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清
【摘 要】閱讀簡單的非連續(xù)性文本,提取有價值的信息是今后的熱點,通過對中考命題形式、答題情況分析,指導學生從生活中挖掘語文素材,擴大閱讀范圍,能進行信息整合并作簡單推論,從而豐富學生多元的閱讀體驗。
【關鍵詞】非連續(xù)性文本 中考命題 立足生活 挖掘資源 指導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第三學段的“學段目標與內容”中,增加了這樣一個目標:“閱讀簡單的非連續(xù)性文本,能從圖文等組合材料中找出有價值的信息?!庇谑欠沁B續(xù)性文本閱讀題逐漸成為近年來中考語文命題的熱點題型。相對于由句子和段落構成的小說、散文等連續(xù)性文本,它通常會圍繞一個主題把文字材料、圖片、表格、數(shù)據、號碼等相關元素組合在一起,要求考生通過閱讀分析、比較研究,從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用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出來。那么,當前語文考試中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測評情況怎樣呢?本文將結合近4年來南平市語文中考(因為中考方向是初中語文教學的指揮棒,中考語文命題形式足以代表)中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考試情況談談我的看法。
一、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命題及答題情況分析
第一,從命題的主要特點看:一是考查形式靈活多樣。其話題鮮活,立足鄉(xiāng)土如朱子文化魅力、感悟竹文化;圍繞熱點,富有趣味如光盤行動、漢子之美。從中可以看出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信息量大,概括性強,言語理解與表達問法新穎,題目設置機動靈便。二是具有較強的探究性。閱讀材料有的內容相似但體裁不同,有的內容不同但體裁相同,有的題材、體裁都不相同,跨度較大。明顯的信息容易獲取,而分辨隱含信息較為困難,主要考查考生能否善于抓住文中負載信息的關鍵詞句,快速梳理、汲取與閱讀目的相關的有效信息。如“感悟竹的美德”、“探究竹價值”“補寫標題”等信息提取較為簡易,但在“概況提筆忘字的原因分析”和“品析廣告的巧妙之處”則相對不易。三是注重個性閱讀體驗。近4年來,南平市中考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主要注重考查考生在閱讀材料時,是否具有一定的轉換認知能力,即必須聯(lián)系積累的知識經驗及生活體驗去解釋文本的意義,注重提高個性思考和判斷能力,并提出自己對文本的形式和內容進行反思與評價。如“推薦有關人格修養(yǎng)方面的名言警句”“光盤行動的調查”都需要考生在積累知識的基礎上進行作答。四是聯(lián)系生活相當緊密。語文來源于生活,立足生活挖掘語文素材是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考查的最終導向。從南平市4年語文中考看,每次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考題的命制均立足生活,帶有很強的生活性。如竹文化、朱子文化、光盤行動、漢子之美均來源于生活,前兩項對閩北學生來說是熟知的;后兩項都是近年的熱點。
第二,從考生答題情況看:大部分考生能提取有效信息,善于抓住關鍵詞句,回答也比較完整,有的甚至很有創(chuàng)意。但也有部分考生面對這類考題,沒有很好地把握各則材料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往往受到干擾信息的影響,不得要領。要么僅僅是對材料內容的概括,篩選不出要點信息;要么理解偏頗,答不到點子上;要么是審題不細致,表述不準確,因而失分較多。
第三,從命題的不足之處看:近4年南平市中考語文在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考查中命題相對單一,基本以文字材料為主,信息量不大,回答問題比較簡易,缺乏比較研究、圖文等。對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提取信息能力、分析概況能力顯得不夠。
二、對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教學的建議
“非連續(xù)性文本”在現(xiàn)代社會中運用廣泛,生活中隨處可見,其實用性特征十分明顯。學會從非連續(xù)文本中獲取我們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義的結論,是每個學生應具有的重要閱讀能力之一。比如,我們去商店買一種電器,會配有使用說明書,不能讀懂這份說明書,電器使用就會不規(guī)范甚至出現(xiàn)安全事故;我們出門旅游,讀懂手中的地圖才不會迷路;在商場刷卡后,能看懂文字和數(shù)據結合的憑證單才能知道自己的消費金額……這些說明書、地圖、憑證單就是非連續(xù)性文本的呈現(xiàn)方式。由此可見,要起到語文教學面向生活的導向作用,加強“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的考查就很有必要。
1. 挖掘資源,擴大閱讀范圍
根據教學需要,語文教師在課前或課后可以指導學生進一步搜集更直觀的圖標、數(shù)據等“非連續(xù)性文本”資料,組織學生開展學習交流,培養(yǎng)閱讀能力。
如可以對語文課文內容進行增補,利用多媒體等教學輔助工具配以圖表、數(shù)據,讓學生在鮮明的數(shù)據和形象的圖表中感受事物的特點。也可以在綜合性學習單元,根據文本的特點,編制獨立思考題,引發(fā)學生閱讀思考。比如九年級下冊《綜合性學習:關注我們的社區(qū)》,可以先收集有關社區(qū)資料,設置這樣的題:讀社區(qū)老人“空巢”現(xiàn)象調查表,你從中發(fā)現(xiàn)怎樣的問題,有哪些解決方法?還可以整合其他課程資源,使知識融合貫通為我所用。比如,數(shù)學、物理、化學等學科的文本大都是以圖、文字、表格等相結合的形式出現(xiàn)的,我們也可以對這些文本加以改編,使之成為語文教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當然更可以活用生活資源,生活中,“非連續(xù)性文本”被廣泛應用,這些資源可以被我們充分利用。說明書、旅游導覽圖、安裝圖等都是訓練的好材料,借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2.評價跟進,檢測閱讀情況
連續(xù)性文本的閱讀大都可以通過客觀化的試卷加以考察,而對于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能力的考察就要復雜得多,盡管如此,語文考試中還是應該適當加入對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的檢測?!伴喿x簡單的非連續(xù)性文本,能從圖文等組合材料中找出有價值的信息”。這一目標的達成需要教師掌握學生學的程度,以便適時改進教學。比如我們可以設置這樣的試題:
當今時代已進入讀圖時代、媒體時代,大量信息以碎片狀呈現(xiàn),如何有效地整合并利用這些信息,無疑將成為網絡時代學生的重要能力之一?!胺沁B續(xù)性文本”的引入賦予了修訂后的《課標 》以時代的氣息,也提出了教學實踐的新命題。華東師大巢宗祺教授指出:“非連續(xù)性文本的實用性特征和實用功能十分明顯。學會從非連續(xù)文本中獲取我們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義的結論,是現(xiàn)代公民應具有的閱讀能力?!比绾闻囵B(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豐富多元的閱讀體驗,更需要我們從生活中提取素材,不斷地探索。
參考文獻
[1]華東師大巢宗祺教授.關于語文教育轉型的思考.講座,2003年10月)
[2]語文課程標準,2011
[3]姜春松.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教學策略分析(《語文天地》初中版,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