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羽
小 池
[宋]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xì)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我發(fā)現(xiàn)很多詩人都對小池塘很感興趣:白居易晚年在洛陽的私家花園里營造了一個小池,在那里他看到一個小童子偷走了他心愛的白蓮(白居易《池上》);蘇東坡也模仿白居易開鑿了一個池塘,以至于那里景色太美他都忘記了回家(蘇東坡《池上二首》);楊萬里也有一個小池,在那里他發(fā)現(xiàn)了一個生機盎然的世界(楊萬里《小池》)。
為什么這些大詩人都會對身邊那個不大不小、不深不寬的小池塘感興趣呢?因為那是屬于詩人的一個小空間,就在那半畝見方的小池塘里,詩人們可以任意布置:搬來假山,種上花草,搭上小橋,放養(yǎng)魚鱉。在池塘邊上可走、可觀、可臥。天氣晴好的時候,在池邊飲酒賦詩,陪魚兒游戲,看小草發(fā)芽。陰雨連綿的日子,也可以駐足停留,看荷葉翻舞,聽一池秋雨。每個人都渴望有一個精致的空間,一個小小的池塘對詩人來說就是一個天地,這里有文人追求的詩意和雅趣。
南宋大詩人楊萬里喜歡游山玩水,更喜歡寫詩。以至于他的朋友這樣評價他:“年年花月無閑日,處處山川怕見君?!笔裁匆馑寄??楊萬里到處寫詩,以至于花兒和月亮都沒有放假休息的時候,山川與河流見了詩人更要躲著走,“楊萬里呀,求求你了,不要給我們寫詩了,你不休息我們也要休息呀!”
楊萬里肯放過他們嗎?當(dāng)然不肯。面對一方小池塘,他又想寫詩了。從哪兒開始寫起呢?先寫池邊的泉水,因為只有源頭活水才有一片生機啊。于是有了第一句“泉眼無聲惜細(xì)流”。泉眼,就是泉水的出口。無聲,就是沒有聲響。惜,是愛惜,舍不得。因為舍不得,所以泉眼里的水流很細(xì),只有一小股泉水。整句話這樣翻譯:泉眼悄然無聲舍不得多流出泉水,只送出一小股清澈的泉水流進小池里。在初夏時節(jié),哪怕只有一小股泉水也能化解夏天的炎熱,更何況小池旁邊的大樹還投下了清涼的影子。樹影倒映在水里,它也喜歡仰望晴空,享受著柔和的微風(fēng)。這就是“樹陰照水愛晴柔”的意思。
樹影躺在小池的懷里,一朵剛露出尖尖小角的荷花又躺在樹影的懷里。他們把最軟的溫柔獻給了這朵初夏的花寶寶。這一刻,時間仿佛都已凝固,一切都安睡在午后的光陰里。正在這時,一只好奇的蜻蜓橫飛懸停,落在了荷花寶寶的額頭,它用前肢輕輕觸碰著,唱起了兒歌:“夏天已來到,寶寶快醒來。莫讓好時光,一去不復(fù)還。詩人在岸邊,空把花期猜。池中一點紅,就等你盛開?!比绻覀兠恳粋€人都能像楊萬里一樣留意身邊的自然,那么生活中到處都是美麗的風(fēng)景。
(責(zé)任編輯 趙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