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飛
摘 要:后澆帶施工是為了防止在混凝土施工中發(fā)生裂縫而提出的施工方法。在施工的過程中通過在底板和墻體等位置設置施工后澆帶的形式,暫時分開施工的各部分結構,待一系列的收縮膨脹情況發(fā)生并固定以后,在有限的時間內對這些事先留設的施工縫用混凝土實施填充,把這些分散的結構連接成統(tǒng)一的整體。確保后澆帶施工質量對房屋建筑的整體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房屋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技術;要點
1 引言
在我國社會經濟發(fā)展和城市化建設的背景下,房屋建筑需求隨之不斷增加,在進行房屋建筑的建設時,除了應該具有較高結構質量之外,還需要確保建筑整體美觀性、適用性及耐久性。而房屋建筑中,后澆帶屬于常見施工技術,在伸縮度、溫度裂縫(混凝土在凝固硬化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水化熱,由于混凝土體積較大,導致內外散熱不均勻,外快內慢,使得內外熱脹冷縮的程度不同,這樣混凝土表面會形成一定的拉應力,由此就形成了溫度裂縫)的處理中一直發(fā)揮重要作用,因此,對后澆帶的施工技術要求進行深入研究,能夠有效促進房屋建筑的建設質量。對于后澆帶技術而言,其主要是在某區(qū)域內通過施工縫的設置,對各結構予以暫時分開處理,同時在相應時間內用混凝土進行填充,確保結構得到有效連接,形成完整結構。需要特別注意:后澆帶施工時,嚴格按照結構特點進行材料的選擇,確保后澆帶結構強度符合相應標準。
2 后澆帶施工技術的內涵
根據(jù)我國GB 50666—201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guī)范》的定義,后澆帶主要是指為了適應環(huán)境溫度的變化,混凝土收縮,結構不均勻降解等因素的影響,在梁、板(包括基礎底板)、墻等結構中預留的,具有一定寬度且經過一定時間后再次澆筑的混凝土帶。根據(jù)這個定義,可以看出,后澆帶主要是為了解決建筑物的沉降差問題,盡可能避免由于溫度的降低出現(xiàn)的收縮情況。后澆帶技術可以根據(jù)施工的作用劃分為三種類型。一是為了防止出現(xiàn)混凝土因溫度變化拉裂而設置的后澆施工帶,這種后澆帶施工技術稱之為溫度后澆帶;二是為了解決高層建筑物主樓與裙房之間出現(xiàn)的沉降差問題,而采用的后澆施工過程,這種后澆帶施工稱之為沉降后澆帶;三是為了防止因為建筑物的建筑面積較大,結構因為溫度發(fā)生變化,混凝土收縮開裂而設置的后澆施工縫,這種后澆施工技術稱之為伸縮后澆帶。
3 后澆帶施工技術的要點分析
3.1 選擇好后澆帶設置的部位、縫寬
選擇后澆帶的設置部位也是非常重要的,通常要在結構受力相對小處設置,也就是在梁、板跨度內的1/3處。這處都相對小的結構彎矩與剪力,而且適合由上而下對齊,豎向上不能錯開。后澆帶相對多樣的接縫形式,有平直縫、階形縫、企口縫等,接縫方式也要依據(jù)實際狀況實施準確的選擇。從理論上而言,后澆帶在1cm的縫寬便能夠確保溫度收縮變形。然而,在施工的時候,基于施工的可操作性和方便性等幾個方面的考慮,而且為了避免應力集中,混凝土結構的長度變成設置后澆帶的關鍵決定性因素。
3.2 選擇合理的材料
①在選取后澆帶的材料時,要確?;炷敛牧习l(fā)生收縮較小的材料。為了提升后澆帶的強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施工材料添加部分減水劑,同時也要依照有關的規(guī)定對混凝土實施合理有效的配置,并實施科學的振搗;也要對混凝土的配置比例實施合理的計算,確保配置比例的合格,從而能夠有效的防止混凝土發(fā)生裂縫的情況。②在澆筑混凝土時,一定要對模板的側向壓力實施嚴格的控制,要嚴格依照施工方案實施澆筑。在對后澆帶實施垂直的澆筑時,要保證模板鋼絲網的完好無損,之后實施有效的混凝土振搗。同時也要合理的計算模板和振搗器之間的距離,從而確?;炷林兴酀{不會發(fā)生流失的狀況。
3.3 做好施工模板的支護
在搭設模板過程中,通常會適當降低后澆帶墊層的面標高,為清理后澆帶底部殘留物帶來方便,然后要利用水泥漿對其進行覆蓋,并利用混凝土進行澆筑施工。在梁和板的支模方式中可以利用鋼管架或者門架支撐的方式來對后澆帶當中的梁和板底模進行支撐,在后澆帶進行二次澆筑的過程當中如果混凝土的強度沒有達到設計所需要的強度之前是不可以對支撐架進行拆除施工的,并且在后澆帶的二次澆筑施工沒有進行澆搗施工之前也是不可以進行拆除的。經過嚴格的計算,對支柱的尺寸大小以及配筋的大小需要做出精確的設置。在這個過程當中需要保證板鋼筋骨架的位置,如果板的架立筋比8mm小的時候,就需要利用小于12mm的鋼筋在后澆帶的邊線外100mm處進行設置,從而沿著后澆帶的方向進行布設。
3.4 后澆帶澆筑
在進行澆筑施工前,應當將后澆帶內的雜物全部清除出去,然后用清水對后澆帶進行沖洗,并均勻刷涂一層純水泥漿液;后澆帶采用高一個強度等級的微膨脹細石混凝土進行澆筑,使用振搗棒進行振搗密實。對混凝土進行振搗時,應先從兩側開始,然后再對中間進行振搗,采用多點、輕振的方法,直至混凝土達到密實度要求為止;當混凝土振搗完畢之后,應當及時進行抹平,將多余的漿液清除干凈,以免影響后澆帶的澆筑質量;為避免后澆帶混凝土出現(xiàn)早期開裂的情況,并使其在規(guī)定的齡期內達到設計強度的規(guī)定要求,在澆搗完畢后,應按照規(guī)范要求,對混凝土進行養(yǎng)護,從養(yǎng)護開始直至結束的時間,不得少于14天,水平設置的梁板,可以采用覆蓋的方法進行養(yǎng)護,并在養(yǎng)護期間進行澆水潤濕,借此來使混凝土表面保持足夠的濕潤性,防止裂縫的產生;在對后澆帶混凝土進行澆筑的過程中,應當指派專人負責對后澆帶底支模進行巡視檢查,看模板有無松動、開裂、變形等現(xiàn)象,若是發(fā)現(xiàn)上述情況,則應停止?jié)仓?,待解決處理之后,方可恢復施工。
3.5 垂直施工縫處理
在初凝時,工作人員需要用壓力水沖洗混凝土表面直至露出骨料。沖洗工作的時間要把握好,要在工程設計的時候便體現(xiàn)出來,并安排專門的負責人員進行監(jiān)督和檢查,以確保施工完成。在施工現(xiàn)場,要有專門的管理人員統(tǒng)籌施工期間的各種事物和工期,避免工作延誤?;炷恋臐仓枰谶m當?shù)臏囟认逻M行以確保新舊混凝土的充分混合,10℃是物理學中收縮與膨脹的最好溫度,因此選此溫度作為澆筑溫度。后澆帶混凝土的施工時間要控制好,避免超過三天,同時為防止陽光暴曬引發(fā)水分流失而選擇傍晚和早晨來工作。
4 結語
在房屋建筑的施工過程,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減少因混凝土收縮產生的裂縫,能夠有效提高建筑施工質量。為了保證后澆帶施工的順利進行,需要對其影響因素進行全面分析,對施工圖紙進行明確的基礎上,確保施工材料符合相應質量要求,同時進行后澆帶位置與施工方式的合理規(guī)劃,以實現(xiàn)工程質量的全面提升。另外,企業(yè)還應做好施工現(xiàn)場的質量控制工作,使其施工過程可以安全可控,防止出現(xiàn)任何工程質量問題,進而提高房屋建筑整體安全性、適用性及耐久性。
參考文獻:
[1] 李駿,高艷超.淺析房屋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技術要點[J].科技致富向導,2013(23):373.
[2] 許瑜.對房屋建筑后澆帶施工技術要點的分析[J].科技致富向導,2014(12):301.
[3] 羅日飛.房屋建筑后澆帶施工技術要點研究[J].引文版:工程技術,2016(4):123.
[4] 薛紅星.淺談后澆帶施工技術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應用[J].四川水泥,2016(9):190.
[5] 趙祥哲.淺談后澆帶施工技術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應用[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7(11):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