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罕:(生卒年不詳),春秋時宋國大夫,曾任宋國司城,位列六卿。
原文:
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子罕弗受。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也,故敢獻之?!弊雍痹唬骸拔乙圆回潪閷?,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稽首而告曰:“小人懷璧,不可以越鄉(xiāng)。納此以請死也?!弊雍敝弥T其里,使玉人為之攻之,富而后使復(fù)其所。
——《左傳·襄公十五年》
譯文:
宋國有人得到一塊玉石,就獻給子罕。子罕不接受。獻玉的人說:“我給玉工看過,玉工說是寶物,所以才進獻給您?!弊雍闭f:“我把不貪作為寶物,你把玉石作為寶物,如果你把玉石給了我,我們兩人就都喪失了寶物,不如各自享有各自的寶物。”獻玉的人跪拜著對子罕說:“小人帶著玉璧,是不能夠越過鄉(xiāng)里的,把它送給您是想免于一死?!弊雍卑勋I玉人安置在自己的住所,讓玉工為他雕琢玉石,等因出售美玉富有以后,才讓他回到家里。
啟 示
子罕巧妙拒玉的故事中,不能說獻玉者以美玉為寶的做法有錯,不能苛責追求物質(zhì)財富的行為不妥,畢竟玉是寶,自然界十分稀少,但不貪的確是高尚的行為和修養(yǎng),是很難戰(zhàn)勝的“誘惑”。子罕巧妙拒玉故事中的獻玉者早已湮沒在歷史長河之中,但拒玉的子罕卻流芳千古。
為官者,尤其是黨員領(lǐng)導干部,應(yīng)當以不貪為寶,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為寶,以帶頭樹立良好家風為寶;應(yīng)當崇廉拒腐,尚儉戒奢;應(yīng)當廉潔從政,廉潔用權(quán),廉潔修身,廉潔齊家,把牢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總開關(guān)”,特別是在面對誘惑、陷阱時,保持頭腦清醒,時刻警鐘長鳴,在感情上把握住原則,在行動上把握住分寸,在生活上把握住小節(jié),做到政治上清醒、經(jīng)濟上清楚、生活上清白,守好自己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