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育青
摘 要 在學前教育實施的過程中,幼兒的情緒、智力、行為以及對周圍世界的感知等等,都與幼兒教師情緒管理能力有很大的關系,同時情緒管理也能夠影響到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因此,如何提高幼兒教師的情緒管理能力將是迫切需要研究的問題。本文主要從激勵理論視角對幼兒教師情緒管理策略展開分析,旨在能夠幫助廣大幼兒教師能夠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緒,從而培養(yǎng)出積極情緒,提升學前教育的質量。
關鍵詞 激勵理論;幼兒教師;情緒管理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5-0112-02
從現階段國家對學前教育的重視度來看,幼兒園對教師的管理不應該只集中在教學管理與行政管理等等方面,還應該重視幼兒教師情緒管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活動的復雜性,而且還需面對一群心智不成熟,且還需要面對一群淘氣的孩子,以至于幼兒教師成為情緒障礙的高發(fā)群體。因此,幼兒教師情緒管理能力將直接決定學前教育的效果,同時影響到自身專業(yè)的發(fā)展,甚至影響到幼兒的身心健康等等。因此,有必要加強幼兒教師情緒管理策略的研究。
一、情緒管理與激勵理論
(一)情緒管理
從內涵來看,情緒管理則是一種心理特征,即能夠讓人順利實現情感活動的基礎條件。從外延來看,要能夠對自己與他人的情緒進行準確的識別與評價,進而合理的調解自己與他人的情緒,進而更加具有針對性、計劃性、創(chuàng)造性的激勵行為的產生。因此,情緒管理概括來講就是:自我情緒運用、管理能力與對別人情緒理解、表達的能力。對于幼兒教師來講,要根據實際的環(huán)境來做出一些科學、合理、適時的調解,從而在實際教學中保持身心舒暢的心態(tài)。
(二)激勵理論
激勵理論是屬于心理學的范疇,激勵主要指的是過程,要以個體的需求為基礎,不斷激發(fā)個體的內在行為與潛力。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激勵要從需要、動機、行為、目標這些途徑入手。隨著“需要”、“動機”、“行為”的不斷推動,個體的內心便會產生指向動作的目標,但是必須注意的是,這種目標并不是一層不變的,而是動態(tài)化。因為當個體把一個目標實現之后,那么便會在這個目標下產生更大的驅動力而去追求下個目標。
在學期教育中,幼兒教師就是“個體”,幼兒園則是“組織體”,兩者為了實現教學目標而進行規(guī)劃并實施教學活動。因此,作為“組織體”的幼兒園應該有效開展一些符合教師需要的激勵性活動,幫助他們做好情緒管理,培養(yǎng)積極的情緒。
二、激勵理論視角下幼兒教師情緒管理策略
大致來講,幼兒教師情緒管理出現問題原因有:薪資問題影響到情緒管理、溝通不夠舒暢影響到情緒管理、資歷太淺制約了對情緒的運用、活動形式激發(fā)情緒察覺等等。因此,激勵理論視角下幼兒教師情緒管理策略的實施可以從這些原因入手,具體如下:
(一)情緒覺察的管理應對策略
對幼兒教師來講,在面對情緒問題的過程中,首要應該做的是要理解情緒是正?,F象,這是人對生活的反映,要理性看待。其次,要對影響到情緒的事件進行分析,嘗試從另外的角度去解析事件背后的因素。在日常教學中,幼兒教師常常會遇到一些容易哭鬧、淘氣的孩子,很不好對他們進行管理,即便花盡心思,盡全力去安撫他們,但是依然難以得到較好的效果,而且這些突發(fā)事件往往會影響到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開展,進一步就會影響到教師的情緒。而此時,一些教師會單純的認為因為自己過于照顧一個孩子而忽略了其他孩子,進而使得教學任務無法完成,影響教學效果。筆者認為教師應該改變這種認知風格。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看,其實幼兒的哭鬧能夠在另一方面讓自己在實踐層方面對幼兒進行重新的認識,而且這種實踐體驗是理論知識無法帶給自己的。通過這種歸因方式,往往能夠降低幼兒教師的心理負擔,并且還能夠激發(fā)積極情緒。
(二)情緒表達的管理應對策略
首先,需要尊重她們作為一個人的基本需要——情緒輸出。作為幼兒園的管理者要重視并考慮幼兒教師的個人情況,結合幼兒園整體工作的真實情況,對教師的工作量進行合理的安排,有利于降低工作當中的沖突與矛盾。例如,一些信任的幼兒教師,他們不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在實際教學中很有可能出現一些失誤。面對工作上的失誤,幼兒園管理者在評價的過程中應該以“激勵為主,批評為輔”的原則開展工作。在批評的過程中,還可以同時暗藏一些激勵。
其次,教師成長工作坊。所謂教師成長工作坊就是將教師流等等方式來克服一些不良情緒。在處理自己不良情緒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與同事做好溝通,彼此相互幫助,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而這種工作氛圍恰恰提供了建立教師成長工作坊的機會。除開教師成長工作坊,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成立教師情感交流工作坊、教學經驗工作坊、生活樂趣共享工作坊等等,以這種方式加強教師之間對情緒的表達,那么情緒問題往往能夠在與其他教師的交流過程中慢慢的調解與改善。因此,有效的交流是解決情緒問題的良方,更是培養(yǎng)積極情緒的有效途徑。
(三)情緒調適的管理應對策略
關于幼兒教師的情緒管理,實則是一種情緒認知的教育,包括情緒察覺、情緒表達、情緒調適、情緒運用等等,因此,需要運用到教育學、管理學以及心理學等等學科的知識。在學期教育的過程中,要求幼兒教師能夠更好的培養(yǎng)與展示積極情緒,從而克制和消除消極情緒,這不僅需要教師自身有著開朗樂觀的性格,還需要幼兒園通過各種各樣、充滿樂趣的活動來激發(fā)幼兒教師內心良好的情緒因子。
從幼兒教師的角度來看,其激勵因素主要是來自工作本身的樂趣,尤其工作帶來的成就感以及外在對其的肯定。對于幼兒教師來講,本身所具有的幽默氣質與隨和的性格其實都是隱藏的情緒激勵因素,當自己遇到一些問題時,不妨讓自己開懷一笑,對不良情緒一笑而過。對教師而言他們也希望能夠有一些像幼兒一樣的趣味性活動,比如手工制作類、游戲類、比賽類的活動等等。當幼兒有一些不良情緒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游戲與活動讓大家參與進來轉移不良情緒。因此,筆者建議幼兒園可以組織一些公益性的活動,比如一些戶外活動,幫助教師豐富生活,通過活動加強情緒調適,從而全面消化不良情緒,產生更多的積極情緒。
四、情緒運用的管理應對策略
前文所提到的教師成長工坊,有利于更好的發(fā)揮教師學術共同體的作用,從而強化情緒運用能力,因此,幼兒園應該加強重視,并且將其作為幼兒教師工作的日常。當然,學習并不止步于固定的社群組織,還應該鼓勵幼兒教師敢于走出去與不同領域的教師進行交流,這是在職深造的主要途徑之一。當幼兒教師在接受在職深造的過程中,從本質來講就是對教學進行一次學術上的梳理,通過深造能夠促使教師在交流、合作的過程中思維更加活躍,尤其是可以更好的彌補新任教師、青年教師在教學經驗、教齡上存在的短板。
目前來講,在職深造大致可以分為幼兒教師進修學校與學歷提升。幼兒園在安排幼兒教師到進修學校進行學習時,必須督促每個教師認真學習們,同時還要求他們以學報的形式來展示自身的學習成果。幼兒園管理者要鼓勵教師加強深造,例如,在職考研、專升本等等,往往通過更加專業(yè)的學習氛圍能夠讓教師更加有效的開展教學活動。通過在職深造,讓幼兒教師能夠在專業(yè)的知識場合中,學會與自己對話,學會與情緒對話,從而強化對情緒運用的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幼兒教師是幼兒啟蒙階段極具影響力的人物,他們情緒管理能力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幼兒的情緒。尤其是在高度重視學前教育的今天,不僅要關注幼兒的成長,還應該關注對幼兒啟蒙產生巨大作用的幼兒教師,不僅僅要關注幼兒教師的身體健康,還應該加強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通過情緒覺察的管理應對策略、情緒表達的管理應對策略、情緒調適的管理應對策略以及情緒運用的管理應對策略等等,加強他們的情緒管理能力,促進積極情緒的培養(yǎng),進而全面提升學前教育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偉.提高幼兒教師評價實效性淺見[J].學周刊,2018(03):166-167.
[2]吳海龍.幼兒園教師工作滿意度調查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17,24(03):108-113.
[3]韓露.關于《幼兒園教師專業(yè)標準(試行)》之激勵與評價能力的思考[J/OL].北方文學(下旬),2017(08):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