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東,馬思思
(四川地質(zhì)醫(yī)院檢驗科,四川 成都 610051)
近年來,隨著人們飲食結(jié)構(gòu)的變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發(fā)病率逐漸增高,且患者呈年輕化的趨勢[1]。此病患者在發(fā)病的早期通常無特異性的臨床表現(xiàn),若其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發(fā)生肝功能受損、肝纖維化,從而可嚴重影響其預后。為了探討血糖、血脂及肝功能檢查在診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應用價值,筆者對在四川地質(zhì)醫(yī)院進行體檢的464例體檢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分析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間在四川地質(zhì)醫(yī)院進行體檢的464例體檢者的臨床資料。將其中的157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作為觀察組,另選取其中的157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觀察組157例患者中有男性114例,女性43例;其病程為0.6~11年,平均病程(3.69±1.48)年;其年齡為28~79歲,平均年齡(36.58±4.87)歲;其中有輕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48例,中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52例,重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57例。對照組157例健康體檢者中有男性105例,女性52例;其年齡為28~79歲,平均年齡(36.57±4.86)歲。兩組研究對象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其病情符合中華醫(yī)學會肝臟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2]中規(guī)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診斷標準,且經(jīng)影像學檢查被確診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2)入院前未接受過其他的治療。
1)患有病毒性肝炎。2)患有酒精性肝病。3)患有自身免疫性肝病。
對這兩組人員均進行血糖、血脂及肝功能檢查。檢查方法是:在檢查前8 h,告知受檢者禁食。抽取受檢者的靜脈血5 ml,對血樣進行離心處理。使用復星長征CS-600B生化分析儀對血樣進行分析。分析指標包括: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谷氨酰轉(zhuǎn)肽酶(GGT)、丙氨酸氨基轉(zhuǎn)肽酶(ALT)和天門冬氨酸氨基轉(zhuǎn)肽酶(AST)等。
本研究中的所有數(shù)據(jù)均由專業(yè)人員篩選、收集并整理。采用雙人雙機獨立錄入的方式將上述數(shù)據(jù)錄入Epidata 3.1軟件中進行處理,然后采用SPSS 17.0軟件對這些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FBG、TC、TG、LDL-C、HDL-C的平均水平分別為(7.36±1.24)mmol/L、(6.39±1.14)mmol/L、(3.25±0.84)mmol/L、(4.26±1.21)mmol/L、(0.89±0.34)mmol/L。對照組體檢者FBG、TC、TG、LDL-C、HDL-C的平均水平分別為(4.15±1.24)mmol/L、(4.59±1.64)mmol/L、(1.36±0.54)mmol/L、(1.85±0.74)mmol/L、(1.24±0.64)mmol/L。觀察組患者FBG、TC、TG、LDL-C的水平均高于對照組體檢者,其HDL-C的水平低于對照組體檢者(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人員血糖、血脂水平的比較(mmol/L,±s )
表1 兩組人員血糖、血脂水平的比較(mmol/L,±s )
項目 指標 觀察組(n=157) 對照組(n=157) t值 P值血糖 FBG 7.36±1.24 4.15±1.24 22.936 0.000 TC 6.39±1.14 4.59±1.64 17.254 0.000 TG 3.25±0.84 1.36±0.54 23.715 0.000 LDL-C 4.26±1.21 1.85±0.74 21.291 0.000 HDL-C 0.89±0.34 1.24±0.64 28.528 0.000血脂
觀察組患者GGT、ALT、AST的平均水平分別為(54.48±8.25)mmol/L、(45.15±8.84)U/L、(44.36±8.04)U/L,對照組體檢者GGT、ALT、AST的平均水平分別為(29.47±8.65)mmol/L、(23.64±8.14)U/L、(23.54±8.24)U/L。觀察組患者GGT、ALT、AST的水平均高于對照組體檢者(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人員各項肝功能指標的比較(±s )
表2 兩組人員各項肝功能指標的比較(±s )
項目 指標 觀察組(n=157)對照組(n=157) t值 P值GGT(mmol/L) 54.48±8.25 29.47±8.65 24.745 0.000 ALT(U/L) 45.15±8.84 23.64±8.14 25.041 0.000 AST(U/L) 44.36±8.04 23.54±8.24 27.183 0.000肝功能
重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FBG、TC、TG、LDL-C的水平均高于中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其HDL-C的水平低于中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P<0.05)。中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FBG、TC、TG、LDL-C的水平均高于輕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其HDL-C的水平低于輕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P<0.05)。詳見表3。
重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GGT、ALT、AST的水平均高于中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P<0.05)。中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GGT、ALT、AST的水平均高于輕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P<0.05)。詳見表4。
表3 不同病情嚴重程度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的比較(mmol/L,±s )
表3 不同病情嚴重程度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的比較(mmol/L,±s )
項目 指標 輕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n=48)中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n=52) 重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n=57) F值 P值血糖 FBG 6.36±1.87 7.15±1.24 8.17±1.87 15.210 0.000 TC 6.39±1.14 7.45±1.04 8.74±1.54 44.990 0.000血脂TG 3.25±1.84 4.51±1.51 5.58±1.47 28.070 0.000 LDL-C 4.26±1.21 5.84±1.51 6.47±1.14 4.080 0.000 HDL-C 0.97±0.38 0.91±0.35 0.83±0.31 30.880 0.000
表4 不同程度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功能比較(±s )
表4 不同程度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功能比較(±s )
項目 指標 輕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n=48) 中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n=52)重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n=57)t值 P值GGT(mmol/L) 54.48±9.25 61.48±7.61 70.59±7.18 62.390 0.000 ALT(U/L) 45.15±8.84 49.68±7.48 53.61±7.47 18.780 0.000 AST(U/L) 44.36±8.04 45.58±6.48 46.87±6.58 1.820 0.000肝功能
肝臟是人體重要的代謝器官,肝內(nèi)脂肪主要來源于食物及外周脂肪組織。食物中的脂肪在進入人體后,會被消化為微小的脂肪顆粒,從而可被小腸上皮組織吸收,并通過血液循環(huán)被送達到肝臟等部位[3]。有學者認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發(fā)生與患者甘油三酯的水平密切相關。郭紅智等[4]研究指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常會出現(xiàn)胰島素抵抗的癥狀,從而可導致其發(fā)生肝源性糖尿病。與此同時,此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升高也會嚴重影響其胃腸功能,從而可加重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情。有研究資料顯示,約有75%~81%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存在體重超標的情況,約有61%~70%的該病患者合并有高血壓,絕大部分該病患者合并有血脂異常[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肝細胞脂肪變性、肝損傷等。王倩等[6]指出,盡早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病情進行明確的診斷和有針對性的治療對改善其預后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探討血糖、血脂及肝功能檢查在診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應用價值,筆者對在四川地質(zhì)醫(yī)院進行體檢的464例體檢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研究。本研究的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FBG、TC、TG、LDL-C、GGT、ALT、AST的水平均高于對照組體檢者(健康人),其HDL-C的水平低于對照組體檢者(P<0.05)。重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FBG、TC、TG、LDL-C、GGT、ALT、AST的水平均高于中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其HDL-C的水平低于中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P<0.05)。中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FBG、TC、TG、LDL-C、GGT、ALT、AST的水平均高于輕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其HDL-C的水平低于輕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P<0.05)??梢?,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糖、血脂、各項肝功能指標的水平與其病情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
綜上所述,血糖、血脂及肝功能檢查在診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應用價值較高。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劉敬.血脂與血糖及肝功能檢測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臨床意義探討#[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6,18(1):3-4.
[2] 池肇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M].軍事醫(yī)學科學出版社,2009,23(68):43.
[3] 中華醫(yī)學會肝臟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斷標準[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3,7(2):364-364.
[4] 郭紅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及肝功能檢驗的價值[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6,14(11):175-176.
[5] 蔡麗君,林赟,陳鳳平.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三酰甘油脂肪酶、血脂及血糖聯(lián)合檢測的臨床意義[J].廣東醫(yī)學院學報,2015,33(5):619-620.
[6] 王倩,孫謙.探討對脂肪肝患者進行血脂、血糖和肝功能檢驗的意義[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16,16(1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