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萍
摘 要 培養(yǎng)濃厚閱讀興趣,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掌握正確閱讀方法,對于提升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應努力探索閱讀指導的有效途徑,增強學生閱讀的趣味性、主動性和實效性,利用語文課內外的內容,有意識地培養(yǎng)小學生健康的審美心理和審美情趣,引領他們走進書的世界,暢游其中,最終提升自我修養(yǎng)。
關鍵詞 課外閱讀;興趣;指導方法;氛圍;習慣
中圖分類號:K8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5-0186-01
一、在兒童心中播下興趣的種子
閱讀能夠滿足個人的精神需求,也能成為孩子成長的助力。閱讀是孩子的內在需求,必須要由孩子親自閱讀體會,在閱讀中孩子會產生積極主動的思維和不一樣的情感體驗,從而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自然而然地產生一些感悟,引發(fā)思考,在思考感悟的過程中受到感情地熏陶,從而得到思想的啟迪,感受到審美的樂趣。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只能作為引導者,把閱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其自發(fā)地閱讀,喜歡閱讀,在閱讀中找到樂趣。
二、恬靜,享受自然,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外閱讀氛圍
要讓學生萌發(fā)閱讀意識,激發(fā)其潛在的閱讀欲望,就要給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教室是學生停留時間最長的空間,可適當地加以利用,花些心思布置起來。在墻壁上懸掛寫有讀書名言的字畫,學生也許對這些經典名句的理解不如教師想象的那么深刻,但天天看著,時時念著,營造了一種讀書的氛圍。也可在空閑的角落放置適當高度的書架,把孩子們自愿捐來的書籍放在上面,取名為圖書角,這樣讀書會成為課間娛樂休閑的一種方式。
農村家庭觀念相對來說比較陳舊,孩子有機會看一些文藝作品之類的書籍,家長們會認為是不學好,他們認為讀好課本才是正經事。為了不讓家長反對,也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同時又給孩子更多的讀書機會,學校的圖書室就成了最好的選擇,教師定期地組織學生借閱圖書,并讓學生把好詞佳句摘抄下來,適當的寫寫讀后的感想,定期地進行交流。條件允許的話,帶領學生親近大自然,參觀鄉(xiāng)村文化站,在接觸一些新事物的同時,開闊了學生們的視野。各具特色的民風民俗,熱情淳樸的村民,蔥蔥蘢蘢的花草樹木,悠閑自在的牲畜……把豐富多彩、真實感人的生活引入到課堂中,總能使學生很快進入教學情境。
三、指導方法,促進閱讀有效性
小學生由于年齡小,需要在大人的指導下進行課外閱讀。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加上大量時間從事體力勞動,很少有人有時間有精力讀書,即使少數家長偶爾讀,讀的也是內容不適合小學生的書籍,學生很難從家長那兒得到“讀好書”的熏陶。所以學生要想有書可讀,或有質量的書可讀,就要以教師為主向學生推薦,也就是說教師是學生課外閱讀的引路人。因此要找到有質量且適合學生讀的課外書籍尤為重要。
“不擺卡片不讀書”,卡片雖小作用卻大。當閱讀成為一種學習方式時,一生當中會讀大量的書籍。但是一個人想要僅憑記憶把讀過的內容在大腦里保存下來很難,制作卡片,把通過閱讀得來的知識進行收集、整理、分類,記錄在卡片上以待用于日后的學習,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讀書方法,也是一個良好的讀書習慣。這不僅促進學生互相學習、相互啟發(fā),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便于老師檢查學生讀書效果。制作讀書卡方便學生記憶、攜帶、收藏,而且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收集積累能力和概括分析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
四、引導,鼓勵熏陶,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師作為學生課外閱讀的引路人,要進行適當地引導,讓學生發(fā)揮主體的作用,學會主動的閱讀,愛上閱讀,陶醉于閱讀,自然而然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過程中首先要養(yǎng)成的是思考的習慣。往往人們對所讀過書的內容記得得不多,只是因為在讀的過程中缺乏專心的思考。所以,要想讓閱讀得來的知識像食物一樣消化吸收,轉變?yōu)槌砷L所需的營養(yǎng),在閱讀時就要一心一意,用心地領會文章的意境。其次要讓學生養(yǎng)成帶著問題讀書的習慣,只有在讀的過程中不斷產生問題,才能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最后理解了文章的內涵。最后閱讀過程中還要讓學生養(yǎng)成勤動筆的習慣,記錄文章中的好詞佳句,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之中;也可閱讀之后參考文章的風格進行練筆,或把新學到的詞運用到口語交流之中,作為語言的儲備和積累,這樣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能提升文學素養(yǎng)。此外,教師還應鼓勵學生進行廣泛的閱讀,適當介紹符合小學生接收水平并能引起他們閱讀興趣的讀物給他們閱讀,從而使他們豐富知識,開拓思路,有所收獲。
五、把閱讀的時間還給學生
要讓學生多讀書,就必須保證一定的讀書時間。板橋小學本著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每周安排了一節(jié)閱讀課,學生可以利用這節(jié)課借閱學校的圖書,給了學生一定的自由空間。但這是遠遠不夠的,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努力去擠總會有的?!闭n間休息,午餐過后,晚上睡前……只要是有空,就鼓勵學生拿出課外書多翻翻,也可以和同學交換閱讀。翻著翻著,讀書的樂趣就給翻出來了。許多學生甚至連上課了都不愿意放下。讀得花樣翻新,讀得多姿多彩,讀得津津有味,最終達到了讀書的真正目的——讀中思,讀中獲,讀中悟。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有時完全能超出教師的想象,給教師一個意外的驚喜!
總之,掌握正確閱讀方法,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培養(yǎng)濃厚閱讀興趣,對于提高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是非常有效的。所以,努力探求指導閱讀的有效途徑,增強學生課外閱讀的趣味性、主動性和實效性,利用語文課內外的內容,有意識地培養(yǎng)小學生健康的審美心理和審美情趣,引領他們走進書的世界,暢游其中,最終提升自我修養(yǎng)。
參考文獻:
[1]覃祚華.新課標之下[J].我的語文教學改革,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