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洪
近幾年來,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文化要求的增強,在藝術市場中雕塑衍生品開始大量普及,導致雕塑作品的侵權糾紛案件呈上升趨勢,這使得雕塑作品知識產(chǎn)權保護成為當下熱門話題之一。對此,本文想通過雕塑作品“磁器口更夫”著作權糾紛案進行分析,以期引起有關專家的關注和重視,增強雕塑家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和雕塑衍生品市場的自律意識,從而減少著作權糾紛的發(fā)生。
1 簡要案情
2008年12月,著名雕塑家何躍教授受重慶磁器口古鎮(zhèn)管理委員會(簡稱管委會)委托創(chuàng)作了鑄銅雕塑作品“磁器口更夫”,并將作品安放于磁器口古鎮(zhèn)的街道上。但在2015年何躍教授發(fā)現(xiàn)了由重慶郵政廣告公司發(fā)行的以“民俗遺韻”為主題的系列明信片中印有一張其創(chuàng)作的“磁器口更夫”雕塑作品形象,不但每一張明信片上均直接印制了郵資“中國郵政80分”,而且涉案明信片上沒有作者署名。何躍認為重慶郵政廣告公司侵犯了他的署名權和復制權,于是向重慶市渝中區(qū)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重慶郵政廣告公司立即停止侵權,公開登報賠禮道歉,賠償經(jīng)濟損失10萬元。重慶郵政廣告公司則在辯稱中提到:首先,明信片與雕塑作品是不同性質(zhì)的作品,原告不享有明信片的著作權,且還得到重慶市郵政局和管委會的授權;另外,認為明信片只是宣傳資料,重慶郵政廣告公司不會因發(fā)布行為獲得經(jīng)濟利益;并且“磁器口更夫”是室外公共雕塑作品,對其攝影是屬于著作權法中的“合理使用”。
2 審理結果
關于雕塑作品“磁器口更夫”的審理結果,經(jīng)多方考察取證,2015年5月重慶市渝中區(qū)人民法院對此作出一審判決:其一,何躍享有“磁器口更夫“雕塑作品的著作權,其二,明信片所載照片不具有獨創(chuàng)性,不構成新的作品;系將磁器口更夫從三維立體到二維平面的復制行為,且該涉案明信片的攝影照片沒有提供受到著作權人的授權證明。其三,“磁器口更夫”雕塑作品的明信片在宣傳瓷器口文化的同時進行定價銷售,是有價值的文化商品。其四,明信片對公共雕塑作品“磁器口更夫”沒有署名作者姓名,構成了原告的署名權侵犯。
3 法理分析
本案主要涉及公共雕塑作品的著作權歸屬、著作權中的異體復制以及著作權中的合理使用等問題。本案涉及二個法律糾紛:一個是何躍與管委會關于著作權歸屬及明信片是否具有新的著作權歸屬問題;另一個是公共雕塑作品攝影后制作成明信片是否屬于合理使用的問題,從而是否構成著作權侵權的問題。重慶市渝中區(qū)人民法院判定“磁器口更夫”系磁器口古鎮(zhèn)管理委員會委托何躍創(chuàng)作完成的,該作品的著作權依法屬于受委托人的何躍所有。對于侵權糾紛,被告將原告的雕塑作品攝影后制作明信片因?qū)儆谏虡I(yè)使用構成了對”磁器口更夫“的復制權侵權行為。明信片上對公共雕塑作品”磁器口更夫“未署名構成了原告署名權的侵犯。筆者認為,重慶市渝中區(qū)人民法院對著作權的判決充分維護了何躍雕塑作品的合法權益,是正確公正的。本案主要涉及下列法律問題:
3.1 “磁器口更夫”雕塑作品的著作權歸屬問題
依據(jù)我國《著作權法》第三條和《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四條明確規(guī)定可知,雕塑作品是我國著作權法保護的客體之一,原告何躍是依照我國的著作權法主張對“磁器口更夫”作品的著作權維護。
被告辯稱涉案明信片是由管委會委托重慶市沙坪壩區(qū)郵政局(簡稱郵政局)簽訂《廣告郵資封片合同》和管委會的《郵資封片卡圖稿授權書》,由管委會提供“磁器口更夫”照片,郵政局對照片設計明信片,再由重慶郵政廣告公司發(fā)布明信片。其中涉及到一個問題就是管委會是否有權利授權給郵政局,其是否享有著作權,因為管委會與何躍簽訂了《鑄銅雕塑“磁器口更夫”制作合同》。根據(jù)我國《著作權法》中第十七條規(guī)定“受委托創(chuàng)作的作品,著作權的歸屬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過合同約定。合同未作明確約定或者沒有訂立合同的,著作權屬于受托人?!倍摵贤械诰艞l明確約定“作品的著作權為乙方(何躍),甲方(磁器口古鎮(zhèn)管理委員會)可在畫冊、影像、宣傳資料等無條件使用”,該約定前款確定了“磁器口更夫”的著作權人是何躍,后款實際上是何躍對著作權中的財產(chǎn)權讓渡。另外涉案的“磁器口更夫”雕塑底座鑄有何躍的名字,被告重慶郵政廣告公司也對此無異議,重慶市人民法院認定何躍為“磁器口更夫”雕塑作品的著作權人。
3.2 對公共雕塑作品合理使用的問題
我國《著作權法》第22條對著作權的合理使用的規(guī)定。所謂合理使用就是不用經(jīng)過著作權人的許可也不用對其支付報酬,就可以對其作品進行使用且不作為法律侵權的一種法律制度。著作權的合理使用實際上是對著作權人利益的一種限制和平衡制度,這也是本案中最核心的問題。主要是以下幾點:
其一,被告重慶郵政廣告公司辯稱明信片所載的圖片與何躍的雕塑作品是兩種不同的性質(zhì),何躍雕塑作品“瓷器口更夫”享有著作權并不代表對“民俗疑韻”中涉案明信片享有著作權。然而判定一件藝術作品是否是新的藝術品,首先在于這幅作品是否具有獨創(chuàng)性,與室外公共場所的藝術品之間有何區(qū)別和相似之處。著名知識產(chǎn)權學者焦和平在《異體復制的定性與復制權規(guī)定的完善》提到著作權法中的“異體復制”,就是將平面作品不改變表達方式以立體的方式呈現(xiàn),或者將立體作品不改變原來的表達方式以平面的形式呈現(xiàn)。立體到平面這主要是繪制、臨摹或者拍攝立體雕塑、建筑作品等。明信片上的 “磁器口更夫”所載照片是將雕塑作品從三維立體變成了二維平面的復制行為;而且明信片右半邊所載照片的主體為“磁器口更夫”全身正面照,背景進行了虛化,從明信片設計主旨來看,“磁器口更夫”為最主要載體。對此,明信片上的照片不僅不具有獨創(chuàng)性,也不構成新的作品,所以重慶市人民法院判定重慶郵政廣告公司發(fā)行的明信片侵犯了何躍雕塑作品的復制權。
其二,該明信片右下角印有chongqing字樣,沒有為何躍署名?!吨鳈鄬嵤l例》第二十二條第(十)款規(guī)定:“對設置或者陳列在室外公共場所的藝術品進行攝影,可以不經(jīng)著作權人的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署名作者姓名、作品名稱,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法享有的其他權利?!?署名權是作者享有的為表明作者身份而在作品署名的權利,彰顯了作者創(chuàng)造行為及作品之間的準確關聯(lián),對這種關聯(lián)一方面體現(xiàn)了對作者人格尊嚴的尊重,另一方面也對作者創(chuàng)新行為的一種鼓勵,同時,署名權還是著作權中的人身權利。《著作權法》第二款、第三款及第二十五條均規(guī)定了著作財產(chǎn)權可以轉(zhuǎn)讓,而署名權作為著作權人的人身權具有不可轉(zhuǎn)讓性,不得進行轉(zhuǎn)讓。對此,重慶市人民法院判定重慶郵政廣告公司侵犯了何躍雕塑作品的署名權。
其三,該明信片上標注由被告重慶郵政廣告公司發(fā)布,且由管委會定價銷售,一套十張,整套35元,每張5元,且每一張背面直接印制了“中國郵政80分”,可以購買后直接郵寄。該涉案明信片雖然用于宣傳磁器口,但因在市場上進行流通,已經(jīng)成為有價值的商品,不僅僅只是被告辯稱的是宣傳資料。我國著作權法從立法精神來看,其所規(guī)定的合理使用是不包括商業(yè)使用的。目前國際上影響最廣的美國《版權法》中第107條對判斷作品的使用是否屬于合理使用時,應考慮的因素包括4點:(1)使用的目的與特性,包括使用是否具有商業(yè)性質(zhì),或者是否為了營利的教學目的;(2)版權作品的性質(zhì);(3)所使用部分的質(zhì)與量作為整體版權的關系;(4)使用對版權作品之潛在市場或價值所產(chǎn)生的影響。國際公約《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也規(guī)定了對文學藝術作品的正常使用是非營利性的。重慶郵政廣告公司認為其行為是對何躍雕塑作品的合理使用不構成侵權,是對《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按鍵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8條和《著作權法》第22條的曲解。綜上得知對室外公共雕塑作品的合理使用主要在于以下幾點:一、必須是設置或者陳列在室外公共場所的藝術作品;二、必須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三、不能以營利或商業(yè)為目的。所以被告重慶郵政廣告公司因未經(jīng)何躍允許擅自將其雕塑作品的攝影照片制作明信片,并進行商業(yè)行為宣傳,同時還侵犯了何躍雕塑作品的復制權,構成了對其的侵權,不是著作權法中合理使用范圍。
4 雕塑作品侵權需要注意事項
從本案中重慶郵政廣告公司因為未獲得著作權人的許可,對何躍的公共雕塑作品“磁器口更夫”進行攝影并制作未署名的明信片,且在宣傳瓷器口文化的同時進行銷售,這已構成商業(yè)營利目的。所以涉案明信片不僅是文化宣傳資料,也是文化產(chǎn)品,其侵犯了著作權人的署名權、復制權等,也違反了著作權法中合理使用條款中禁止商業(yè)使用為目的。而雕塑作品侵權案中還有很多,比如由李象群的雕塑作品“堆云*堆雪”被臨摹成油畫的侵權案,仿冒城市雕塑“反彈琵琶”侵權案,廣州“五羊雕塑”著作權糾紛案等等,所以像重慶郵局廣告公司為代表的等其他相關生產(chǎn)文化產(chǎn)品的企業(yè)在對美術作品進行商業(yè)利用,以及雕塑家們?nèi)绾尉S護自己雕塑作品維權意識時,應當注意下列相關事項:
(1)委托方(企業(yè)、政府等)與受托方(雕塑家)在簽訂雕塑作品制作合同時,為了防止將雕塑作品運用或者轉(zhuǎn)化成商業(yè)產(chǎn)品時產(chǎn)生著作權糾紛,雙方明確約定使用作品適用范圍及著作權許可問題,以保障著作權歸屬問題。
(2)在使用他人雕塑作品的時候,應該明確注明或者以適當?shù)姆绞綐嗣髯髡呱矸莺妥髌访Q,以保障雕塑作品著作權人的署名權。
(3)在對雕塑作品異體復制的時候,防止因雕塑作品復制權的侵犯,對雕塑作品應該告知著作權人,與其簽訂著作權使用合同獲得其許可或者授權后再進行復制使用,以保障雕塑作品著作權人的復制權。
(4)由于雕塑作品在材質(zhì)、大小、尺寸造型、色彩等方面的要求,雕塑作品體現(xiàn)著其個人風格、表現(xiàn)手法、審美觀念、藝術功底和文化素養(yǎng),對其雕塑作品的任何小的改動、刪減都會引起雕塑作品意義上的改變,因此,為了防止侵犯著作權人的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應當需要獲得著作權人的許可。
(5)在當代雕塑中,太多的對過去雕塑作品賦予新的意義和內(nèi)涵,從而在原雕塑作品的基礎上進行改造或者創(chuàng)造獨創(chuàng)性新作品時,為了防止侵犯著作權人的改編權,應該獲得著作權人改編權的許可。
(6)最后在文化企業(yè)或者政府部門在銷售雕塑作品等文化衍生產(chǎn)品時,應當提供合理合法的來源和途徑,以防不明雕塑作品侵權事件發(fā)生。
本文系2017年重慶市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課題編號:CYS17275。
(作者單位:四川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