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衛(wèi),盛美玲,陳嗣源,瞿雪燕,王玲
(溫嶺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1.兒科;2. 產科,浙江溫嶺 317500)
新生兒營養(yǎng)狀況是新生兒科學者和醫(yī)生一直重點關注的領域之一,在早產兒和低體重兒尤其如此。我國兒童營養(yǎng)狀況并不令人滿意,低于5歲兒童重度營養(yǎng)不良發(fā)生率為1.71%~3.51%[1]。新生兒及兒童時期營養(yǎng)不良對于其身體生長和發(fā)育具有嚴重不良影響[2]。以往多采用體型和體質量等指標評價新生兒營養(yǎng)狀況,操作簡單,但其屬于主觀性指標,容易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不能準確反映新生兒真實的營養(yǎng)狀況[3]。維生素A在新生兒生長發(fā)育中必不可少,視黃醇結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負責維生素A在體內的轉運,可間接反映維生素A的利用能力[4];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與新生兒糖、脂肪和蛋白質等重要物質代謝有關[5]。本研究分析RBP和IGF-1對新生兒營養(yǎng)狀況的評估價值,以尋找客觀、易操作、重復性強的指標評估新生兒營養(yǎng)狀況。
1.1臨床資料選擇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出生的新生兒798例,納入標準:①出生時無窒息、缺氧及感染情況;②產婦無感染情況;③新生兒家屬知情同意并簽字確認;排除有遺傳代謝性疾病、消化道畸形、TORCH感染、膽管發(fā)育不良、先天性膽道閉鎖、新生兒肝炎、溶血等狀況的新生兒。其中男430例,女368例;胎齡28~42周,平均35.71±3.27周;出生體重1.685~4.139 Kg,平均2.874±3.25 Kg;早產兒(胎齡<37周)287例、足月兒(胎齡≥37周)511例,早產兒中按照出生胎齡再細分為28~34周126例、35~36周161例;低體重兒(出生體重≤2.5 Kg)226例、正常體重(2.5Kg<出生體重<4.0 Kg)526例和巨大兒(出生體重≥4.0 Kg)46例。本研究通過我院學術委員會批準。
1.2檢測方法在新生兒娩出后即抽取4mL左右臍血,3000轉/min離心15min后分離血清,分別檢測血清RBP與IGF-1水平,RBP檢測試劑盒及相應校準品和質控品均由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按照試劑盒說書嚴格進行。IGF-1檢測試劑盒由深圳市新產業(yè)生物醫(yī)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2.1不同出生胎齡新生兒的血清RBP和IGF-1水平足月兒組新生兒血清RBP和IGF-1水平顯著高于早產兒組(表1);35~36周早產兒血清RBP和IGF-1水平(17.37±3.94mg/mL、93.04±13.87μg/L)顯著高于28~34周早產兒(16.27±3.48mg/mL、69.12±10.14μg/L),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2.469、16.253,均P<0.05)。Pearson分析結果顯示,新生兒出生胎齡與臍血血清RBP(r=0.726)和IGF-1水平(r=0.792)均呈正相關,有統計學意義(P<0.01)。
表1 早產兒與足月兒臍血血清RBP、IGF-1水平比較±s)
2.2不同出生體重新生兒的血清RBP和IGF-1水平出生時,不同體重新生兒血清RBP、IGF-1水平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低體重兒組血清RBP和IGF-1水平最低,巨大兒組最高,見表2。Pearson分析結果顯示,新生兒出生體重與臍血血清RBP(r=0.751)和IGF-1水平(r=0.825)均呈顯著正相關,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
表2 出生體重與血清RBP、IGF-1水平±s)
注:c與低體重兒組比較,P<0.05;d與正常體重組比較,P<0.05。
新生兒營養(yǎng)不良時常出現低血糖、低血鈣以及低蛋白癥等并發(fā)疾病,長期的營養(yǎng)不良則可以造成新生兒體格和神經系統發(fā)育遲緩、智力低下等問題,部分新生兒出現癲癇癥狀[6-7]。早發(fā)現新生兒營養(yǎng)狀況低下,及早給予營養(yǎng)干預措施,能夠有效預防和避免營養(yǎng)不良導致的不良結局。但現實中營養(yǎng)不良的新生兒在早期出現的臨床表現并不明顯,僅通過體格、體質量等形態(tài)學指標難以準確衡量營養(yǎng)狀況,且受到新生兒日齡、醫(yī)生操作手法等多種因素的限制。因此有必要尋找一種不受新生兒胎齡、日齡以及醫(yī)生主觀因素影響的客觀指標用于新生兒營養(yǎng)狀況評價的手段成為新生兒科和產科的迫切需求。
維生素A是人體的必需的一種維生素,在新生兒視覺功能發(fā)育、細胞生長分化、上皮組織完整性、免疫功能等發(fā)育和生理功能上具有重要的作用[8]。RBP是機體存在的一種維生素A轉運蛋白,主要由肝細胞合成,在肝臟內與視黃醇以1:1比例結合成為復合物將維生素A從肝臟組織轉運至血液,而該復合物在血液中與甲狀腺素結合前蛋白結合,通過血液循環(huán)傳送至靶器官和組織中得以利用[9-10]。一旦機體內RBP合成受阻將導致維生素A的分布不均、代謝異常,繼而表現出一系列維生素A缺乏癥狀。本研究中,早產兒血清RBP水平顯著低于足月兒,且隨著胎齡增加,RBP水平升高,低體重兒血清RBP水平顯著低于正常體重兒和巨大兒,這與早產兒和低體重兒肝臟發(fā)育不全有關,造成RBP合成水平較低。
研究顯示營養(yǎng)物質-胰島素-IGF代謝軸在胎兒宮內發(fā)育晚期以及出生后早期生長發(fā)育中具有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IGF能夠促進人體對葡萄糖的吸收、糖異生以及脂肪和蛋白質的合成,并且通過自分泌和旁分泌途徑調節(jié)細胞生長和分化[11]。IGF-1 主要在胎兒宮內發(fā)育后期發(fā)揮作用,其合成與分泌受胰島素調節(jié),研究證實IGF-1參與了皮膚、骨骼和神經系統等的發(fā)育和分化,且在新生兒營養(yǎng)不良早期尚未表現出身高、體重等的差異前,肝細胞表達的IGF-1的mRNA水平就已經下降[12]。本研究結果顯示,早產兒、低出生體重新生兒臍血血清中IGF-1水平顯著低于足月兒、正常出生體重新生兒,且新生兒胎齡、出生體重均與臍血血清RBP和IGF-1水平呈顯著正相關。
綜上, RBP與IGF-1半衰期短,且RBP和IGF-1易于檢測,重復性強,不受觀察者主觀因素的影響,能夠作為新生兒營養(yǎng)狀況評價的敏感指標,準確快速判斷新生兒營養(yǎng)狀況,在臨床具有重要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