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勛
今天西方非常多的先進國家對美很重視,相信美是一個重要的、有生命力的、開拓的部分。
回到最本質(zhì)的問題,美不一定僅僅是跟藝術(shù)有關(guān)。我們在看一朵花時,覺得它是美的,很少會覺得它不美。這種美在現(xiàn)實的功利層面上沒有任何目的跟意義,但是它好像變成了一個征兆,讓你覺得有一種生氣和活力。
我跟很多朋友提過,許許多多古老的文明,作為生命或者美的第一個象征,常常都是花。
《圣經(jīng)》里,耶穌傳道有很大一部分跟花有關(guān)。他曾經(jīng)跟門徒說,你看路邊的百合花比所羅門王富有時所有的寶藏都要珍貴。這是他用花在說法。坐在菩提樹下悟道的釋迦牟尼,在傳道的過程中,一句話都沒有講,就拿花示眾。
如果演講的時候,我一句話不說,就拿一朵花,會有什么后果?佛經(jīng)里講的這一段很有趣。當(dāng)釋迦牟尼拿花給大家看的時候,大弟子迦葉笑出來,他就把花給了迦葉,說我一生所有的道理都在這一朵花當(dāng)中,不靠語言、不靠文字來傳。成語“心心相印”就是從這段典故中演繹出來的。
我們今天也許覺得參悟一朵花的開放,不見得比學(xué)知識更重要,這會讓我想到我們的教育里是不是缺少了這部分。我們是有很多知識和資訊,可是一朵花的開放,里面包含的東西是遠(yuǎn)比知識和資訊豐富的,你可能會對花有不忍之心。
每年四五月的時候,新竹、苗栗這一帶漫山遍野的油桐花開放,白色花瓣掉了一地。我好幾次帶學(xué)生走過那條路,所有人都會繞開,不肯踩花??吹綄W(xué)生繞開,我會覺得很快樂。他知道那是一朵花,花掉下來很漂亮、也很干凈,他不忍心去踩。其實不是因為語言,也不是因為文字,就是因為他覺得不忍。
我常常會珍惜教育里這部分東西,而這部分東西不知道多少年后才會發(fā)生作用,而不是在此時此刻。它也不是考試和學(xué)分所能衡量的。可是有時候我們沒有耐心去感受這會是一個競爭力,可能等到某個時刻,當(dāng)我們覺得生命不可以糜爛、不可以骯臟、不可以墮落、不可以腐敗、不可以低級趣味的時候,而能夠把生命變成一個比較崇高的狀態(tài)的,大概就是那一朵不忍踩踏的花。
這個競爭力的意思是說,當(dāng)看到社會里面墮落、糜爛或者低級趣味的東西,越來越蔓延開來的時候,你反而會想到看見一朵花而不忍踩踏下去的那種感覺。那朵花可能是任何一個會在媒體上出現(xiàn)的人,可是你會跨過去,不去折損、侮辱他,也不去蹂躪他。
我覺得這是對生命本質(zhì)的一種尊重,它是美,可是它會使一個社群最終以美為所有生命最高的典范。所以我想,這個競爭力的確是看不見的一個東西,可是我相信它在整個生命行為當(dāng)中,潛伏著,想要變成我們無以估量的什么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