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偉 王賢忠 王靜齋 丁兆亮
楊凌供水工程從石頭河水庫向西安輸水的干線上取水,通過輸水管道向楊凌示范區(qū)供水,設計輸水規(guī)模10萬m3/d。輸水管線采用埋地式DN1 200 mm(有壓段)和DN1 600 mm(無壓段)兩種預應力鋼筒混凝土管(簡稱PCCP),單管輸水,管線設計總長約18.26 km。輸水管線需穿越渭河、關中環(huán)線公路、西寶南線公路、隴海鐵路(含渭惠渠、西寶中線公路)、西寶高速公路(擴建)、西蘭城際鐵路(在建)、高干渠。其中,西蘭城際鐵路正在建設,該處輸水管線可以考慮與交叉工程同步建設;關中環(huán)線、西寶南線公路和西寶高速公路交通流量較大,隴海鐵路為電氣化復線鐵路,運輸繁忙,高干渠為水電站引水渠道常年過水,且下游建有水電站,這些建筑物施工期間不能中斷交通或斷水。因此,關中環(huán)線、西寶南線、西寶高速、隴海鐵路(含渭惠渠、西寶中線公路)、高干渠穿越方式按頂管施工考慮,即采用頂管技術頂進混凝土管穿越上述建筑物,然后在混凝土管內(nèi)安裝輸水鋼管,混凝土管直徑為DN2 200 mm。由于上述頂管長度均較短,且穿越的土層自穩(wěn)性較好,故采用頂工具管、人工開挖掘進的方式施工。
根據(jù)《頂管施工技術及驗收規(guī)范》(試行)頂管的覆土厚度不小于3 m或1.5倍管徑。
工作坑與接收坑的位置根據(jù)輸水管線走向及臨近建筑物分布情況,遵照確保臨近建筑物安全、與輸水管線銜接順暢、便于工程施工的原則進行布置。
頂管管線沿輸水管線走向布置,穿越關中環(huán)線公路頂管段總長度59.00 m。頂管進口內(nèi)底高程536.35 m(工作坑一側(cè)),頂管出口內(nèi)底高程536.50 m(接收坑一側(cè)),頂管管頂距關中環(huán)線公路路面平均厚度6.10 m。工作坑布置在下游側(cè),距公路約20.00 m,接收坑布置在上游側(cè),距公路約12.00 m。
頂管管線沿輸水管線走向布置,穿越西寶南線公路頂管段總長度49.00 m。頂管進口內(nèi)底高程483.83 m(工作坑一側(cè)),頂管出口內(nèi)底高程483.98 m(接收坑一側(cè)),頂管管頂距西寶南線公路路面平均厚度3.75 m。工作坑布置在下游側(cè),距公路約7.67 m,接收坑布置在上游側(cè),距公路邊的預制廠約7.00 m。
穿西寶高速頂管管線沿輸水管線走向布置,穿越西寶高速公路頂管段總長度約98.25 m,進、出口內(nèi)底高程451.22 m,頂管管頂距西寶高線公路路面平均厚度約10.80 m。工作坑距公路約30.00 m,接收坑距公路邊約21.00 m。
隴海鐵路段鐵路與渭惠渠及西寶中線公路在工程區(qū)并行,因此,穿越隴海鐵路與穿越渭惠渠、西寶中線公路段頂管統(tǒng)一考慮,頂管頂高程由渭惠渠底高程控制。
工作坑布置在渭惠渠南側(cè),接收坑設在隴海鐵路北側(cè)。頂管管線沿輸水管線走向布置,頂管段總長度95.00 m。頂管進、出口底高程450.36 m(工作坑、接收坑),頂管管頂距渭惠渠底約5.00 m,南側(cè)工作坑距渭惠渠10.00 m,北側(cè)接收坑距隴海鐵路路基18.00 m。
考慮不影響高干渠輸水功能,穿越高干渠施工采用頂管方案。頂管管線沿輸水管線走向布置,頂管段總長度65.00 m。頂管進口底高程462.68 m(工作坑),出口底高程462.53 m,頂管管頂距高干渠底約8.50 m,工作坑距高干渠約24.80 m,接收坑距高干渠約32.00 m。
根據(jù)《頂管施工技術及驗收規(guī)范》(試行),DN2 200 mm壁厚建議取值為220 mm,根據(jù)施工期混凝土管所能承受的最大頂推力對混凝土管壁厚進行復核,混凝土管所能承受的最大推力必須大于最大頂進阻力。
混凝土管許用頂力[Fr]按下式計算:
[Fr]=σcA/S
式中 [Fr]——混凝土管許用頂力,kN;
σc——管體抗壓強度,kPa,C50混凝土抗壓強度23 100 kPa;
A——加壓面積,m2;
S——安全系數(shù),取S=2.5~3.0;
計算得DN2 200 mm混凝土管[Fr]=11 123 kN。
最大頂進阻力為主千斤頂頂進最長距離時的阻力,楊凌供水工程共有5處頂管,分別為穿越關中環(huán)線公路、西寶南線公路、西寶高速公路、渭惠渠和隴海鐵路,高干渠最長頂進距離L分別為59.00、49.00、98.25、95.00、65.00 m,按不設中繼站進行復核最大頂進阻力Fp。最大頂進阻力按下式計算:
式中 Fp——頂進阻力,kN;
D0——管道的外徑,m;
L——管道設計頂進長度,m;
fk——管道外壁與土的單位面積平均摩阻力,kPa,根據(jù)地質(zhì)勘探可知,這5段頂管穿過的土層主要為黃土狀壤土,按采用觸變泥漿注漿后考慮,取8 kPa;
NF——頂管機的迎面阻力,kN;
Dg——頂管機刀盤外徑,m;
t——工具管刃腳厚度,m;
R——擠壓阻力,kPa,一般取R=300~500 kPa。
最大頂進阻力計算結(jié)果見表1。
表1 最大頂進阻力計算表
從表1中可以看出,[Fr]>Fp。管壁厚度滿足頂管頂進所需推力要求。
頂管用鋼筋混凝土圓管結(jié)構計算參照傳統(tǒng)的鋼筋混凝土計算方法,此處不再詳述。
工作坑是安放頂進設備的場所,也是頂管掘進機或工具管的始發(fā)地,同時又是承受主頂油缸反作用力的構筑物;接收坑是接收頂管掘進機或工具管的場所。
工作坑和接收坑按其結(jié)構分為:鋼筋混凝土坑、鋼板樁坑等。
楊凌供水工程頂管項目穿越的交叉建筑物兩側(cè)地勢平坦,無坑、塘等不利因素,土層主要為黃土狀壤土,工作坑和接收坑深度不大,故可采用鋼板樁構筑工作坑和接收坑。鋼板樁工作坑和接收坑施工成本低、構筑容易且施工速度快,是使用最為普遍的一種。
楊凌供水工程頂管項目都是頂單根管,采用矩形工作坑比較適合,底部平面構造布置靈活,利用率高。
4.2.1 工作坑底部尺寸確定
工作坑長度L和寬度B計算如下:
L=L1+L2+L3+L4+L5
B=D1+S
式中 L——矩形工作坑底部長度,m;
L1——管節(jié)頂進后,尾端壓在導軌上的最小長度,對于混凝土管不宜小于0.3 m,本項目取0.5 m;
L2——管節(jié)長度,取2.5 m;
L3——輸土工作間長度,為1.0 m;
L4——千斤頂長度,取2.0 m;
L5——后座墻厚度,取1.0 m;
D1——管道外徑,DN2 200 mm為2.64 m;
S——操作寬度,取2.4~3.2 m。
則計算得L=7.0 m,B=5.0 m。
DN2 200 mm頂管的工作坑底部凈尺寸按7 m×5 m(長×寬)考慮。
4.2.2 接收坑底部尺寸
DN2 200 mm頂管的接收坑底部凈尺寸按5 m×5 m(長×寬)考慮。
后座墻是頂進管道時為千斤頂提供反作用力的一種結(jié)構。在由鋼板樁構筑的工作坑內(nèi),后座墻采用鋼筋混凝土整體澆筑。
根據(jù)工作坑內(nèi)部尺寸和所頂管道外徑,后座墻尺寸初步擬定如下:
穿關中環(huán)線、西寶南線、西寶高速頂管后座墻尺寸:5.0 m×4.0 m×1.0 m(寬×高×厚);
其他兩處頂管后座墻尺寸:4.0 m×4.0 m×1.0 m(寬×高×厚);
后座反力R可采用下式計算:
式中 R——后座反力,kN;
α——系數(shù),取1.5~2.5;
B——后座墻的寬度,m;
γ——土的容重,kN/m3;
H——后座墻的高度,m;
Kp——被動土壓力系數(shù);
c——土的黏聚力,kPa;
h——地面到后座墻頂部土體高度,m。
計算結(jié)果見表2。
表2 后座反力計算表
為了確保后座墻在頂進過程中的安全,后座反力應為總頂進力的1.2~1.6倍,從上面計算表中可以看出,后座反力均滿足一次頂進的要求,不用設置中繼站。
工程實施過程中,除穿關中環(huán)線公路由于所穿越地層出現(xiàn)大粒徑卵石不宜頂管施工外,其它頂管工程均順利實施,效果良好。非開挖鋪管頂管技術在楊凌供水工程中的成功應用,對今后水利工程頂管技術推廣具有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