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麗
摘 要 魯迅曾說:“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這句話放在老師身上,尤其是班主任身上,那是再恰當不過的。因為班主任既要對學生有溫馨的關愛,又要有合理的要求。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孩子。學生之間的打架事件應該說是屢見不鮮的,但有一件事一直值得筆者好好反思。
關鍵詞 班主任;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5.1,C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5-0245-01
說起這件事,是我剛剛走上教師崗位的第二年,雖然時間已經(jīng)過去好幾年了,但隨著日積月累,讓我對這件事情反而看的更加全面,也更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在未來漫長的職業(yè)生涯中點亮一盞心中的明燈,時刻提醒自己。事情發(fā)生在一個星期四,我班馬某某被六(3)班周某某狠狠地打了一頓。當我得知消息后,我看著馬某某那腫起的面頰,高高凸起的手指印,我真得很心疼。我連忙詢問了原因。原來,第二個課間,馬某某在上完廁所,走到過道邊時,發(fā)現(xiàn)六(3)班陳某某把一個低年級的小同學給撞跌倒了。這時,一位值班老師扶起了這位同學,同時,厲聲問道:“你是哪班的?”恰巧我班馬某某認識陳某某,就答道:“是六(3)班的陳某某?!崩蠋熍Z評了陳某某幾句之后就走開了??吹嚼蠋熥吡耍完惸衬炒粼谝黄鸬闹苣衬惩蝗簧蟻砭徒o馬某某狠狠的一巴掌。馬某某隨即被打倒在地。周某某并沒有就此罷休,又趕上來踢了他幾腳。面對強悍的周某某,我班馬某某一聲也不敢吭……聽完敘述,我心中那股無名之火噌地一下就竄上來了,但隨即冷靜下來一想:那畢竟不是我班學生,需冷靜處理,既要給馬某某同學一個公道,給馬某某同學家長一個交待,同時要注意方式方法,尊重六(3)班的老師。想到這里,我便帶著馬某某來到了六(3)班,向六(3)班的老師反映這個情況。當時,老師隨即把周某某叫了出來。他晃晃悠悠地走出來,只見他斜著眼瞪著馬某某,手一指便說:“還敢多嘴,你沒被打好!”一聽這話,我再也忍不住了,連聲接到:“哎喲,你還挺有集體感呢?但我沒想到你們六(3)班就是這樣一種集體嗎?都是追求這樣的集體榮譽的嗎?”看老師也沒什么動靜,我隨即把馬某某帶回了教室,先自行在班里處理這件事——開了一個很嚴肅的批判會!對我班其余目睹此事的同學進行了嚴厲地批評。指出:“你們不知維護班級同學,不仗義,關鍵時刻膽小怕事,連阻止都不敢做。真是懦弱,如果你長大成人,看著自己家人、朋友無辜被欺侮,你們僅為了自己,就會袖手旁觀嗎?那你將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于是,話越說越多,并以此希望我班學生盡量不要和這樣的學生有交往!我知道我班的陳某某和周某某的關系較密切,以兄弟相稱,于是,我趁機問陳某:“如果你當時在場,你會怎么做?”他馬上回答我:“我會幫馬某某?!薄澳悄愫椭苣衬秤钟惺裁磪^(qū)別呢?首先,我們要分清是非,然后再冷靜客觀地處理……”
事后,我又安慰了馬某某。也許,這件事完全可以就這樣過去了,我自認為我對家長有了交待,也抓住了契機,對我班的學生進行了因勢利導的教育,但冷靜下來之后,我感到這中間我何嘗不也犯了和周某某一樣的錯誤呢?他為了自班同學,我為了自班的學生,處理的方式都是一樣的粗魯、簡單。這不就是“小巫”和“大巫”的關系嗎?周某某簡單、暴力地處理了這件事情有可原諒,他畢竟是一個學生。也許他不是一個令人喜歡的學生,但我們作為教師,首先要承認,他畢竟是一個孩子,是一個被教育者。是一個善良的人!他不僅是六(3)班學生,他也是學校的學生,我是六(1)班的班主任,但同時也是學校的老師,我同樣也有責任來教育他,而不是把他當成另類,分清他是幾班幾班的!
我本已很后悔,很自責,當天在查閱學生日記時,我從我班徐某某的日記中得知,周某某曾為了幫同學竟然和社會小混混打了一架,手筋都被小混混用刀子割斷了。得知這一事件后,我更覺得自己對周某某的看法太片面了。后來,在下一周的第一課間,樓下學生正在做操,六(3)班一名女生從我班門口走,隨手扔下一團紙,我發(fā)現(xiàn)并指出后,這名同學感覺很不好意思,也許她正趕往辦公室辦事,好像很為難。這時,周某某自告奮勇地說:“你先去辦事,我去幫你拾紙……”多么可愛的孩子!我當時真得很自責。我真是白白接受那多次的班主任培訓了。班主任是一項用心的事業(yè)。它不是狹隘地僅只對一個班級負責,它要求承擔者必須有一顆博大的胸懷,有容忍,有大愛。左手是嚴,右手要有愛。如果沒有心與情感的投入,便很難有真正的智與思的創(chuàng)新,愛與嚴的和諧統(tǒng)一,習與細的有效引導。
我深深地感到: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只有性格才能養(yǎng)成性格,嚴格要求學生,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己不正焉能正人?”我想作為班主任,我們不能自以為是,妄下斷言,這是很不負責的一種表現(xiàn)。周某某打人事件,我該用逗號來看待,而不是句號!不僅要讓學生認識到他的問題,更要看到他的優(yōu)點,從而學會待人處事。這個問題值得我好好反思!
教育家呂型偉曾說過:“教育需要愛,也要培養(yǎng)愛。沒有愛的教育是死亡了的教育;不能培養(yǎng)愛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愛是教育的生命線,愛是教育的潤滑劑、催化劑也是粘合劑?!?/p>
讓我們的教師都積極地培養(yǎng)愛,在互動相長的教育活動中,都攀升到師德的最高境界——師愛,用汗水、熱血、生命指引一代又一代少年兒童成為21世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趙玲,李香菊.教育的本質(zhì)是愛[J].教育教學論壇,2018(07):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