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屹
(星海音樂學院,廣東 廣州 510623)
所謂“圖書館服務”,指的是通過圖書館學中的專業(yè)知識來優(yōu)化整理、深入加工、有效管理及快速傳遞圖書館文獻資料。圖書館資源以數據為核心,在對數據進行一番深加工、整理及分析后,將其變?yōu)閷嵺`價值高的信息,并及時傳遞給廣大讀者。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快速發(fā)展,圖書館服務應做出全方位改變,以適應時代發(fā)展。
大數據共有以下幾種特點:一是數據量龐大。在大數據時代的快速發(fā)展下,在拓展互聯(lián)網應用范圍的同時,還出現(xiàn)了各種形式的二維碼如圖像、視頻等,實踐調查顯示,全球每年都會新增很多數據量,特別是最近兩年時間里數據量的增長速度更是驚人。二是數據類型多元。大數據中存在豐富多元的數據類型,無論是數據格式還是編碼方式等均有著很大的差別。之所以大數據的數據類型越來越多元,是因為數據的來源渠道越來越多,同時數據格式也逐漸豐富化,比如結構數據、半結構數據、非結構數據。除了以文本存儲為主的結構數據外,音視頻、圖像等非結構數據在數據處理上有較高的要求。三是數據處理速率快。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可以對龐大的數據量進行及時有效處理,特別是在有關于感知、處理、控制方面的瞬時數據,大數據提出了非常嚴格的處理要求。四是價值性。雖然大數據具有眾多應用價值高的數據,但各數據缺乏理想的價值密度,在面對各式各樣的數據量時,往往出于對獲取價值高的信息的考慮,實際中會綜合收集和分析各類信息,這樣就導致價值高的信息和低效信息混淆在一起。比如從監(jiān)控視頻中掌握了解犯罪分子的信息,真正價值大的視頻數據僅僅維持一兩秒的時間,而對視頻中大大小小的數據至少要花掉幾小時或幾十小時的收集時間,這無疑制約了對價值大的數據信息的及時有效獲取。
如何有效通過大數據技術對基于用戶行為的結構數據、半結構數據進行準確識別、科學組織及深入分析,從而了解廣大用戶的具體需求,對圖書館服務理念與服務目標進一步優(yōu)化和完善,同時科學預測圖書館今后中的服務需求,全方位控制圖書館內部各項資源、服務需求以及廣大讀者的實際需求,這是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圖書館服務的發(fā)展方向。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圖書館要想不斷提高自身的市場份額,就必須具備大數據獲取與存儲能力,掌握數據的綜合分析技術。在圖書館發(fā)展戰(zhàn)略目標的設置過程中,將大數據分析以及數據利用作為關鍵性因素。充分發(fā)揮大數據在圖書館服務模式創(chuàng)新調整中的作用,為圖書館提供各類優(yōu)質資源。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圖書館應通過結構數據分析掌握廣大讀者在接受圖書館服務時的滿意程度,還應通過半結構數據和非結構數據及時掌握當前正在發(fā)生的現(xiàn)象,并對以后快要發(fā)生的現(xiàn)象進行準確預測與深入分析,從而探索出更為理想的圖書館服務模式。
所謂圖書館個性化服務指的是圖書館對不同需求的讀者提供不同的服務。通過大數據技術對廣大用戶的需求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落實交互式數據,在用戶數據分析基礎上高效開展個性化服務,同時有計劃、有針對性地提供多元圖書館服務如宣傳服務、跟蹤服務等。經常性分析增長速率快的數據,及時收集實踐價值大的數據,為圖書館服務質量和效率的提升提供重要的數據依據。通過大數據分析還可了解廣大讀者的日常行為,知曉讀者當前的興趣點,進而對讀者今后的需求進行科學預測,然后圖書館針對讀者需求對內部資源更新?lián)Q代,提高讀者的滿意程度,這樣圖書館預期的社會效益就會得以實現(xiàn)。
以往中,紙質書籍是圖書館的主流形式,很少會用計算機記錄數據。而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改變了圖書館傳統(tǒng)的結構模式,逐步將網絡信息作為圖書館的核心資源,紙質書籍的存在只是考慮其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在相同的時間段里,大數據不僅實現(xiàn)了質變,還做到了定量變化。圖書館應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各資源進行整合,建立完善的網絡模型,把廣大用戶信息納入一個數據系統(tǒng)中,對用戶的搜索信息進行細致全面記錄,通過現(xiàn)代化的軟件為用戶提供多元化資源服務。
圖書館員工實際工作過程中,應詳細準確記錄用戶的信息,并將用戶信息納入專門的數據庫中,然后通過對數據庫分析明確具體的作業(yè)時間、內容及服務質量評估模式,確立規(guī)范合理的績效標準。用戶也可對圖書館員工的工作過程進行深入了解和觀察,進而選擇與自己需求相符的服務人員,這在減輕圖書館員工工作壓力的同時,還能為用戶提供可靠的服務。此外,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圖書館應緊跟時代發(fā)展步伐,不斷加快數字化圖書館建設進程,圖書館除了有大量的書籍外,還應有音視頻、圖像等現(xiàn)代化信息資源,不斷壯大和充實圖書館知識庫。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應基于圖書館服務構建專門的交流平臺如相關論壇和貼吧等,這樣圖書館管理人員就能時刻和用戶,或者用戶和用戶之間保持密切的溝通。用戶可在交流平臺上將自己的意見或建議及時傳達給圖書館管理人員,圖書館管理人員在了解用戶的問題反饋后,可在平臺上及時給予合理的解釋。同時圖書館管理人員可利用交流平臺了解用戶間具體的交流內容,從而及時獲悉用戶對圖書館服務的滿意程度,對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改進。通過建立論壇、貼吧等交流平臺,不僅吸引了廣大用戶的注意力,而且還幫助圖書館對用戶信息的深入了解,清楚知道每個用戶對圖書館的多元服務需求,從而進一步強化了圖書館服務創(chuàng)新力度。此外,當前運行的數字化圖書館只是簡單地為用戶提供查詢資源及下載資源的單一化服務,忽視了與客戶間的良好互動。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快速發(fā)展以及數據技術的大量涌現(xiàn),大部分用戶都有與自己研究方向息息相關的重要資料。因此圖書館還必須設置專門的資源共享與互動平臺,并通過獎勵措施鼓勵用戶將自己掌握的資料信息在共享平臺上與他人分享,這不僅充實了圖書館數據庫中的信息資料,而且還使用戶獲得了優(yōu)質的圖書館服務。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以往圖書館中運用的管理模式及服務方式已經處于滯后狀態(tài),必須及時摒棄。隨著數字化圖書館中數據量的不斷攀升,要求從事圖書館工作的人員不斷提高自己。所以當務之急是培養(yǎng)一批技能素質高的圖書館人才,可以勝任大數據的分析和處理工作。圖書館應加強對在職人員的培訓教育力度,除了要求其具備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外,還應不斷強化其信息技術能力與數據處理分析能力,為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圖書館的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提升時刻努力著。對于圖書館技術員來說,只有具備較高的專業(yè)技術素質,才能保證圖書館整體服務水平。所以圖書館必須注重人才的培訓教育。
綜上所述,大數據時代為圖書館服務創(chuàng)造了諸多機遇,圖書館應通過先進高效的數據技術及手段,為廣大讀者提供優(yōu)質的服務。良好的圖書館服務直接反映了圖書館的核心價值,只有不斷強化圖書館服務,才能保證圖書館事業(yè)在大數據時代下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
[1]黃春英.探究大數據時代下圖書館的服務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J].才智,2014(6).
[2]張云.圖書館在大數據時代中的發(fā)展機遇與挑戰(zhàn)探析[J].赤子,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