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曉蕾
(青島市第八人民醫(yī)院,山東 青島 266000)
牙周病是常見的一種口腔疾病,發(fā)病因素較為復雜,且發(fā)病的患者群體不固定,各年齡階段均可能發(fā)病。牙周病患者的主要癥狀包括口腔異味、牙齦紅腫出血、牙齒松動等,如果治療不及時可能會造成牙槽骨吸收,從而使患者的牙齒出現(xiàn)移位等現(xiàn)象[1]。一旦出現(xiàn)因牙周病導致的前牙移位,不僅對患者的正常咀嚼功能造成影響,甚至會影響到患者的口腔美感,從而造成一系列心理問題。我院對收治的因牙周病導致的前牙移位患者在采取牙周基礎(chǔ)治療的同時進行口腔正畸治療,取得良好效果,現(xiàn)整理報道如下。
研究部對象選自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期間收治的因牙周病導致的前牙移位患者5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牙周病及前牙移位的臨床診斷標準,其中男38例,女21例,年齡23-58歲,平均(41.6±4.7)歲。
59例患者均于牙周治療基礎(chǔ)上行口腔正畸治療,其中牙周治療包括:根面平整術(shù)、牙周袋沖洗、齦上潔治、齦下刮治等綜合治療,積極消除各項致病因子。同時給予相應消炎藥物治療,如有必要可對患者行牙周手術(shù)治療。此外,還需要告知患者相關(guān)口腔健康知識,督促其做好口腔衛(wèi)生工作。正畸治療包括:牙周治療后,如果患者的牙齒松動及牙周病癥狀得到良好控制后,可進行口腔正畸治療[2]。儀器選擇為方絲攻矯治器,6|6上帶環(huán)及4|4黏托槽,如果患者后牙有松動跡象,則采用托槽進行連續(xù)結(jié)扎處理以強化支抗能力。首先采用細鎳鈦圓絲輕柔排列牙齒,然后采用不銹鋼圓絲將伸長的前牙壓低,并采用鏈狀橡皮圈內(nèi)收前牙,關(guān)閉牙間隙[3]。每隔4周左右進行復診,逐次強化力量。在接受復診時,應當對患者的牙齒松動及牙周情況進行仔細觀察,并做相應的口腔護理。治療過程中,每隔3個月開展牙周潔治1次。
對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以及治療前后牙周組織變化進行記錄與對比,牙周組織包括牙周袋探診深度、牙齦出血指數(shù)、咬合覆蓋程度、牙齒松動情況4項指標,其中牙周袋探診深度指的是在所測牙的唇(頰)與舌(顎)的側(cè)近中、中央、遠中6個位點對應的牙周袋深度進行探測并記錄;牙齦出血指數(shù):牙齦健康,無出血及炎癥表現(xiàn),記為“0”;牙齦顏色出現(xiàn)炎癥改變,探診未出血,記為“1”;探診后存在點狀出血表現(xiàn),記為“2”;探診出血,且血流沿著牙齦邊緣擴散化,記為“3”;探診出血嚴重,血流溢出齦溝,記作“4”;自動出血,記作“5”。
治療后患者前牙恢復正常,外觀改善顯著,臨床指標檢查結(jié)果基本正常,判定為顯效;治療后患者前牙基本恢復,外觀有所改善,臨床指標檢查結(jié)果得到好轉(zhuǎn),判定為有效;治療后前牙未恢復、外觀未改善以及臨床指標檢查依然不理想,判定為無效。
應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7.0進行數(shù)值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行卡方值檢驗,計量資料行t檢驗,以(±s)表示,P<0.05提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59例患者經(jīng)治療后顯效37例(62.71%),有效20例(33.90%),無效2例(3.39%),臨床總有效率為96.61%。
治療后患者的牙周探診深度、牙齦出血指數(shù)、咬合覆蓋程度較治療前均得到顯著的改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牙周組織變化情況對比(±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牙周組織變化情況對比(±s)
注:相比治療后,*P<0.05。
時間 例數(shù) 牙周探診深度(mm) 牙齦出血指數(shù) 咬合覆蓋程度(mmm)治療前 59 5.27±0.72 1.73±0.56 6.18±1.15治療后 59 3.11±0.52 0.17±0.07 2.38±0.49
治療后I度牙齒松動患者顯著多于治療前,II度、III度牙齒松動患者顯著少于治療前,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牙齒松動情況對比[n(%)]
牙周病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其中慢性牙周炎是牙周病中發(fā)病率最高的一種疾病。導致慢性牙周炎的發(fā)病因素主要是微生物感染,微生物在齦溝及牙頸部內(nèi)大量繁殖導致牙齦發(fā)生紅腫及炎癥,一旦炎癥出現(xiàn),則導致病菌會順著齦溝擴散至深部[4]。而當炎癥面積不斷擴大的時候,則會對口腔深部產(chǎn)生影響,從而嚴重破壞牙周組織。隨著牙周病的快速發(fā)展,患者的牙周組織受到的破壞越來越大,則會出現(xiàn)牙齒移位、松動甚至脫落等現(xiàn)象[5]。這一系列的疾病進展均會對患者的生活產(chǎn)生巨大影響,并且會嚴重影響到患者的口腔美觀度及心理健康[6]。
臨床上對牙周病的治療較為系統(tǒng),包括翻瓣牙齦切除手術(shù)等治療,及針對性的口腔疾病治療,但治療后需囑患者有效刷牙。牙周系統(tǒng)治療雖然可以改善牙周病相關(guān)癥狀,但對于因牙周病造成的前牙移位則無法矯正,因而通常在牙周系統(tǒng)治療維持2-3個月時間對患者進行口腔正畸治療。通常正畸治療都采用直絲弓進行矯正處理,盡可能將托槽粘結(jié)在牙冠切方,并且依據(jù)患者自身的承受能力進行定期復查,同時需要對曲面斷層進行拍片觀察,分析患者的牙根移動以及牙槽骨吸收等情況,然后依據(jù)效果決定是否需要改變正畸力量。通過正畸治療,可有效收緊患者口腔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變形的前牙,且可以有效修復患者的牙周膜組織及牙槽骨,對于牙周炎的控制有良好的輔助效果。
總之,對于因牙周病導致的前牙移位患者在科學的牙周治療基礎(chǔ)上開展口腔正畸治療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不僅能對患者牙齒美觀度進行恢復,且可有效改善牙周組織情況,值得臨床應用。
[1]朱蓬.口腔正畸對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咀嚼功能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7,26(21):3974-3975.
[2]胡偉.口腔正畸治療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效果分析及對血清細胞因子水平影響[J].中國臨床醫(yī)生雜志,2017,45(07):89-91.
[3]周佳卉.口腔正畸治療牙周病導致前牙移位59例臨床研究[J].臨床醫(yī)學,2017,37(03):60-61.
[4]陸勝男.牙周病致前牙移位行口腔正畸治療臨床療效[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8(28):96-98.
[5]聶金平.正畸治療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的臨床可行性分析[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5,24(18):55-57.
[6]鄧昊,周立輝,鮮文,等.口腔正畸治療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臨床療效觀察[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5,15(09):1732-1734+1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