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櫻月 劉莎莎
【摘 要】目的:探討護理風險環(huán)節(jié)管理在預防腦卒中患者跌倒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住院腦卒中患者186例,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93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針對患者跌倒原因進行風險管理,對比2組患者出院時防跌倒知識知曉率、跌倒狀況及患者家屬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住院期間腦卒中預防跌倒知識知曉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出院期間跌倒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家屬對護理滿意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護理風險管理能夠有效預防腦卒中患者跌倒,降低住院期間跌倒意外的發(fā)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屬的護理滿意度,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腦卒中;跌倒;風險管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5--01
腦卒中又稱“中風”或“腦血管意外”,屬急性腦血管疾病,是由于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使血液不能流入大腦而導致腦組織損傷的一種疾病,包括缺血性與出血性卒中。75% 的腦卒中患者留有不同程度殘疾,重度致殘占40% 以上,患者多有偏癱、失語、偏身感覺障礙、共濟失調、認知障礙等多種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和自理能力。腦卒中發(fā)作后,大多患者的平衡能力會受不同程度影響,一旦跌倒,可因股骨或髖骨不堪重負導致骨折發(fā)生,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自我效能指個體達成某種目標或應對某種困難的信念,是對自我行為能力的評價和認知。本研究探討護理風險環(huán)節(jié)管理在預防腦卒中患者跌倒的應用效果及臨床價值,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住院的186例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中國腦卒中診斷標準,且經顱腦CT或MRI等確診。根據患者或家屬的意愿將186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93例。觀察組中,男46例、女47例,年齡61~76歲,平均(65.13±3.63)歲,缺血性腦卒中61例、出血性腦卒中32例;對照組中,男45例、女48例,年齡53~77歲,平均(66.78±5.51)歲,缺血性腦卒中59例、出血性腦卒中34例。2組患者均具有一定閱讀能力和交流能力,且在年齡、性別、腦卒中發(fā)病狀況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患者及家屬同意且簽署知情同意書,符合本院倫理委員會規(guī)定。
1.2 方法
1.2.1 常規(guī)護理 對照組對腦卒中患者實施常規(guī)的藥物指導、健康教育和護理等。
1.2.2 跌倒原因 在186例中由于地面潮濕滑倒12例;獨自起身如廁跌倒35例;夜間入睡中從床滾落23例;獨自活動跌倒23例;由坐椅旁邊跌倒23例;由于疾病因素跌倒47例;藥物因素跌倒23例。
1.2.3 風險管理 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根據患者跌倒相關因素進行自體效能感提升和風險管理。采用國際版跌倒效能感量表(FESI)和腦卒中自我效能問卷(SSEQ)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制定自我效能感提升計劃實施??剖页闪⒗夏昴X卒中患者跌倒風險管理小組,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定期組織護理人員模擬演習,提升護理人員的預見性思維能力及敏銳的觀察力,并對安全管理工作進行持續(xù)改進,以減少護理過程中的風險。應用科室專門的老年腦卒中患者跌倒高危因素表格記錄跌倒高危因素:①意識狀態(tài)混亂或存在認知異常;②活動能力受限,1個月內做過骨折手術或下肢植皮手術等,雙側下肢或單側下肢肌力≤4級;③入院前1年內在醫(yī)院或家中有過跌倒情況發(fā)生;④存在重度貧血、體位性低血壓、心律失常等病癥;⑤有服用或注射鎮(zhèn)靜安眠藥物、利尿劑、降壓藥和止痛藥等病史;⑥自我照顧程度欠佳,日常生活需他人協助;⑦存在視力障礙;⑧年齡>60歲。以上8項中,存在3項以上者應當視為跌倒照護高危人群。針對以上高危因素,護理人員應在風險管理中采取以下措施:①針對意識狀態(tài)換亂或存在認知異常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密切關注患者狀況或給予特別護理;②對于活動能力受限,1個月內做過骨折手術或下肢植皮手術等,雙側下肢或單側下肢肌力≤4級的患者,應確?;颊卟》恐車锲窋[放合適,保持病房通道通暢和地面干燥,必要時給予輪椅或拐杖輔助活動;③對于入院前1年內在醫(yī)院或家中有過跌倒情況者,應指導患者自我平衡能力自測和平衡訓練,以防再次跌倒;④對于存在重度貧血、體位性低血壓、心律失常等病癥者,應積極治療相關疾病,密切監(jiān)測各項指標是否正常;⑤對于服用或注射鎮(zhèn)靜安眠藥物、利尿劑、降壓藥和止痛藥等藥物者,應安排陪護人員或家屬陪護,告知藥物的作用機制和導致跌倒的原因,防止用藥造成的意識障礙導致跌倒;⑥對于自我照顧程度欠佳,日常生活需他人協助的患者,應重點看護和巡視,床頭張貼“跌倒風險”的警示標識,同時加強病房環(huán)境的安全管理;⑦對于存在視力障礙的患者以及高齡患者,必要時申請24h陪護。
1.3 觀察指標
應用科室自行設計的腦卒中患者預防跌倒知識知曉率問卷對2組患者進行問卷調查,內容總計10項,每項10分,總分100分,根據得分對比2組患者預防跌倒知識知曉狀況,并對比2組患者住院期間跌倒次數?;颊咦晕倚芩礁鶕颊哌\動功能的評價和ADL評價結果進行評估:運動功能評價采用Fugl-Meyer評分法;ADL采用Barthelindex評分法。患者滿意度應用自制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內容包括護理人員業(yè)務能力、健康指導技巧、服務態(tài)度等,總分100分,>90分以上為非常滿意,滿意為80~90分,一般為60~<80分,不滿意為<60分??倽M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組內、組間比較采用正態(tài)性檢驗和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預防跌倒知識知曉率
入院時,2組患者對預防跌倒知識的知曉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時,觀察組患者對預防跌倒知識的知曉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住院期間跌倒情況
觀察組患者住院期間跌倒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2.3 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3 跌倒危險因素的防護措施
3.1 腦卒中患者多有平衡功能損傷,運動系統功能障礙及認知障礙?;颊哒玖⑵胶獠罨蛱缴砣∥飼r過于傾斜;做用力動作時導致重心偏移或者利用不穩(wěn)當的某支撐物轉移身體位置;個別患者由于忽視了護理中給予的上床攔或其他保護措施;或患者由于沒有按照護理人員指導自己轉移位置;或行走跌倒。我們通過對卒中患者的評價及時發(fā)現容易跌倒的患者,積極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3.2 創(chuàng)造良好的病室安全環(huán)境,保持地面干凈無水跡,完善病區(qū)內地面防滑措施,病室光線充足,走廊整潔、暢通、無障礙物。夜間病房開夜燈,病區(qū)走廊、樓梯、廁所、浴室都設有扶手,呼叫器、便盆放在隨手可取之處。使用床護攔、必要時使用約束帶(征得病人家屬同意)。
3.3 加強病房巡視,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合理安排陪護,尤其夜間起床大小便引起跌倒更引起高度重視,關注患者心理需求,鼓勵患者隨時向醫(yī)護人員提出所需幫助,我們更應主動給予幫助,如予以攙扶等。
3.4 遵醫(yī)囑按時給患者服藥,告知患者服藥后注意事項,患者服藥后,密切觀察患者用藥后反應,告知病人及家屬藥物副作用的相應癥狀。
3.5 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安全宣教,向高危患者及家屬耐心交代注意事項,如右側偏癱患者向右側偏斜時,尤其注意。制定預防跌倒的健康教育計劃,將患者的病情和可能跌倒的危險因素、護理采取的措施等,作詳盡說明,取得病人及家屬的配合。指導患者改變體位時動作要緩慢,上、下床、入廁、活動時要有人照顧。我們了解到一些患者怕麻煩別人,又過高估計自己身體,常在不愿讓人幫助下發(fā)生跌倒,或曾經發(fā)生過跌倒,因曾經發(fā)生過跌倒的病人其再次發(fā)生醫(yī)院內跌倒的概率增加,所以對于有跌倒史的患者,尤其要特殊照顧,時時提醒和關注。
4 討論
腦卒中具有高病死率、高致殘率、高發(fā)病率等特點,目前已成為世界范圍內首位致殘因素和第2大常見疾病死亡因素。腦卒中患者通常存在不同程度殘疾,生活自理能力相對較低,容易在日常生活中或住院期間跌倒,導致病情加重,如何有效預防腦卒中患者意外跌倒是目前相關護理研究的難點與重點。有研究報道,腦卒中患者的護理和患者跌倒效能呈正相關。國外相關研究顯示,社區(qū)或家庭中的平衡力鍛煉、運動想象療法以及瑜伽等,能夠有效提升老年人跌倒自我效能。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Fugl-Meyer評分和Barthel index 評分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 與對照組相比,患者對跌倒知識的知曉率顯著提升,跌倒次數顯著減少,家屬護理滿意度顯著提升。本研究中風險管理包括科室防跌倒護理安全管理小組的建立、老年腦卒中患者跌倒高危因素的評估、病房安全護理措施的制定與實施、患者及家屬的安全教育等,充分保證了老年腦卒中患者住院期間安全,同時提升了患者跌倒自我效能水平。
綜上所述,本研究探討護理風險環(huán)節(jié)管理在預防腦卒中患者跌倒的應用效果有著重要意義,值得在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Simpson L A,Miller W C,Eng J J. Effect of stroke on fall rate, location and predictors: a prospective comparison of older adults with and without stroke[J]. PLoS One, 2011, 6(4): e19431.
李亞潔,張立穎,李瑛,等.風險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12):918-920.
蔡銅山,鐘德富,張海林,等.推行醫(yī)療風險管理,提高醫(yī)療服務質量[J].解放軍醫(yī)院管理雜志,2001,8(5):342-343.
Pinto E B,Nascimento C,Marinho C,et al.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falls in adult patients after stroke living in the community: baseline data from a stroke cohort in Brazil[J]. Top Stroke Rehabil, 2014, 21(3): 220-227.
Mizukami S,Arima K,Abe Y,et al. Falls are associated with stroke, arthritis and multiple medications among community-dwelling elderly persons in Japan[J]. Tohoku J Exp Med, 2013,231(4): 299-303.
費建美. 老年腦卒中患者恐懼跌倒的心理干預[J]. 護士進修雜志, 2015, 30(12): 1132-1133.
于愛美.品管圈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第23期).
劉蓮鳳.“品管圈”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第13期).