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宏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廣東 廣州 501313)
幼兒早操活動是幼兒園體育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是幼兒一日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增強幼兒體質的有效手段。幼兒早操活動作為幼兒一日生活開始階段進行的體育活動,其不止是一套徒手操或器械操,更是通過隊列隊形、基本體操動作(操節(jié))、身體的基本動作(體能)的練習鍛煉幼兒身體,培養(yǎng)其正確的身體姿勢、促進幼兒身體素質的發(fā)展。體能活動在早操中活動強度的把握尤為重要,運動量在幼兒早操活動中的合理安排意義突顯。運動量過大,將會影響幼兒一天的學習和生活;運動量過小,達不到身體鍛煉的效果。以下是筆者在早操活動中科學合理地安排運動量的幾點看法。
幼兒早操活動是指幼兒園在早晨開展的、以基本體操為主要內(nèi)容的一種鍛煉活動,包括隊列隊形、律動、基本體操,如徒手操、模仿操、武術操、韻律操、輕器械操、輔助器械操、體能游戲等。其被分為5個環(huán)節(jié):熱身運動、隊列隊形練習、操節(jié)、體能活動、放松活動。
1.1.1 熱身運動環(huán)節(jié) (1)熱身形式:①采用直線走、圓圈走、圓心走等;②采用直線跑、圓圈跑、飛機起飛(升、降急停等)、S型跑、小魚游S型跑等;③采用走跑交替、變速走、變速跑等。(2)合理安排運動量:①注意走跑的距離不能太長,嚴防小學化(熱身運動跑田徑場地1圈400m甚至更多)結合幼兒園的活動場地,在10m范圍內(nèi)的走跑;②利用變速、快慢走跑控制運動強度;③熱身時間不能過長,早操的熱身時間一般是2~3min,尤其小班的熱身動作不能復雜。
1.1.2 隊列隊形練習環(huán)節(jié) 隊列隊形不僅能培養(yǎng)幼兒的正確站姿,還能有效培養(yǎng)其身體方位知覺和肌肉的控制能力,是組織開展早操活動的基本手段。(1)早操中的隊列隊形:①做操隊形:做操時的隊形一般是站成多路縱隊。但小班第1學期可不按孩子個子的大小站隊,可讓孩子一個跟著一個站成縱隊,也可面對教師站成半圓形。小班第2學期及中大班要求能按孩子的高矮整齊地站成縱隊。②隊列隊形的變化:小班不要求有過多的隊列隊形變化。中大班可進行一些簡單的隊列隊形變化。左右變化—四路縱隊變成二路縱隊、二路縱隊變成四路縱隊上下變化—單數(shù)縱隊4拍站立且兩臂向上;雙數(shù)縱隊4拍全蹲且兩臂向下。局部與整體變化,如大班級組有6個班,3個班4拍先全蹲,另3個班4拍先站立。1個大圓變成2個同心圓或變成幾個小圓;幾個小圓變成一個大圓。(2)合理安排運動量:①做操站隊時,教師為了訓練孩子站隊整齊,長時間做一個靜止的動作,如“兩臂前平舉向前看?—齊!”“向右看—齊!”等。長時間做靜止的動作對處于生長發(fā)育期的幼兒身體是極為不利的,因而,訓練站隊整齊不能時間過長,教師要注意觀察,靈活運用。②隊形變化不能復雜,早操中的隊列隊形變化有別于團體操。團體操注重比賽、表演,故強調藝術化、觀賞性,變化復雜。③遵循幼兒身心特點,去軍事化、去小學化、去成人化。時間一般為2min左右。
1.1.3 操節(jié)環(huán)節(jié) 操節(jié)是幼兒早操活動中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它包含徒手操、輕器械操、韻律操、模仿操等。操節(jié)的編排、運動量安排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幼兒身體鍛煉的效果。(1)操節(jié)的合理編排。①徒手操的基本動作:徒手操的基本動作是根據(jù)人體生理規(guī)律,從頭部、上肢、軀干、下肢等部位的配合,有節(jié)奏地進行舉、擺、繞、振、踢、屈伸、繞環(huán)、跳躍等單一或組合動作的身體練習。小班的幼兒年齡小,動作協(xié)調、身體控制能力都不強,因此編排的操節(jié)動作要簡單易學,富有童趣。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鍛煉。中班的幼兒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的協(xié)調能力和身體控制能力,因此可以對幼兒提出適當?shù)囊?,做操時做到注意力集中,動作基本規(guī)范、整齊,如伸臂動作要求手臂伸直,彎腰動作要求兩腿并攏,不屈膝等。大班幼兒的協(xié)調能力和身體控制能力就比小中班的幼兒要強多了,因此除了做到動作統(tǒng)一規(guī)范整齊以外,還要求幼兒精神飽滿,情緒高漲,動作幅度大。更可以安排一些必要的變化,提高早操的難度,有利于更好地促進幼兒大動作技能的發(fā)展。②頸(頭)部動作。屈—頸椎關節(jié)的彎曲。前屈(低頭),后屈(抬 頭),側屈(左、右屈)。轉—頸的轉動動作。向左轉頭,向右轉頭。繞旋—頭部的旋轉動作。向左旋轉、向右旋轉。③上肢動作。舉—以肩為軸,臂的活動范圍在180°以內(nèi)的動作。平舉(前平舉、側平舉)、上舉(側上舉、前上舉)、下舉(側下舉、后下舉)。振—以肩為軸,臂所做的彈性動作。上后振、下后振、側后振、平屈后振等。屈伸—屈是指肘關節(jié)的彎曲動作,伸是由屈開始,做伸直肘關節(jié)的動作。肩側屈、胸前平屈、頭后屈、背后屈。繞和繞環(huán)—繞是指臂的活動范圍在180°以上,360°以內(nèi)的弧形擺動動作。繞環(huán)是臂的活動范圍等于或大于360°以上的弧形動作。向前、后、左、右、內(nèi)、外繞環(huán)。④軀干動作:增強胸部、腹部、背部及腰部的肌肉力量,發(fā)展脊柱彈性,提高腰椎關節(jié)的靈活性。屈—指腰椎關節(jié)的彎曲,使上體與下肢形成一定的夾角。上體前屈,上體后屈,腰側屈(左、右)。轉—上體的體轉動作向左轉、向右轉。繞環(huán)—以腰椎關節(jié)為軸,上體向左或向右做的回環(huán)動作。向左、向右繞環(huán)。⑤下肢動作—增強腿部、腹部和背部的肌肉力量,提高下肢關節(jié)的靈活性。蹲—全蹲(大小腿夾角小于90°);半蹲(大小腿夾角大于90°)踢腿—向前、后、側踢。弓步—兩腿開立,一腿彎曲,一腿伸直。前弓步、側弓步、后弓步。跳躍動作—開足跳、單足跳、前后開合跳、左右開合跳、變換跳,向上跳、移動跳。(2)模仿操的編排。將日常生活中常見到的各種活動、自然界的各種現(xiàn)象、動物的動作與姿態(tài)或是軍事訓練中的動作等挑選出來,編成很形象的體操動作。(3)輕器械操。手持較輕的器械所做的各種體操動作,如紅旗、啞鈴、棍棒、球、繩子等。(3)韻律操。將簡單的舞蹈動作或律動與徒手體操的動作有機地組合在一起的動作練習。(2)合理安排運動量。①操節(jié)一般由6~10個運動小節(jié)組成,小班通常為6個運動小節(jié),中班為6~8個運動小節(jié),大班為8~10個運動小節(jié)。②操節(jié)的順序:踏步—頭部—擴胸—體側屈—體轉—踢腿—腹背—全身—跳躍—放松。切不可把跳躍運動放在操節(jié)的第一節(jié),放松運動不能忽略。③跳躍運動一般安排2個8拍,應2拍跳1次,小班可以4拍跳1次。④不同年齡的操節(jié)時間:小班一般為2~3min,中大班一般為3~4min。⑤操節(jié)音樂的選擇:操節(jié)選擇4拍節(jié)奏的音樂,中大班操節(jié)的音樂速度應選擇八分音符的速度,八分音符的速度能保持做操的強度,達到一定身體鍛煉的效果。小班模仿操的音樂一般選擇兒歌的形式,速度不宜過快。
1.1.4 體能環(huán)節(jié) (1)體能環(huán)節(jié)的內(nèi)容。體能活動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讓幼兒通過基本動作,如走、跑、跳躍、投擲、鉆、爬、滾翻、攀登、平衡等進行游戲的練習,從而增加幼兒的運動負荷,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這個環(huán)節(jié)的運動量是最能反映早操的活動量,運動量一般反映在運動強度和運動密度上,早操中的體能環(huán)節(jié)運動量不宜過大,否則將影響幼兒的一日活動。(2)合理安排運動量:①合理安排基本動作:基本動作的練習應動靜交替,如走-跑-平衡-鉆-爬-跳,切不可連續(xù)跑跳。②體能的時間:小班一般在3min左右,中大班一般在5min左右。③音樂的選擇:可選擇4拍節(jié)奏16分音符速度的音樂,強勁的快速節(jié)奏音樂,可有效激發(fā)幼兒參加體能活動的積極性,同時可提高活動的強度。④適宜的運動量:最適宜的運動量以幼兒的平均心率為140b/min,在體能運動最高時,可達到心率150~170b/min。放松階段為100~120b/min,在早操結束5min后再測幼兒心率,幼兒心率應在80~90b/min之間,5min恢復后要求幼兒心率達到正常狀態(tài)。
1.1.5 放松活動 (1)放松活動的形式:簡單舞蹈、律動或游戲,放松幼兒的身體。(2)合理安排運動量:①放松階段的幼兒心率為100~120b/min,在早操結束5min后再測幼兒心率,幼兒心率應在80~90b/min之間,5min恢復后要求幼兒心率達到正常狀態(tài)。②音樂的選擇:可選擇舒緩優(yōu)美的慢3拍的音樂節(jié)奏或4拍節(jié)奏的4分音符速度的音樂節(jié)奏。③時間:小班為2~3min,中大班為3~4min。
表1 觀察法的標準
這種方法主要是通過觀察幼兒的臉色、出汗量、呼吸、動作完成的質量、注意力和情緒等方面來判斷運動量是否合理。觀察法的標準見下表。
方法:用食指和中指輕輕搭在被測試幼兒手腕的橈動脈處,每次測量1min為參考。標準:經(jīng)研究數(shù)據(jù)得出,最適宜的運動量是幼兒早操的活動的平均心率應在140~170b/min之間,不超過180b/min,最低不低于130b/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