戰(zhàn)術。而每年高考所考的知識點是相對穩(wěn)定的,命題人隨意變化題意和角度,變化出新的題型,讓考生眼花繚亂、防不勝防,所以怎樣講解物理知識就很重要。教師可以按照教材順序、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讓學生更好地發(fā)生正遷移,讓學生舉一反三,不再使用痛苦的題海戰(zhàn)術。
教師要合理編排教學順序,根據(jù)學生認識事物的過程,根據(jù)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科學性,在概念、原理、知識的前后連貫與單元縱橫之間體現(xiàn)內在的關系和聯(lián)系。例如:初二講解運動這一章,教師最好先講運動的概念,再講運動的測量、原理與分類,最后進行總結與習題練習,這是系統(tǒng)、相互促進的過程。教師還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從已知到未知進行教學。
例如:在高三復習牛頓定律時,教師可以把牛頓的三個定律都拿出來講解,讓學生的認識由簡單到復雜;也可以采用從一般到個別、從整體到細節(jié)的順序,即漸近分化原則。在機械能守恒定律教學中,教師可以選取典型例題,從牛頓運動定律出發(fā),寫出機械能守恒定律的解題步驟,再進行變式訓練和擴展,最后進行討論與總結。
三、物理教師上課前應該有較強的教學效能感
教學效能感是指教師對教學效果的認識和評價,教師教學效能感是學生學習成績好壞的重要預測變量。自我效能感對學生物理學習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中學物理教師的教學效能感水平普遍較低。筆者發(fā)現(xiàn)有很多學生反映物理課程太難,教師也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聽不懂。所以,有很多物理教師都是跟著大綱或考點走,根本不在乎有多少學生學會了并能靈活運用。針對這樣抽象的學科,物理教師在上課之前需要有較強的教學效能感,在教學中直接或間接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能感。
參考文獻:
[1]張敏,雷開春,王振勇.4~6年級小學生學習動機的結構分析[J].心理科學,2005,28(1):183-185.
[2]李海玲.薊縣山區(qū)中學生物理學習動機的調查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5.
[3]孟娟娟.高中生物理學習成就動機的調查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5.
[4]俞國良,辛濤.教師教學效能感:結構與影響因素的研究[J].心理學報,1995,27(2):159-166.
[5]喬璨.高中物理教師教學效能感現(xiàn)狀及其與教學歸因方式相關性研究[D].新鄉(xiāng):河南師范大學,2015.
注:本文系貴州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教師資格證‘國考背景下公共心理學課程改革與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16C060)。
作者簡介:王燕(1984— ),女,土家族,貴州銅仁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