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城郊結合部是城市與農村的交叉地帶,各種治安問題凸顯。城郊情境化治安防控體系脫胎于犯罪情境預防理論,是由:提高違法犯罪的難度、增加違法犯罪的風險、減少違法犯罪的回報、降低違法犯罪的刺激、消除違法犯罪的借口等,五大類策略、二十四小類手段組成的理論體系。城郊情境化治安防控體系使城郊結合部的治安防控較以往邏輯更加清晰、系統(tǒng)化更加完整。
關鍵詞 城郊結合部 犯罪情境預防理論 治安防控體系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東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教授團隊工程【粵司警院2016(106號)】----犯罪預防與控制模式選擇”階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賈甲麟,廣東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司法警務和刑事偵查。
中圖分類號:D63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5.079
城郊結合部是城市與農村的交叉地帶,背靠農村,面朝城市,亦農亦工、亦鄉(xiāng)亦城,具有過渡性、動態(tài)性、邊緣性、復雜性等特征,普遍存在著流動人員多,管理服務難;違法犯罪高,防控能力弱;黃賭毒蔓延,涉案人數(shù)大;出租房林立,管理良策少;小工廠遍地,安全隱患高;居民成分雜,矛盾糾紛多等治安問題。而犯罪情境預防理論自20世紀70年代在英國問世以來,已經發(fā)展為理論基礎厚重、操作措施詳實、系統(tǒng)構架完整的犯罪預防理論體系。所以,本文以犯罪情境預防理論體系為切入點,試圖從犯罪學的理論中攫取一汪清流,滋育出城郊結合部的情境化治安防控體系。
一、犯罪情境預防理論
犯罪情境預防理論(Situational Crime Prevention)于1973年由英國學者羅納德·克拉克(Ronald V. Clarke)首次提出。 犯罪情境預防具體是指針對特定的犯罪,通過管理、設計和控制犯罪的即時環(huán)境和犯罪對象,使實施犯罪行為的難度加大、風險增高、回報減少、借口消除等,從而改變犯罪機會的結構,實現(xiàn)預防犯罪的目的。 犯罪情境預防在2002年被聯(lián)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正式列入《預防犯罪準則》,得到國際社會認可。
犯罪情境預防的具體策略方法是由克拉克與德里克·科尼什(Derek B. Cornish)等人,在理論研究及實證匯總的基礎上,通過不斷的發(fā)展和完善,最終于2003年完成的,是由五大類策略和二十五小類手段組成的實踐操作體系。 而該實踐操作體系正是本文要重點剖析的,希望能通過犯罪情境預防的具體策略方法與中國城郊結合部的治安現(xiàn)狀的有機結合,開辟出一條屬于我們自己的城郊情境化治安防控道路。
二、城郊情境化治安防控體系
(一)提高違法犯罪的難度
克拉克把犯罪情境預防的第一類策略稱為增加犯罪難度(Increase the Effort),該策略旨在通過制造阻礙犯罪的障礙和增加實施犯罪的難度,使?jié)撛诘姆缸锶嘶蛑y而退,或感到成功的概率很低,或根本不會被誘惑產生犯意等,進而減少犯罪總量。而該策略在日益嚴峻的城郊治安形勢面前同樣適用。
1.目標加固
克拉克把第一類策略的第一種手段定義為目標加固(Target Hardening)。其實這是一種非?;A的手段,老百姓們也天天再用,而克拉克做的只是將其歸納到實其踐操作體系當中。對于城郊結合部來說,目前常用的方法很多,如安裝防盜門和防盜網、換更高等級的鎖具和鎖芯、添加防盜器報警器等。但是,我們還能加固的依然很多,在政府的主導下,通過強制要求和給予補貼相結合的方式,相信能夠讓這古老的方式放出新的光彩。
2.門禁控制
克拉克羅列的第二種手段進入控制(Access Control)和目標加固有著同樣擁有悠久的歷史,古代用來防備外敵入侵的護城河、吊橋等皆是其縮影。對于城郊結合部來說,將其稱為門禁控制更為接地氣,門禁系統(tǒng)應當普遍運用于治安較差地區(qū)的所有單位,如出租屋,村辦工廠,中小企業(yè)等;控制的方式也應多元化,如入口可視對講、電子門禁卡、電子身份識別碼(PINs)等。
3.出入口監(jiān)控
出口掃描(Screen Exits)是克拉克歸納的第三種手段,旨在增加違法犯罪人員逃跑的難度。城郊結合部背鄉(xiāng)面城,四通八達,違法犯罪人員藏匿迅速、逃匿方便,所以對城郊結合部各出入口加強監(jiān)控勢在必行。公安部門要在城郊結合部建立多層次治安監(jiān)控系統(tǒng),加強治安卡口建設,充實卡口值勤力量,同時根據(jù)形勢變化及時調整布局,充分發(fā)揮控堵作用。
4.分流違法犯罪人員
第四種手段是轉移犯罪人(Deflect Offenders),目的是使犯罪人彼此分離或遠離犯罪目標。城郊結合部是網吧、KTV、酒吧、發(fā)廊、桑拿等休閑娛樂場所最為集中的地方,而這些地方又是不法之徒勾結、盤踞,進行販毒、詐騙、搶劫、偷盜、賭博最為猖獗的地方。為了使聚集在城郊結合部的違法犯罪人員分流,我們可以使用聚集場所控制取締、流動人員分類管理、高危人群管控等多種方式。
5.控制高危物品
第四種手段是控制工具和武器(Control Tools & Weapons),但是對于城郊結合部來說危險遠遠并非只來源于這兩類物品??刂破拓準?、打擊非法機動車、禁絕管制刀具等均是目前城郊結合部廣泛使用且行之有效的手段。
(二) 增加違法犯罪的風險
克拉克把犯罪情境預防的第二類策略定義為增大犯罪風險(Increase the Risks),該策略旨在通過完善監(jiān)督的方式,改變具體情境,提高犯罪人被捕的概率,打破犯罪風險與收益平衡,從而消除僥幸心理,達到預防效果。該策略具體到城郊結合部的治安問題上,應表現(xiàn)為以下五種具體手段:
1.強化被害人防護
擴大監(jiān)護(Extend Guardianship)是克拉克提出的第二類策略的第一種手段,該手段是以潛在被害人為著眼點,通過各種途徑擴大對其的保護范圍。從被害人入手進行防護在城郊結合部同樣適用,被害人亦不僅僅指自然人,也包括法人、非法人組織等,這些被害人處于弱勢地位,加強對其保護可以提高其應對違法犯罪的能力。
2.協(xié)助自然監(jiān)控
協(xié)助自然監(jiān)控(Assist Natural Surveillance)是增大犯罪風險第二種手段,而自然監(jiān)控對于城郊結合部來說尤為重要。傳統(tǒng)農村親屬、鄰里間交往和諧、密切、穩(wěn)定,每個村民都置身于其監(jiān)督之下,如果有不良行為,就會受到整個鄉(xiāng)村的制止和遺責。但是在城郊結合部當中,這種自然監(jiān)督卻蕩然無存,其背后的原因雖是多方面的,但是如果能夠設法恢復淳樸的鄉(xiāng)規(guī)民約,對當?shù)刂伟瞾碚f定是有利無害的。
3.降低匿名率
社會人員高速流動的現(xiàn)代生活使人們彼此越來越陌生,這也大大降低了犯罪人的曝光率??死颂岢龅臏p少匿名(Reduce Anonymity)旨在通過各種手段暴露犯罪人,迫使其放棄犯罪。城郊結合部的治安工作如果能做到“一張照片、一張表、一張身份證復印件、一份調查函、一張暫住證”這“五個一”,就能大大降低暫住人員的匿名率。對有可疑點的暫住人員實行“留指紋,留照片,留筆跡,建檔案”的辦法,使其在治安工作中完全透明,消除犯罪僥幸心理。
4.利用場所管理者
利用場所管理者(Use Place Managers)也稱為雇員監(jiān)控,顧名思義就是利用場所負責人對處于其管轄范圍之內的人員進行監(jiān)控。城郊結合部充斥著大大小小的出租屋和中小企業(yè)廠房,取得這些場所負責人的協(xié)助,對于提高城郊結合部的治安狀況至關重要。公安機關應按照“誰出租、誰負責;誰經營、誰負責;誰用工、誰負責”的原則,要求凡是接納暫住人員的單位和個人都要主動做好流動人員的管理工作,做到“知身份、知職業(yè)、知交往人員、知現(xiàn)實表現(xiàn)、知生活來源”這“五知”,并做到及時報告可疑情況。
5.增強正式監(jiān)控力量
如果說利用場所管理者是利用非專業(yè)人員進行監(jiān)控的話,那增強正式監(jiān)控力量(Strengthen Formal Surveillance)便是運用專業(yè)人員——警察和安保人員等,進行監(jiān)控。城郊結合部的基層警力與管理對象的比例嚴重失調,廣大民警長期處在超負荷的工作狀態(tài)且整日奔波于“雞毛蒜皮”類事情中,所以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警力不足和警力專用的問題。同時要強化治安巡邏工作,建立健全巡警隊、護廠隊、保安聯(lián)防隊等專業(yè)力量,各隊之間要全天候、全方位協(xié)同作戰(zhàn),提高快速反應能力。
(三) 減少違法犯罪的回報
盡管通過前兩大類策略大大提高了犯罪風險,但是如果犯罪收益很高,犯罪人依然會鋌而走險。所以克拉克提出的第三類策略減少犯罪收益(Reduce the Rewards)就是從減少犯罪人所期待的收益入手,使犯罪不再有利可圖,從而使犯罪對潛在犯罪人失去吸引力。
1.隱藏和移除侵害對象
隱藏犯罪目標(Conceal Targets)移除犯罪目標(Remove Targets)是克拉克以犯罪侵害對象為著眼點提出的兩種預防手段。隱藏和移除侵害對象其實就是中國古語中的“財不露白”。城郊結合部由于住房簡陋,安全防范設施不到位,有時候違法犯罪收益可以說唾手可得,這時“有便宜不占王八蛋”便成了響亮的違法犯罪口號。比如夏季天氣炎熱,居民喜歡開窗降溫,從而導致傳統(tǒng)的窗口“釣魚”式盜竊大行其道。
2.財產標定
財產標定(Identify Property)是指在私有物品上添加標記,從而使該物難以銷贓并便于識別。村民將自己的雞染成特定顏色,將自己的牲口打上烙印,在自己的書上寫上名字 均是財產標定的體現(xiàn)。在盜竊案件猖獗的城郊結合部,居民應廣泛使用這種原始但有效的手段,保護自身財產,并為警察破案提供幫助。
3.打擊黑市交易
瓦解黑市(Disrupt Markets)就是通過監(jiān)管市場,使贓物無法變現(xiàn)或出售,犯罪無法獲得收益。城郊結合部中廢品收購業(yè)、金銀首飾加工業(yè)、機動車修理業(yè)等特種行業(yè)星羅棋布。這些攤檔分布零散,流動性強,公安機關難以防控,從而導致窩贓銷贓、藏污納垢情況非常嚴重。某些商販見利忘義、唯利是圖,無視法令道德,明目張膽地收購犯罪贓物,更有甚者與犯罪分子串通一氣,聯(lián)為一體,盜竊、銷贓各司其職, 這些都是公安部門要大力投入嚴厲打擊的。
4.禁絕違法犯罪收益
克拉克提出的抑制獲利(Deny Benefits)是以犯罪收益本身為著眼點,目的是通過一些手段,達到即使犯罪成功,犯罪收益也很低或為零的一種預防犯罪思路。蘋果手機的“Find My Iphone”遠程鎖死被盜手機的功能就是這個思路的具體體現(xiàn)。這個思路同樣可以用來指導處置城郊結合部的治安問題。比方說我們可以加大對于城郊結合部違法辦證刻章、賣淫嫖娼等小廣告的清理力度,違法犯罪者即使張貼噴涂了這類違法廣告后也會被馬上清理掉,根本起不到宣傳的效果,久而久之他們也會逐漸對這類違法犯罪失去興趣。
(四)降低違法犯罪的刺激
犯罪情境預防的理論基礎是犯罪人的“理性選擇”,所以不能只關注物理防控措施,也要關注行為人心里的活動情況。所以克拉克和沃特利(Richard Wortley)一起提出了第四類策略減少犯罪誘惑(Reduce Provocation)。
1.降低挫敗感與壓力
美國犯罪學家索而斯坦·塞林(Thorsten Sellin)在其“文化沖突”論中提出,移民犯罪是因為新舊文化的行為規(guī)范之間的沖突;是從鄉(xiāng)村遷移到城市,從組織良好的同質社會遷移到無組織的異質社會而產生的沖突。 流動人員在城郊結合部中沒有基本生活保障,工作難找,再加上本地人的異樣眼光,造成了他們嚴重的心態(tài)失衡和仇富心理,有的最終直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所以,根據(jù)克拉克的減少挫敗和壓力(Reduce Frustration and Stress),我們可以采取幫助流動人員排憂解難,給予其更多關心愛護,播放舒緩的音樂等方式降低其挫敗感與壓力。
2.避免紛爭
避免紛爭(Avoid Disputes)這一思路可用來指導并解決困擾城郊結合部的群體性事件問題。城郊結合部因征地補償、山水劃分、集體分紅、干部貪腐等問題而引發(fā)的群體性事件時有發(fā)生,更有甚者,某些不法之徒為了漁利,極力挑撥離間、激化矛盾、擴大影響。所以一方面基層公安部門的治安調解作用不可忽視,另一方面也要從矛盾源頭解決問題,避免紛爭。
3.降低誘惑和刺激
降低誘惑和刺激(Reduce Temptation and Arousal)這一手段對于城郊治安問題亦有重大意。城郊結合部中盜竊、搶劫、詐騙等圖財型犯罪所占比例偏高,因為流動人員多因想從事正當職業(yè)謀生入城,但在商品大潮沖擊下,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欲望日益膨脹,最終鋌而走險,進行犯罪。 通過控制暴力色情信息的傳播,培養(yǎng)健康興趣愛好,合理釋放過剩精力等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流動人員所受的誘惑和刺激。
4.緩解同伴影響力
同伴的行為對個體行為有很大影響,許多意志薄弱的人多是由于同伴的原因才走上犯罪道路, 所以化解同伴壓力(Neutralize Peer Pressure)很有必要。城郊結合部的違法犯罪多以地緣或親緣為紐帶結成團伙進行,其原因在于流動人員初到城市總喜歡以投親靠友的形式站住腳跟,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或是迫于情面或是被逼脅迫,最終糊里糊涂的參與到違法犯罪當中來。所以在城郊結合部當中要多開展大規(guī)模宣傳活動,明示流動人員敢于對各類越軌行為說 “不”。
5.阻止不良模仿
破窗理論告訴我們,任何一個輕微的違法犯罪,如果處置不妥當,就會導致整個社區(qū)治安惡化,所以阻止模仿(Discourage Imitation)對于城郊結合部的治安境況意義非凡。比如說被稱為“二世祖”的失地農民們,他們整日無所事事,游手好閑,聚集在一起,在網吧、棋牌室、發(fā)廊、大排檔等公共復雜場所消磨時間。他們之間相互感染,形成了一致的不勞而獲、貪圖享樂、哥門義氣的價值觀念,而且他們常常認定自己就是違法犯罪角色,更加肆無忌憚。
(五)消除違法犯罪的借口
犯罪人在實施犯罪前大都會進行道德考量,因為尋找理由和借口,可以抵消內心產生的罪責感和羞恥感,從而心安理得地去進行犯罪行為,這是人類內心的一種自我防御機制。因此,提高城郊結合部治安情況的最后一類策略就是消除違法犯罪借口(Remove Excuses)。
1.制定規(guī)則
通過制定規(guī)則(Set Rules),消除與敏感行為有關的模棱規(guī)定,使?jié)撛谶`法犯罪人員難以用合理化的借口為違法犯罪行為開脫。在城郊結合部,我們可以通過制定嚴格的各種合同和明確的行為守則,如統(tǒng)一格式的房屋租賃合同、用工合同、道德合同等,并通過嚴格執(zhí)行合同,降低違法犯罪發(fā)生的幾率。
2.張貼警示標語
在城郊結合部,將公共行為準則、注意事項等張貼于特定場合,就是張貼告示(Post Instructions),該手段能夠起到警醒潛在受害人并警告違法犯罪人的作用,也防止違法犯罪人員以自己不知法而犯法為理由來為自己開脫。
3.喚起良知
喚醒良知(Alert Conscience)試圖在犯罪人考慮實施犯罪行為的一剎那喚醒其內心的良知,阻止犯罪行為發(fā)生。毛澤東同志曾經精辟地提出“嚴重的問題是教育農民”,他們既繼承了看重安穩(wěn)、惰性、知足的小農意識,又蔑視安分守己、吃苦耐勞的傳統(tǒng)美德。我們要加強對城郊結合部本人員的法制教育,使他們能用法律來約束自己的行為。通過舉辦法律培訓班、文化培訓班和技術培訓班,提高城郊結合部人員的自身素質,同時抓好社區(qū)文化建設,引導他們追求積極健康的精神娛樂。
4.方便守法
幫助守法(Assist Compliance)是指通過特定措施,使?jié)撛诘姆缸锶四芨奖愕貙嵤┖戏ǖ男袨?。流動人員長期處于流離之中,無歸屬感,所以無長久居住的打算,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守法成本還很高,很容易出現(xiàn)破罐子破摔的情況。所以,采取各種方法,如戶籍人員上門照相收集流動人員資料,省去流動人員自己上報資料的麻煩和成本等,均可降低守法成本,使城郊結合部的流動人員更加方便的守法。
5.管制毒品和酒類
流動人員離開原來穩(wěn)定的生活環(huán)境,進入人際關系松散的流動狀態(tài),缺少與親友、家人的團聚、互助和感情交流,心理寂寞普遍存在,這時借酒澆愁等不理智行為便成為了他們的排解方式。所以通過管制毒品和酒類(Control Drugs and Alcohol)來控制城郊結合部治安問題的手段具有實用價值。
注釋:
Ronald V ClarkeSituational Crime Prevention:Successful Case StudiesNew York:Harrow and Heston Publishers,1997.
楊學鋒.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背景下的情境犯罪預防.法治研究.2011(8).
Cornish,DerekBand Clarke,RV(2003)Opportunities,Precipitators and Criminal Decisions: A Reply to Wortleys Critique of Situational Crime Prevention,Crime Preventions Studies,vol16,New York: Criminal Justice Press.
沈惠章.論打造“平安工程”中的城郊結合部治安.河北公安警察職業(yè)學院學報.2005(3).
索而斯坦·塞林,等.許章潤、幺志龍譯.犯罪:社會與文化.廣西大學出版社.2003.128-136.
張友文、周紹雁.外來農民犯罪新探.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04(12).
崔海英.情境犯罪預防本體理論解讀.凈月學刊.2014(12).
丘海雄、張永宏、王興洲.城郊結合部“二世祖”違法犯罪問題探討.青年研究.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